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杜甫耳熟能詳的詩句,似乎在印證每年清明一定會下雨,難道是因為大家對這句詩的印象過于深刻,造成的曼德拉效應,使清明節老天不下雨都對不起杜甫的這句“魔咒”?
浏覽以往的天氣預報發現,如果清明節不下雨,之前或之後的幾天一定會下雨。
就和“雨神”蕭敬騰一樣,在哪裡開演唱會哪裡就會下雨,
2012年7月21日蕭敬騰在北京開演唱會,結果北京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
2012年11月5日蕭敬騰原定在天津體育中心舉行世界巡回演唱會,因故延期,因為天津當天雨下得實在太大了
就連自己身邊的物品也會影響天氣,2012年10月31日新專輯母帶留在紐約,飓風“桑迪”襲擊紐約。
太多案例,不再贅述。
“我不生産水,我隻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蕭敬騰”
清明這幾天下雨有一下幾個說法,第一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傳說在一個村子裡,有一位姑娘叫淩采蓮,被縣主看上了,從此她逃他追,她插翅難飛。不得已采蓮跳了江,采蓮沉江後被一條金化作俊生的龍救起,并産生了愛情。
天君知道此事後,下旨将金龍捉拿回天庭,采蓮與金龍從此分隔天地之間,之後采蓮誕下小金龍,并托付給了親戚。
縣長得知她沒死對她懷恨在心,下令要處死采蓮,小金龍去救自己的母親時,采蓮已經被沉江咽了氣。一聲雷霆,小金龍騰空而起悲痛萬分,天空就飄起了大雨,有人說小金龍每年都會來祭奠母親,這雨水就是為母親留下的眼淚。
較為科學一點的說法是冬去春來的時候,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海洋上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北上。清明前後,冷暖空氣經常交彙,從而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 大氣層裡的水汽比較多,這種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結成毛毛雨。而我國每到四月就開始盛行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又将會帶來大量的雨水。如此一來清明節前後下雨就比較頻繁。
清明節不僅有自然降雨,也會人工降雨,清明進入林區祭祀和踏青的人員大幅增多,野外用火頻繁,極易引發森林火災。為保證清明節期間森林防火安全,會實施人工降雨,努力把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安全。
特别提示今年的清明節春日明媚,萬裡無雨啊(最終解釋權歸雨神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