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氣清的日子,永元駕駛着紅色的摩托車,搖搖晃晃地穿梭在狹窄的青石小巷,面龐舒展着冬日陽光般溫潤的微笑,這是經典影片《八月照相館》的序幕。
從影片片名和這個用運動和陽光交織成的畫面,我們有理由判斷這可能是一個類似于《羅馬假日》的浪漫愛情故事。确實,影片中也有愛情段落,但情節都融入了周遭平靜安詳的生活環境之中,不突出也不浪漫。關于愛情的,是另一個可以無限凄美或者悲怆的死亡主題,但在影片中這個主題沒有得到應有的渲染,也沒有造就某種終極境遇下的終極選擇,而隻是作為一種體味人生的素材,與其間的愛情一樣從容而安詳。
02
獨特的生死觀視角
香港媒體人梁繼璋在預留給兒子的遺書中曾經提到:“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這是從人生的終點回望人生産生的釋然與着戀。在《八月照相館》中這種“知死而生”的人生态度構成了影片的獨特視角,一切都是從這個方向展示給觀衆的。
影片一開始,永元在醫院裡看着輸液的孩子不自覺地微笑,他無比耐心地幫助顧客在鏡頭前整理頭發,這些都讓我們感覺到主人公有一種無來由的寬厚。當永元參加完葬禮,吃藥,我們隐約感覺到了什麼。之後影片通過姐姐、芝詠明确地告訴我們,永元得了絕症,這是一個瀕臨死亡的生命。
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這裡有一種向死而生的珍惜和寬容,面對即将消失的生命,一切能夠經曆的瑣事都是生命的印迹,都那麼值得為之駐足。小學生們在永元的店裡為了維護心儀的對象而發生肢體沖突,德琳為了工作的事牢騷滿腹,人們為了方便而違法停車,這些和永元的遭遇相比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但正是這些瑣事能讓他真實地觸摸到生命的溫度。
于是我們看到了永元對所有對象的護:幫小學生調節糾紛,讓電風扇吹向身心浮躁的德琳,幫助去而複還的老太太照一張效果更好的遺相,幫助拳擊手拍攝一張合适的宣傳照…一切默默的行為都源自他對生命的反觀和暗自珍惜。也正是在這種反觀之下,影片中的一切都不再需要執着,包括生命和愛情。
03
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流變
影片中,導演奢侈地選擇了死亡和愛情這兩個永恒的主題,但并沒有單獨給足它們戲份,甚至都沒有做刻意的描寫,這在電影領域是極為少見的。學哲學出身的導演許秦豪對電影有着獨特的理解。他曾經說想拍一部電影講述人的感情是如何流變的。可見,導演在意的不是故事,而是人生曆程中人的情感流變。這樣電影給我們呈現出的是對死亡和愛情主題那種散文詩般的演繹,這種意境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04
深沉的主題,委婉的演繹
對于任何電影來說,死亡這個主題太過沉重,想要演繹這個話題電影必然是深沉而讓人壓抑的。導演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顯然不想讓電影給人太多壓抑的感覺,因此在影片中,并沒有對有關死亡的情節給予過多的篇幅,叙事時也往往采用相對委婉的方式來交代。影片首次提到死亡,是永元同學周高父親的死。永元參加了葬禮,作為一個正在排練死亡的人,永元的心情可想而知。事後他來到了他兒時常常陷入沉思的學校操場上,想起自己很小的時候一個人在此想念逝去的母親,想到周圍的人(父親姐姐、所有好朋友)最終都會消失。
在永元的人生中,死亡是一個早已預設的命題,他很早就體驗到了逝去的種種可能,這期間,或許經曆恐懼與悲傷但長大後的他,已經在時間的磨煉下能夠平和地對待自己的死亡。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時間會把悲傷敲碎,讓人們無法回到原始的痛楚。周高父親死後,葬禮上的号哭痛徹心扉,但正如司儀所說:“他去了,但生活還得繼續下去。”于是人們暫别悲痛去吃午飯,去繼續生活。而受此悲傷氣氛感染的水元回到自己店裡,還沒有來得及驅散葬禮帶給他的陰霾,就被迎面而來的工作拉扯回現實生活中并由此經曆了不期而至的愛情。
05
從未遠去的死亡之音
雖然影片沒有用大色塊裝飾死亡,但死亡作為畫外之音一直鳴響着。姐姐和弟弟吃瓜,幸福之中姐姐即将喪弟之痛陡然而生;永元從醫院出來一直滿臉陽光的他不禁皺眉歎息;他教父親用錄像機,寫機器說明書;這些都暗示着他短暫的生命期限不斷迫近。
第二次直接碰觸到死亡是永元相約好友一起買醉,他告知好友他快死了,但被當做是買醉的借口。這讓我們體會到了永元獨自面對死亡時那種勇敢和孤獨。永元醉了,在警察局裡大鬧,這是生命在面對不可挽回的命運時所僅有的狀況。面對死亡,永元不能如愚者一般無知,也不能如佛陀一般無視,在僅有一次的激烈舉動中,影片給人一種暢快淋漓的真實感,也讓我們看到了他支撐平靜的外表下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然而對于永元和電影來說,這樣過于激烈的表達多少有些不适宜,于是酒醒之後永元在電話裡說自不記得發生的事了。死亡是個體的生命終結,需要和這世界扯上更多的幹系嗎?影片最後,死亡不可避免地到來了。永元回到照相館給自己拍攝一張遺像,影片在拍攝中定格,之後通過相似體轉場,照片變成了真正的遺像。比較影片開端對周高父親葬禮的處理,影片對永元死亡的講述用兩個鏡頭就完成了,生命不再給正在經曆愛情的永元任何長度,也讓觀衆來不及從永元平和的心境中轉移到悲傷,一切戛然而止,就這樣結束了。
影片之後組接了一個黑場和大雪覆蓋的學校操場兩個畫面,黑與白強烈的色彩對比讓我們感覺到永元兒時即萌生的“我們最終都會消失”的對死亡的憂慮已經與現實接軌,這是怎樣的哀痛抑或幸福!
06
死亡背後的愛情主題
作為另外一個主題,愛情并沒有過多受到死亡主題的幹擾。在永元的生活中,經曆了兩段愛情。是與芝詠,永元單戀着兒時的夥伴芝詠,一直把芝詠的照片擺在照相館顯眼的位置。芝詠回國後兩人見面,場面的尴尬讓永元長期的單戀一下子顯得那麼缺乏理由。後來芝詠得知永元得了絕症後,要求他取下自己的照片,活生生地剝離了永元對她的感情,永元第一段獨自堅守的戀情也由此畫上了句号。
失去初戀的感覺在永元那裡并沒有過多的停留,很早聆聽到死神召喚的永元把一切的失去歸結于時間,所有一切就像過眼雲煙,随着時間的流逝都會發生改變,無論生活、生命還是愛情。然而愛情還是在永元最後的日子悄然而至,年輕的交通警察德琳走入了永元了生活。永元的關懷讓德琳這個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一個冰淇淋都要和兄妹分食的女孩兒體會到了被關注、被呵護的感覺。随着交往的深入,兩個人相愛了。
永元看到德琳拿着沉重的包裹,就騎摩托車幫忙;德琳看到永元淋雨,就借他雨傘…愛情在朋友般的關懷中悄悄綻放。就在影片中,元和德琳的相愛始終沒有出現浪漫的标志性情景,一切細節都兩人原有的生活一樣自然。相對于其他愛情故事,永元和德琳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的表達,但我們從雙方生活的改變中漸漸體會到愛情賜予兩個年輕人的溫馨感覺:德琳會不自覺地跟同事講起永元的故事,會因為永元的一句話而買唇膏、化妝;永元也明白德琳的心願,帶她去遊樂場玩…
在影片中,永元在死神的領地中經曆了欲愛而不得、欲愛而不能的兩段愛情。在他看來,愛情并不是一個永恒的箴言,它隻是人生的一種經曆,也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他在回味第一段愛情時感覺尤為明顯。然而愛情終究是人生中最奢華最難得的相遇,是那麼的讓人留戀,他在生命的最後寫信向德琳表白,永元的信沒有寄出,他的愛通過一個他所習慣的委婉方式表達出來:把德琳的照片挂在照相館櫥窗中最顯眼的位置。德琳後來看到了,她上露出會意而幸福的微笑。
如果說永元之死讓影片陷入了情感的低潮,而這個頗有特點的結尾則重新給影片增添了亮色,讓我們重新回到了向死而生的恬淡和從容。
07
脆弱的生命,短暫的瞬間
這部影片中,導演把人的生活變成了漫長歲月中必然要凋落的花朵,變成了個體這脆弱的生命所特有的人生經曆。無論是死亡還是愛情,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對待人生中的每一種經曆也應該如照相一般,去記取和呵護那能夠停留的短暫瞬間,雖然無可挽回,但可在珍惜中體味。
《八月的照相館》是怎樣的一部影片?它被戛納電影周刊評價為“用東方溫和角度重新審視了死亡”。導演許秦豪在影片中以獨特視角彰顯了他不同于西方的電影理念。在他的電影中,死亡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他沒有表現生命的無常和死亡的随意性,因此人面對死亡的态度是淡然的而不是恐懼的;他也沒有表現人是多麼的不可複制,個體的輪回會給這世界帶來多麼不可挽回的傷痛,影片裡死亡隻是個人需要面對的最後一段人生經曆因此也就沒有了強烈的悲劇感。而包括愛情在内的人的情感也是那麼的自然而然,沒有執着的追求,沒有熱烈的情感裝飾,兩個人相遇了,最後他們留在彼此的記憶裡。
08
結語
在許秦豪的電影中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不會有情感的肆意鋪陳,不會有對生命和生活的目的性追問,甚至導演都不忍心用過多的獨白去打擾平靜的叙事。他隻是用一個個的長鏡頭與固定鏡頭給予了主人公足夠的情緒空間讓人的情感體驗有如一個個值得玩味和珍惜的片段,在流動的時間長河和微小的生命曆程中漸隐漸顯或漸顯漸隐,人和他的一切在平和中走完個又一個的輪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