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攝影師查登▪亨特和他的團隊為BBC拍攝紀錄片《冰凍星球》時,在加拿大北部的伍德布法羅國家公園,捕捉到了一幅“狼群行軍”的畫面。畫面中顯示一共有25隻狼,它們排成一個縱隊,井然有序地向前行進,俨然一副“行軍打仗”的架勢。
這張照片曾在網絡上風靡一時,因為在很多網友看來,這幅圖诠釋了狼群的組織紀律和狼王的領袖精神,而且給出了相應的解析:
三隻年邁的老狼、病狼在隊伍的最前面開路,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掉隊,另一方面是為了控制整個隊伍的前進速度和節奏;緊随其後的是5隻強壯的年輕狼,如果狼群受到攻擊,可以及時保護前翼;再往後是母狼和幼狼,被強壯的狼隻保護在中間;接着又是5隻最強壯和厲害的狼,保護隊伍的後翼;而狼王則是走在最後的那隻,一邊觀察隊伍,一邊斷後,确保狼群沒有任何成員掉隊,肩負着首領的責任與義務!
這怎麼看都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團隊,團隊成員分工明确,團隊領袖在最後壓軸做決策,這不正是一些企業崇尚的狼群的團隊文化嗎?那麼關于這張照片的解析真的是正确的嗎?頭狼真的會走在隊伍的最後嗎?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1、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狼群的構成就個體來說,狼并非最強大的食肉動物,它們的體型中等,跳躍能力有限,甚至沒有鋒利的爪子,與獅子、老虎這樣天花闆級别的獵食者無法相提并論。但是狼卻擁有廣泛的生存空間,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它們因群體而強大,群體成員共同防禦敵人、合作哺育幼崽并分工捕獵,使它們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早期對狼群社會結構的認知主要來自圈養觀察,在圈養條件下,狼群出現了非常森嚴的等級。整個狼群由頭狼夫婦領導,再往下是各級亞優勢狼,它們一方面是協助頭狼的副手,另一方面是則對頭狼的位子虎視眈眈。
接下來是等級更低的狼,而等級最低的狼每天隻能吃殘羹剩飯且幾乎沒有交配權,它們有時候會悲慘到實在沒有辦法在狼群中待下去,而不得不離開狼群成為孤狼。
圈養條件下的動物行為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而自然狀态下的狼群與上述情況有很大的區别,狼群環境也溫馨得多。
在自然條件下,狼群主要以家族的形式出現,也就是一對配偶再加上它們的子女,彼此的關系要緩和得多。通常來說,一對成年狼每年都會産下後代,而小狼大約從4個月大起就能獨立生活,再過幾個月後就完全擁有了成年狼鋒利的牙齒。
不過小狼通常會跟父母繼續一同生活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然後才會離開狼群,去組建自己的家庭。一般來說,狼群的食物越豐富,可以捕獲的獵物越多,這種關系維持的時間往往就越長。它們将在父母的調教下,逐漸成長為真正成熟的狼。
狼群的大小會随着子女的離開而發生變化,這些離開群體的行為通常與領地食物資源的多寡有關。在食物豐富的時候,離開群體的狼很少,從而會形成三四代子女聚集在一起的大型狼群。在冬季,它們也有可能會和其他狼群彙合,聚集成更大的群體,目前最大的群體記錄是42隻狼。
影視作品和小說中動辄幾百隻規模的狼群太過誇張,即使在狼的全盛時期,應該也是不存在的。更大的群體需要首領具有更強的控制力,同時也需要更大的領地範圍和更多的禮物。也就是說,成員數量越多,群體穩定存在的難度就越大。
而在當代,由于人類活動對狼栖息環境的破壞以及大肆捕殺,狼的分布範圍急劇較少,數量也減少了很多,狼群的規模比原來也小得多。很多時候就是兩隻成年狼帶着一窩小狼的狀态。算上幼狼,超過10隻規模的就已經算是很少見的大群了。
文章開頭提到的查登▪亨特拍攝的狼群照片,是一個由25隻狼組成的大群體,但無法确認它們是否屬于同一個狼群,這個大群很可能是幾個狼群在冬季聚集在一起構成的,目的是為了合作捕食大型獵物。
2、狼群内部的等級制度
圈養條件下和自然條件下的狼群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不僅體現在成員關系上,還體現在内部的等級制度上。
圈養條件下的狼群有着非常森嚴的等級制度,它們是人為圈養在狹小區域的群體,成員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張,上下等級全憑實力決定,從上至下全憑實力劃分為多個級層,頭狼夫婦憑武力讓其他成員臣服。
但在自然條件下,狼群的構成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等級最高的是頭狼夫婦,其次是它們的子女,而外來狼隻能是處于第三等級的基層狼。當頭狼夫婦的孩子們長大之後,想要繁衍自己的後代的話,就必須離開群體,重新組建新的群體,它們也有可能加入其他狼群,成為基層狼。
這種結構的好處就是群體成員之間的關系要緩和得多,彼此競争也沒有那麼激烈,這讓狼群的整體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而且領導狼群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強壯或者最勇敢的狼,而是那些個性鮮明、生活經驗豐富的狼。
自然條件下的狼群領導地位從來都不是依靠暴力獲得的,對于狼群來說,最重要的是經驗。發生特殊情況時,有經驗的狼會做出決定,而整個狼群都要無條件接受。如果在狼群遇到危險的時候,做出決定的就會是頭狼夫婦,因為它們的生活經驗更加豐富。
另外,你可能不知道狼群在面對重要的事情時,最終做決策的是頭狼夫婦中的哪一隻。事實上,雖然頭狼夫婦共同決策,但那些至關重要的事情,比如什麼時候狩獵、在哪裡進行、采取何種獵殺方式等,都是由雌性頭狼做出決定的。
在狼群中,雌性頭狼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确定事情的重要程度,它利用交配把一隻或者數隻公狼緊緊地拴住,這樣既有狼保護它和孩子們,也有狼為它們去捕獵,所以雌性頭狼才是狼群真正的主人。
3、狼群行軍時,狼王會處在什麼位置?
最後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當狼遷移或者行進時,群體的首領會處在什麼位置?狼王真的會走在最後方殿後嗎?
網上說圖片中是一個由25隻狼組成的超級狼群,其實這一點就有待商榷。因為狼群在冬季時會聚集在一起組成更大的群體,也就是說這25隻狼很可能是幾個狼群,而并非一個超級狼群,群體中的狼王可能不止一隻。連圖片的攝影師本人都無法确定這些狼是否屬于同一個狼群。
攝影師在記錄下這群狼“行軍”的畫面時,最初的描述是這樣的:20隻森林狼在加拿大北部北極圈捕獵野牛,在伍德布法羅國家公園的仲冬,溫度徘徊在-40℃左右。狼群在雌性首領的帶領下,排成單隊穿過厚厚的積雪以節省體能……也就是說走在最前面的才是首領,而且是一隻雌性!
埃莉▪H▪拉丁格在《狼的智慧:我的25年荒野觀狼之旅》中記錄了發生在拉馬爾山谷狼群行軍的真實場景:
12隻狼穿谷而行,走在最前面的是狼群中的青壯年,它們體格強健,在厚厚的積雪中踏出一條通道,以幫助跟在它們後面的頭狼夫妻節省體力;頭狼後面是“女生們”,它們步履悠閑,就像在逛街購物;而在隊伍最後拖拖拉拉的則是幼狼,它們慢騰騰地跟在後面,一會兒東聞西嗅,一會兒招兔逗鼠。
突然間,狼群像得到了命令一般,全部停了下來,朝着一個方向望去。我也追随它們的目光看過去,可惜我什麼異常也沒發現。不過,狼群顯然是發現了什麼潛在的危險。因為撞上了前面急停下來的大哥,所以連隊伍最後面的小家夥兒們也能感覺到情況不對勁,空氣中充斥着緊張的氣氛。
前面負責領路的成員,此時退到一旁,頭狼夫妻在大家的注視下毫不遲疑地來到了隊伍最前面,帶領狼群繼續前行。成員們則整隊跟在後面,就連小家夥兒們此刻也嚴肅起來,不再自由散漫了。
這才是狼群行軍時的真實場景,沒有争吵、逃避,或者少數服從多數那一套,有的隻是頭狼的絕對權威和義無反顧的擔當,堪稱領導藝術的典範。
另外,頭狼夫婦雖然享有優先進食權,但它們的壓力是最大的,研究表明,頭狼夫婦的糞便中會出現糖皮質激素的殘留物,而這種激素正是在身體處于長期的壓力狀态下,才會分泌過剩的。這将導緻機體的免疫力下降、繁殖能力減弱、壽命縮短。所以成熟的頭狼就算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會緻力于維護狼群内部的和諧。
所以說,網絡上關于“25隻狼行軍圖”的解析是過度解讀,狼王不會行走在隊伍的最後方,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沖在最前方,隻有當遇到危險時,狼王才會站出來保護狼群。
4、結語
人們對于狼群的了解還存在很多誤區,比如認為存在上百隻規模的超級大群,其實在當代超過10隻規模的群體就已經是大群了。狼群内部雖然存在等級制度,但以家族形式出現的群體,成員之間的關系要緩和得多。
當狼群在行進時,狼王通常不會殿後,也不會沖在最前方,隻有遇到危險或者捕獵時,狼王才會挺身而出,做出正确的決策。
關于狼群,你還知道哪些?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出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