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楷書寫,轉折處筆尖略按形成方折狀,但在行書的流動中,為了加強字體的動勢,就要“破方為圓”,即把轉折寫成圓弧狀。
◆字中的橫折常常寫成圓弧狀
◆字中的橫折鈎、彎鈎常常寫成圓弧狀
書寫正楷,凡捺筆都要出鋒,形成了一種“放”的态勢;而行書則往往把出鋒改成反捺筆,成了“收縮”的形狀,這種改“放”為“收”的寫法變化,不但能增強整體的動勢和流速,而且能實現字體整體的力度。
◆斜捺常寫成長點,人字頭的斜捺往往寫成一個帶鈎狀的長點
◆平捺常用回收法“走之底”、“建之底”中平捺輕回收
行書中筆畫明顯減省,這就大大加快了運筆的速度。
◆點的省略
點被牽絲所替代,如“示”字旁“、木”字旁“、衣”字旁“、禾”字旁中的右面點被撇所帶出的牽絲所替代。例如:
點中的筆畫減少。如三點水,隻寫一點,其他兩點寫成豎提;四點水,隻寫一點,其他三點用一帶鈎狀的弧線替代。例如:
◆橫的省略
“日”字旁中的兩橫連成一提與右部相連。
“目”字旁、“耳”字旁中的三橫用一個帶弧狀的提與右部相連。例如:
◆豎的省略
省去左部豎筆,例如:
◆鈎的省略
覆筆,是行書書寫中筆畫相連接的一種特殊方法,它動作幅度大,形式主要為以下三種:
1.左覆右
向左撇出後用筆尖帶出回環狀,從左到右。這種回環狀寫法不同于楷書,楷書隐形,而行書顯形。例如:
2.右覆左
參見橫與豎的相連。從橫的末端自右向上帶出回環狀,再向左下。例如:
3.下覆上
參見豎與橫、橫與點的相連。豎與橫相連,是在豎鈎或豎的末端向左上翻覆。例如:
行書流速快,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楷書點畫的基礎上增加了“鈎”、“挑”這兩個附件,這樣就明顯加強了筆畫與筆畫之間、部件與部件之間的聯絡。
◆行書中凡以點起筆的字,用帶鈎狀牽絲與下部銜接。
(1)點在字左上側的。例如:
(2)點在字中間上端的。例如:
◆橫與橫之間用向左下鈎狀牽絲銜接。
◆兩點之間用挑出銜接。
在字的上端有兩點的,則用向右上挑出把左右兩點有機組合在一起;草字頭、竹字頭寫法也同樣如此。
◆在左右結構的字體中,左豎末或撇提向右上挑出與右部意連。
寫好硬筆行書六要訣,由錢沛雲先生總結編著:
一、要訣之一:鈎挑意識要增強
二、要訣之二:筆畫減省不可忘
三、要訣之三:破方為圓常應用
四、要訣之四:捺筆收縮把握好
五、要訣之五:覆筆方法應明了
六、要訣之六:節奏步伐控制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