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京東商城)
1647年8月22日,高壓鍋發明者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發明家丹尼斯·帕平誕生于法國布盧瓦城。
壓力鍋,類型不同,名稱也有别,如醫院用的叫做消毒鍋,家用的也稱高壓鍋。民用高壓鍋為大衆熟悉,用它做飯省時省燃料,今天已是許多家庭的常用廚具。
300多年以前,正值青年的帕平因故被迫逃往國外。他沿着阿爾卑斯山艱難跋涉,打算去瑞士避難。帕平一路上風餐露宿,渴了找點山泉喝,餓了煮點土豆吃。
有一天,帕平走到一座山峰附近,他覺得餓了,于是找了一些樹枝,架起篝火,又煮起土豆來。水滾開了幾次,土豆依然不熟。為了肚子,他無可奈何地把沒熟的土豆硬吃了下去。這件事給他的印象深極了。
幾年後,帕平的生活有了轉機,他來到英國一家科研單位工作。在山上吃生土豆的往事,他仍記憶猶新。他找來了許多參考書,查算了山的高度。一連串的問題在帕平腦子裡翻騰:物理學上的什麼定律能夠解釋這個現象?水的沸點與大氣壓有什麼關系?随後,他又設想:如果用人工的辦法讓氣壓加大,水的沸點就不會像在平地上隻是攝氏100度,而是更高些,煮東西所花的時間或許會更少。
可是,怎樣才能提高氣壓?
帕平自己動手做了一個密閉容器,他要利用加熱的方法,讓容器内的水蒸氣不斷增加,又不散失,使容器内的氣壓增大,水的沸點也越來越高。可是,當他睜大眼睛盯着加熱容器的時候,容器内發出咚咚的聲響。帕平吓壞了,隻好暫時停止試驗。
又過了兩年,帕平按自己的新想法繪制了一張密閉鍋圖紙,請技師幫着做。另外帕平又在鍋體和鍋蓋之間加了一個橡皮墊,鍋蓋上方還鑽了一個孔,這樣一來,就解決了鍋邊漏氣和鍋内發聲的問題。帕平把土豆放入鍋内,點火,冒氣,10多分鐘之後,土豆就煮爛了。然而,他仍不滿足,煮雞行不行?煮排骨行不行?
1681年帕平造出了他的第一項重要發明——“消化鍋”,這就是最初的高壓鍋。
它利用密封容器中蒸汽壓力越大,水的沸點越高的原理,用鍋中的高壓高溫迅速将食物煮熟,節約了很多時間。帕平用消化鍋把排骨煮得象肉凍一樣,并請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們參加“科學會餐”,品嘗消化鍋的威力與成果。
後來人們用“壓力鍋”來代替“消化鍋”的名稱。壓力鍋在醫療方面能有效地消毒殺菌,在高山高原地區,壓力鍋特别有用,因為那裡氣壓低,水的沸點低,一般鍋煮不熟飯。
在造紙工業中,壓力鍋能很快把木片煮成木漿。在食品、罐頭等行業中,壓力鍋也得到廣泛應用。
1681年,帕平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随後,他設計了一種用大氣壓力驅動的發動機,但未能成功。此後他在意大利、英國、德國困苦輾轉。直到1687年,帕平40歲時才獲得正式職稱:德國馬爾堡大學數學教授。他深知自己的知識在機械方面大有用途,于是堅持研究、試驗,一年之内發明了離心泵,用于城市供水和礦井通風。
後來,帕平在蒸汽機研發道路上遭到惡意打壓,這位将一生精力和收入都投入科研的科學家在失望、貧困和默默無聞中于1712年離開了人間,終年65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