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性早熟:性早熟是成長中的“恐怖主義分子”

性早熟:性早熟是成長中的“恐怖主義分子”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5 09:33:36

  性早熟:性早熟是成長中的“恐怖主義分子”

  “媽呀……”女兒在廁所裡大叫,一臉驚慌失措,“下面流血了……”

  “傻瓜,那是你長大成人了!”餘明秋拿出衛生巾,教女兒如何處理。看着笨手笨腳的女兒,餘明秋心裡閃過一絲憂慮:才小學四年級,怎麼就來月經了?想當初,我們讀初二時,“大姨媽”才陸續光臨每個女孩的呀。

  會不會是性早熟?餘明秋回到卧室和丈夫嘀咕。

  “現在的孩子營養好,自然就發育早,沒什麼大不了的。”丈夫的輕描淡寫,讓餘明秋難以釋懷。

  “她才讀三年級,胸部就開始發育了?”“十歲就來月經了,怎麼辦呀?”在兒科門診中,與餘明秋有同樣擔憂的媽媽越來越多。

  坊間一直流傳“性早熟長不高”的說法,這令家長們憂心忡忡。

  實際上,青春發育年齡的提前是一種世界性趨勢。

  據2003~2005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内分泌遺傳代謝病學組組織開展了全國9個省會城市4萬餘名中小學生生長發育情況的專項調查。

  結果顯示,我國女孩青春期發育開始(以乳房發育為标記)年齡平均為9.2周歲,與30年相比,提前了3.23歲,尤其以近10年提前明顯(提前了0.81歲)。如果媽媽拿女兒同自己小時候作比較,自是容易大驚小怪。

  不過,如果孩子的發育年齡提前得過早,家長就要多一個心眼,想到“性早熟”。

  要界定是正常範圍内的早發育還是性早熟,關鍵看年齡。

  性早熟指女孩在8歲前出現第二性征(或在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征。第二性征,即指女孩乳房、陰毛發育和初潮呈現,男孩睾丸、陰莖增大、陰毛發育,長胡子,變聲,遺精等。

  如果孩子較同齡孩子更早發育,但并未達到性早熟的标準,則屬于正常範圍内的早發育。他們相對于同齡的孩子,隻不過先邁出了一步而已。有調查發現,一般來說,這些早發育的孩子。相對于同齡人會提前長高,最終成年身高并不會矮。

  如果孩子性早熟,需要及時清兒科内分泌醫生診治。“孩子性早熟,一定要重視檢查,查出原因。”杜敏聯教授強調,因為部分孩子的早熟是由疾病引起的,尤其是6歲以下的男孩女孩和符合性早熟的男孩。

  雞也要喊冤

  “都是你,總讓孩子吃雞,雞都是含有激素的!”

  “你那些雜志随處放,孩子輕易就能拿來看,還有電視裡播的那些成人廣告,你怎麼不說?”

  得知孩子性早熟,父母在診室裡吵開了。

  “性早熟,與飲食和看多了成人廣告并無确切的直接關系。”杜敏聯教授表示。

  把責任推到雞鴨等飲食問題上,實在是冤枉。事實上,即便孩子不吃雞鴨,甚至有些家長比給孩子喝牛奶,天天吃素,也并不能防止性早熟的發生。

  性早熟分為兩類:一類是中樞性性早熟,一類是外周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稱之為真性和假性性早熟。

  中樞性性早熟,是指孩子腦内掌控青春發育的調節系統提前發動,就像一個部隊,司令提前下達了作戰命令。接到命令後,性腺(乳房或睾丸)開始發育,它們分泌性激素使乳房、陰毛等發育,2~4年後來月經或遺精,最後發育成具備生殖能力的個體。

  為什麼會提前?有可能是腦部有腫瘤、炎症等,也有可能找不到具體的原因(又稱為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

  外周性性早熟的孩子隻有第二性征發育的表象,不會有後續的月經或遺精等。原因有可能是孩子有卵巢和睾丸的腫瘤,或腎上腺皮質增生等疾病;也可能是外來因素所緻,像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報道,如《母親服用避孕藥,孩子吃奶性早熟》《女兒塗用豐胸霜緻性早熟》《長期吃補品,7歲女兒來月經》等待。

  孩子的性早熟會是哪一類原因?隻有作了檢查才能明确。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發試驗可以識别是中樞性性早熟還是外周性性早熟。再按具體情況進一步作相關檢查,如B超、頭顱MRI或CT等,就可找出确切病因。

  中樞性性早熟以女孩多見,80%以上找不到原因,是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不幸的是,盡管男孩發生少,但90%男孩的中樞性性早熟是腫瘤等原因引起的。

  外周性性早熟不論男孩女孩,多是因為有器質性病變,如腫瘤等。

  因此,“一旦發現性早熟,要認真對待。尤其是男孩,更要十分重視”,劉麗教授強調。

  處理還是靜觀其變

  “孩子都性早熟了,還不用治療?”林依妙的母親急了,“不用打針吃藥嗎?”

  林依妙8歲就乳房發育了,被診斷為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醫生對照骨齡片和她現有的身高,預測林依妙的成年身高不會受太大影響,能達到遺傳身高158厘米。于是,醫生沒有開藥,而是叮囑其母親定期帶她回來檢查。

  以往,我們總擔心家長不關注孩子的性早熟問題,但現在恰恰相反,有的媒體宣傳得過于渲染和誇張,比如:“性早熟兒童都會說矮子,長不到150厘米”,“性早熟孩子智商低于普通兒童”,等等。

  “性早熟不是‘本·拉登’。”許多家長把它看成恐怖分子,甚至有些家長在不經由專科醫生檢查診斷的情況下,随意給孩子使用一些抑制發育的藥物。

  對于因腫瘤、炎症等引起的性早熟,明确診斷後,要治療原發病。

  對于找不到具體原因的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病兒來說,“需不需要藥物治療,要由專科醫生嚴格評估。”

  臨床上,可通過檢查骨齡來預測孩子的成年身高,這是決定用不用藥物治療的關鍵。原因在于,性早熟的孩子會因性激素提前分泌使骨成熟加速,骨齡提前,骨骺提前融合而過早停止生長,從而影響成年身高。

  如果預測孩子的成年身高達不到遺傳身高,或是女孩将低于150厘米,男孩低于160厘米,建議進行藥物治療。

  有些孩子雖然是性早熟,但骨齡并不超前,整個發育進程也較緩慢,對成年身高影響不大,就不需要治療。

  “遺傳身高不是家長的理想身高。”盡管預測孩子能達到遺傳身高,但父親160厘米,母親150厘米,他們卻不切實際地希望孩子能長到160厘米,盲目要求治療。

  對此,再安全的藥也是藥,任何藥物都有其應用指征,需要醫生專業評估。

  有些孩子就診時,已經錯過了治療時機,進行成年身高的改善治療難度極大,比如女孩骨齡大于12.5歲,男孩大于13.5歲;或是女孩呈現初潮、男孩遺精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一些就診時檢查骨齡不超前的孩子,如林依妙,“随訪十分必要”,杜敏聯教授提醒。因為在某個時間點的檢查隻能代表當時的情況。青春發育是一個動态的過程,此時此刻骨齡不提前,并不意味着繼後的骨齡不超前,尤其是乳房發育隻有1~2周的孩子,家長以為沒事,便不再遵醫囑複查,直到孩子出現月經初潮才再來複診。此時,生長的潛力已經剩下不多,治療也多無濟于事。

  當治療沒有餘地時,專家建議家長理性對待,引導孩子發展其他方面的才能,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身高畢竟隻是生活的一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