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遠海運陳鵬

中遠海運陳鵬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30 05:28:40

中遠海運陳鵬(海上漂了21年半)1

中遠海運陳鵬(海上漂了21年半)2

中遠海運陳鵬(海上漂了21年半)3

台海網5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孫春燕/文常海軍/圖)“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嶼遙對着台灣島,台灣是我家鄉。

登上日光岩眺望,隻見雲海蒼蒼。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

張有志,“中遠之星”船長。這首熟悉的《鼓浪嶼之波》,十年間曾無數次在他耳畔響起。

4月底,他下船登岸。不同的是,這次是告别之旅,55歲的他退休了,告别了34年的海上時光,告别了那片海。走下“中遠之星”,回眸那一瞬,滿是不舍。

下船後,核酸檢測,再隔離21天後,張有志一切安好。前不久解除隔離後,張有志接受導報記者獨家專訪,聊他與海洋為伴的日子。

船長名片

姓名:張有志

海齡:260多個月漂泊在海上,相當于21年半。

航齡:34年,在“中遠之星”工作10年整。

安全航行裡程:1000多航次,約60萬海裡(“中遠之星”)。

感言:最美的生命不是生如

夏花,而是在時間的長河

裡,波瀾不驚。

驚魂一刻

船在前面跑“莫蘭蒂”後面追

2016年9月15日,台風“莫蘭蒂”肆虐前16個小時,張有志和“中遠之星”正好在海上。

台風來前,氣壓低,悶熱異常。按原計劃,“中遠之星”當晚從廈門出發,駛向台灣基隆港。由于台風逐步逼近福建海域,“中遠之星”啟動應急預案,一路北上避台風,在甯德三都澳海域抛錨停航。

傍晚,下起了大雨,風力增大,海浪撕扯。“抛錨的效果并不明顯,船體平衡難以掌控,船晃得厲害,桌上的杯子、電話、用具全都甩了出去。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堅持不住了,隻好起錨‘逃跑’。”回憶起那天的場景,張有志仍心有餘悸。

起航,繼續向北!這是張有志做出的重大決策,事後看來,決斷果敢、正确。

“中遠之星”在前面跑,台風在後面追。“那海浪大得吓人,一個浪打過來,蓋過整個船體,從船尾直接打到船頭。”站在駕駛艙裡,看着海面上激起的海浪,讓久經風浪的張有志也不寒而栗。風雨中的“中遠之星”好似一葉扁舟,“我們的目标是遠離八級風圈半徑。”張有志盡量讓自己顯得鎮靜,并找到一個能與滔天巨浪平衡的航行速度。

最終,四個小時後,他們行駛到浙江海域時,海面風浪漸漸趨緩。台風過境過,他和“中遠之星”調轉船頭,最終平安抵達台灣基隆港。

遠洋漂泊

走遍全球各大港口

原來跑遠洋貨輪,後來跑客滾輪,工作34年,海齡超過260個月,相當于21年半漂泊在海上,像“莫蘭蒂”這樣的挑戰,張有志面對過不止一次。

張有志第一次出海是1986年,那年,他從集美航海專科學院船舶駕駛專業畢業,成為廣州遠洋運輸公司的一員。

“考大學選集美就想着離家近些,可沒有想到此後的三十多年裡,去的地方離家是那麼遙遠。”張有志笑笑說。

第一次遠洋出海,去古巴,萬噸貨船從上海出發,運送農業肥料、醫療用品、食品等,經巴拿馬運河,一路沒停,走了40多天才靠岸。

首次遠洋,暈船是大問題。“天旋地轉,吃了就吐。還好老船員有經驗,告訴我一定要吃東西,用餅幹泡水吃,吐了三四天終于适應了。”船靠古巴後,又停了一個多月,回到上海已是5個月後。

此後,張有志幾乎走遍了全球各大港口,加拿大、美國、巴西、委内瑞拉、德國、荷蘭、土耳其、南非、坦桑尼亞、肯尼亞、馬達加斯加,以及亞洲各大港口。

而他自己也從實習生開始,曆經水手、三副、二副、大副,一步步成為船長。2005年,他在越南接班成為船長,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當時的興奮感,他就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滋味。“第一天做船長,第二天就上船遠洋,還是7000噸級小船,要首次跨越印度洋。”張有志回憶,當時要送一批大米到非洲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可能遭遇惡劣的印度洋天氣,還有可能船到了非洲加不到油,“遭遇極端天氣怎麼辦,哪些港口能補給油料,這些船長都要心裡有數”。

如今身為船長的他,也會這樣教導年輕船員,讓他們喝點稀粥,勸告他們暈船不要吃甜食。

海上隔離

無趣枯燥,5個月腳踩不到地

2009年9月6日,“中遠之星”首航。三個月後,張有志回到家鄉廈門,成為“中遠之星”客滾輪的船長。

相較遠洋航程長、時間久,“中遠之星”是海峽兩岸唯一一條以廈門為母港,夕發朝至,每周三班,常态化往返于海峽兩岸之間的滾裝輪航線,單次航程短、發船頻率高,是連接海峽兩岸的一條物流“血管”。

在“中遠之星”的十年裡,張有志安全航行裡程超過60萬海裡。60萬海裡,相當于111.12萬千米,如果以赤道周長40075.02千米計算,将近繞地球28圈。

馬上要退休的他,“最後一次航行”卻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去年11月26日上船,因為疫情在船上待到今年4月28日才下船。“前後5個多月,下船後又隔離21天,這兩天才真正踏上廈門的土地。”張有志說。

船艙空間狹小,設施不及地面完備,張有志的海上隔離無趣、枯燥。全程戴口罩,三人以上不能聚會,吃飯不說話,最多是下下棋、散散步、做做俯卧撐,或在甲闆與船員隔空交流一下。最難熬的是,所有船員到港後也不能下船。“以前,靠港後還能下船走走逛逛,到廈門能回家看看家人。這次腳踩不到地的感覺,真的很不好”。

心中願景

懷念海上時光退休了多陪陪家人

張有志心中,有一幅最美的景象,那是清晨的太陽跳出海面的樣子。他說,年輕時迷戀海上的日出、波光中的夕陽,喜歡海上那感覺觸手可及的滿月和随船飛行的海鳥,是它們陪伴他度過青春歲月。

如今,他喜歡和年輕船員聊天、喝茶,也喜歡在船上有限的空間裡運動健身,喜歡細細觀察航船的每個細節。

往返海峽兩岸的這些年,他真正感覺到祖國的強大。“以前跑遠洋,幾個月都沒法和家人說上一句話,現在技術發達了,每天都能和家人通話;以前出去,看到的都是繁華,現在,我們很多地方發展的更好,更高效”。

34年劈波斬浪,他感慨萬千,而最内疚的是對家人的虧欠。張有志是廈門人,他家與碼頭的距離不過幾公裡,但因為工作性質,家庭卻很少顧到。“我虧欠太太和孩子太多了,現在退休了,要好好彌補她們。我和家人都熱愛海洋,如果女兒以後也想從事海洋工作,我不會反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