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七上曆史商鞅變法的重點題型

七上曆史商鞅變法的重點題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08 03:45:31

七上曆史商鞅變法的重點題型(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商鞅變法)1

七上曆史商鞅變法的重點題型(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商鞅變法)2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性質:地主階級封建改革)

一、商鞅變法的背景

時間:公元前356年開始

指導思想:法家理論 宗旨(目的):富國強兵

性質:一場最徹底的新興地主階級的封建性質的變法運動。

特點:商鞅變法核心内容可概括為“重農”和“法治”。商鞅變法是實行最徹底、措施最全面,為期最長久,影響最深遠的改革。

1、經濟:①社會生産力的發展:鐵器、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

②生産關系的變化: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階級:新興地主要求逐步廢除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制度,建立和強化封建專制統治,自耕農出現。

3、政治:周王室衰微,諸侯勢力逐漸強大;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壞;禮壞樂崩

4、軍事:諸侯争霸(春秋)、兼并(戰國),戰争頻繁

5、思想文化:①出現百家争鳴

②法家學說合乎時代需求,成為思想理論武器

6、社會條件:各國競相改革變法

7、秦國自身:

内因:①秦國比中原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後,秦孝公決心變法 ②秦孝公求賢若渴。商鞅來到秦國,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變法。

有利條件:①國君集權,守舊奴隸主貴族勢力弱

②注重實用、講求功利的法家學說易被國民接受

③民風質樸,尚武精神充斥

外部機遇:①長期扼制秦國晉國已分裂成魏、韓、趙三國,力量大大削弱 ②中原地區衆多士人遊說各國,追求功名,為秦招賢變法創造可能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改革

三、商鞅變法内容:

1.經濟上:①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維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提高了他們發展農業生産的積極性。

②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極大調動了農民生産積極性,促進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但也奠定了中國此後一千多年對商業發展抑制的總體趨勢,成為以後商品經濟發展的阻力。③統一度量衡——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對秦國經濟的發展和鞏固中央集權制度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政治上:①廢除分封制,普遍推行縣制——鞏固和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 ②實行什伍連坐制度——保證了社會統治秩序,強化了對基層民衆的管理和統治。③制定秦律——有利于加強統治。

3.軍事上: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廢除“世卿世祿制——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提高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地位,擴大了統治基礎。

4.文化上:①焚燒詩書——加強了思想控制,但極端壓制了人民的思想,對于我國文化典籍也是一種摧殘。實質是文化專制。

②改革舊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強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進一步發展了小農生産,有利于國家賦稅征收、加強了秦國的集權統治。依照中原地區的風俗、風尚進行改革,不僅促進了秦國的發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四、商鞅變法的結局與評價

1、結局: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殺(前338)

原因:①商鞅變法觸動了舊貴族的既得利益,被貴族保守勢力破壞

②商鞅實行的酷刑也加劇了舊勢力對商鞅的仇恨

③秦孝公死後,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被誣謀反。

※曆史作用:是戰國時期最徹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①政治上——打擊了舊貴族,強化了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地方上推行縣制等措施,長期得到沿用,對後世影響深遠。

②經濟上——改變了舊的生産關系,從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發展了封建地主經濟,激發了勞動者的生産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産增強了國力。

③軍事上——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秦國在對外兼并戰争中掌握了主動權。公元前343年,秦國成為富強之國

總體評價:①商鞅變法是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在政、經、軍、思想等領域的全面改革。②廢除了舊的奴隸制度,創建了适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封建專制新制度。③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統一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曆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④但其極端專制的高壓政策,也對後世産生了消極的影響。

2、成功:商鞅變法正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順應了生産關系與生産力的變革,是對整個生産關系的變革,使封建生産關系和生産力得以進一步的确立與發展,變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因此,商鞅變法是成功

成功的原因:①主要原因: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逐步崩潰和封建社會開始形成的時期,變法順應了曆史的發展趨勢,符合地主階級的要求 ②商鞅變法的措施全面徹底

③有充裕的時間,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應及接受

④厲行法治,賞罰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⑤重農抑商,令百姓溫飽,故獲人民擁護

⑥良好的曆史機遇:晉國分裂,士人、說客追求建功立業

3、局限:商鞅變法處在一個新舊曆史交替時期,新舊勢力鬥争異

常激烈的曆史特點和變法的階級屬性

①輕視教化,輕罪重罰,刑法嚴苛

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剝削壓迫 如:連坐法

③改革不完全徹底,奴隸制殘餘 如:按爵位等級占有田宅和奴隸、公開承認占有奴隸的合法性

④重農抑商: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阻礙了商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導緻民主意識的弱化

⑤焚燒詩書,蔑視文化:摧殘了文化,壓制了思想,導緻民族創新意識窒息

五、商鞅變法對現今改革的借鑒意義:

①改革是促進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途徑,要與時俱進,進行改革

②改革必須堅持不懈

③改革應該重視人才

④改革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來保障,強化以法治國

六、梭倫改革與商鞅變法

背景:前者是奴隸主貴族政治下,平民貴族矛盾尖銳,後者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興起

主要目的:前者是解決社會危機,緩和貴族與平民矛盾,後者是富國強兵,赢得兼并戰争

主導力量:前者是工商業奴隸主、平民,後者是新興地主

核心内容:前者是擴大平民政治權利,打擊貴族特權,後者是确立封建私有制與中央集權,獎勵軍功

性質:前者是奴隸主民主政治改革,後者是地主階級的封建化改革

結果:前者是奠定雅典及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礎和傳統,後者是實現秦國的富國強兵,使中國走上封建制道路

七、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對秦的影響主要是積極的: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秦國,農業是經濟基礎,保證了封建國家的财源和兵員,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為秦國的統一準備了物質條件,這一政策對于農業生産的發展、封建制度的鞏固曾起過積極的作用。

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消極的:曆代統治者在商品經濟逐漸發展的時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經濟和工商業的發展,阻礙了明朝中期後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進而造成中國近代落後,.同時,重農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導緻經濟結構過分單一。曆史上往往因為政策上的原因、認識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極影響。如為擴大耕地面積,人為地毀林開荒、圍湖造田,導緻了環境的惡化。

啟示:商品經濟、農業經濟都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任何一方;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其内在的發展規律,不應該人為地禁锢它的發展;當今世界經濟的多極化發展,商品經濟前途廣闊,随着現代化步伐加快,它将居于主導地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