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望三部曲》
推薦理由
唐望給予我們的是一種完全的認知系統革命,他讓我們認識一個活生生的世界,一個永不止息地改變的世界。
1960年,美國人類學家卡洛斯•卡斯塔尼達在墨西哥沙漠偶遇印第安巫士唐望,從此踏上長達十年的心靈秘境之旅。這位接受理性訓練的學者,跟随着唐望這位精神導師,重新發掘生命的力量和意義,進而反思主流社會生活的價值觀念。
《巫士唐望的教誨》《解離的真實》《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以下簡稱“唐望系列”)記錄了卡洛斯•卡斯塔尼達在1960到1970年間師從印第安亞基族巫士唐望•馬圖斯學習巫術的對話。
1960年經朋友介紹,卡斯塔尼達在亞利桑那州結識了巫士唐望。在卡斯塔尼達的堅持之下,唐望将他收為門徒,逐步教他服食仙人掌科緻幻植物“培藥特”和“魔鬼草”,從而在各種奇怪的體驗中,進入一個對生活及事物全新的認識體系,探尋到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也收獲了諸多奇異的經驗。例如,有一次他感覺到自己變成了烏鴉,而且能夠飛翔,但他認為這些經驗全是幻覺,可唐望卻堅稱這種感覺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經驗相同,是真實的。
為了弄清楚亞基族的超凡的認知方式,卡斯塔尼達甘願放棄原有知識體系的深造、身體力行地學習并接受唐望的訓練。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他努力像該部落的巫士那樣去生活,并将過程中,巫士與人類學家兩種不同知識體系的思維交鋒,忠實記錄下來,這也構成了“唐望系列”的核心問題:卡斯塔尼達在服用印第安草藥之後,所感受到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及感受到的世界又是終極的實在嗎?抑或隻是終極實在的表現方式之一?
通過師徒之間的對話,讀者将會對世界和生活有全新的認識,亦會明白如何再日常生活中發現和面對真實的自我,領悟生命的智慧,從而在跌宕起伏的現實中找到平衡與和諧。
“唐望系列”自1968年在美國出版以來,取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幾十年來長銷不衰,在世界範圍内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就連作者卡斯塔尼達本人也成了炙手可熱的文化偶像,1973年3月5日,美國《時代周刊》将它的封面報道獻給了卡洛斯•卡斯塔尼達,用長達六千多個單詞的篇幅來闡述他的生平、作品和影響。”“唐望系列”早已跻身于新時代思想經典著作之列,并被譽為“新時代思潮的開山力作”。“甲殼蟲”樂隊的主唱約翰•列侬、垮掉派代表作家威廉•巴羅茲、電影藝術大師費德裡科•費裡尼、以及天才詩人、“大門”樂隊的吉姆•莫裡森無不公開表态,宣稱卡斯塔尼達的作品給他們帶來了靈感和啟發。中國著名作家史鐵生也将唐望作品視為“靈魂伴侶”。
02
《可能性的藝術》
推薦理由
面對林林總總的政治問題,作者帶領我們以一種比較的視角,在民主問責和國家能力兩個政治比較的核心維度下,建立起觀察的參照系,将不同體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納入比較的視野,去分析我們的時代背景和全球化進程,讨論不同國家的政治轉型與國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經濟對政治變遷的影響。
“政治是可能性的藝術。”當我們将面對的政治現實當作一萬種可能性之一來對待時,就能從此時此地抽離,獲得一種俯瞰的視角,進而再聚焦定位現實,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們自身。
03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推薦理由
在處女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鳴驚人之後,畢業于台大法律系,卻走上作家之路的吳曉樂帶來了她的第一本随筆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她以誠摯、洞察幽微的筆調,去揭示那些我們無比熟悉卻視而不見的事物。她寫女性之間隐藏的厭女情緒,體察女性潛移默化的“月經恥感”,也自陳母女兩 代人的沖突與和解;她寫自己曾為迎合男友病态節食的經曆,回顧言情小說如何塑造了女孩最初的愛情觀;寫“女神”這個詞背後隐藏的陷阱,也反思“年輕人一定要在大城市拼搏”這種論調。
由于下筆精準,簡中版尚未上市,就有讀者手敲其中篇目分享,獲上千人共鳴。那些很好很好,可非我所願的,可不可以不要?能否任我們長齊個性,擁有不與人同的自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