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詩仙李白,死亡的方式竟如此滑稽,傳說李白是跳江自溺身亡,但這個傳說更多的人并不知道,隻因後世讀者愛他太甚。
李白有沒有跳江,是一個曆史懸案。這是在剖析李白究竟是怎麼死的。
李白之死其實是有史料記載的,《舊唐書》說:
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就是說李白是飲酒過度而死。這符合李白的個性、愛好和他當時的客觀現實。
簡要梳理一下李白死前三年的大的活動軌迹:
公元759年,關中大旱,朝廷大赦,李白也算是得益者,他順長江而下,途中,留下了傳唱千古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問,
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意歡快,可見詩人心情很好。從759年到761年,李白遊走江夏、宣城、金陵等之地,其實都是依附他人為生。 761年,已過六十的李白因病滞留金陵,此時的他生活拮據,辦法不多,不得已隻得投奔當塗縣令李陽冰,他也是李白的家族叔輩。公元762年,李白病重,臨終向李陽冰交代身後事,作《臨終歌》,随後,這個從盛唐走出、卻一輩子沒有實現抱負、又為後代尊為詩仙的偉大生命與世長辭。
按這個說法,李白應該是病死的,可正史明明說他是醉死的,屏山個人更傾向于年逾六旬的李白,又經過長期的颠沛流離,加上自視太高卻郁郁不得志,李白極其喜歡喝酒,這一點在他自己的詩中以及友人的詩中都有太多的體現,身體狀态不佳加上對酒的癡迷和依賴,說他的死是飲酒過度而死絕對是可信的。
至于李白跳江,大概是這樣的傳說:說李白和友人在當塗江上月夜泛舟,酣飲酒醉,看到江中明月,詩仙一時萌生要去擁抱月亮的情緒,情不自禁跳入江中試圖去撈月,一代名宿就此丢了性命,這個傳說其實不大可行,之所以會産生,它倒是符合李白浪漫主義的人物性格。
民間出現這樣的傳說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相當的有人物獨特的性格為基礎。看看李白關于酒的詩,差不多可以判斷,太白先生半生都是在半夢半醒中度過的: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馐直萬錢。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且就洞庭賒月色,将船買酒白雲邊。
……
還有太多,暫且舉這些吧,可以這麼說,如果說李白詩中出現最頻繁之物,排第一位的就是酒。若說給詩人最多靈感的,也一定是酒。非常可惜的是,酒對李白如此重要,最後縮短了其生命的,也是他愛了一生的酒。
李白跳江的傳說傳到了今天,可是讀者人人知道李白,知道他跳江傳說的其實并不多,因為李白的詩作太好了,後世人們對他的尊崇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如果詩人真的是跳江而死,後世的人們也會下意識地保護他,刻意淡化詩人的荒唐,和故意忽略詩人相對失敗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