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每逢江山易主,新朝君主總要破舊制、立新政,代表江山唯我一統。破舊立新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改正朔”,也就是采用新曆法,而重新确定每年的歲首之月是更改曆法的最重要标志。
新朝君臣認為,更改後的歲首之月,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也是新王朝的開始,意味着撥亂反正,所以更改後的歲首之月便成為“正月”,至于第一聲“正【zhèng】”的音什麼時候變成了第四聲“正【zhēng】”的音,相傳是和秦始皇嬴政有關。古代有“避尊者諱”的習俗,“正”和“政”同音,犯了忌諱,所以秦始皇下令将“正【zhèng】”的讀音改為“正【zhēng】”。
從此以後,人們便習慣性稱每年的第一個月為“正月”或“端月”,沿用至今。
Ps.夏朝的時候,和現行月份基本一緻,規定夏曆的一月為每年的第一個月;而商朝則将歲首變更為夏曆十二月;周朝的歲首之月是夏曆的十一月。由于月份規定的不科學,早期會出現“朔晦月見,弦滿望高”的現象。後來人們通過研究曆法發現,以夏曆的一月作為歲首之月是最為科學的。到了漢代,農曆一月作為歲首才最終被确定下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