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活兒從整術語開始,是很多品牌在宣傳中慣用的套路。為了不讓一臉懵逼的消費者看着滿屏的英文字母發怵,今天本篇中盡量不出現更多英文縮寫的專有名詞。
先從遠古時期的車燈說起。
這是一台經過修複的奔馳290 Cabriolet A(W18),誕生于1933年的工業神作。造型和設計是可以逃脫時代的輪回的,但技術不行,就像這對大而無神的白熾燈。
在此之前,人類還經曆過煤油燈、乙炔燈時代,每一次叠代的目的很明确:更穩定、更亮、更持久。而以上的訴求,早起是為了行車安全考慮,到了戰後經濟複蘇行業蓬勃發展的年代,車燈的設計和照明功能也要考慮到整體設計中。
所以燈廠之名,不隻是描述大燈的功能性,而是對整體性能、造型、技術應用的綜合評價。新的時代需求,讓“能亮就行”的夠用派們也得加入車燈大戰裡。
當消費者對大燈技術的概念還停留在“鹵素/LED/激光”、“自适應遠近光、随動”這些功能性技術應用時,各大車廠已經摁着供應商的腦袋,成噸成噸得丢出了“ADB、IFS、DLP、DMD...”這些名詞。
說燈是汽車的眼睛,其實也符合發展規律:先是保證能看見,再考慮如何讓自己更好看,但新時代下這雙眼睛還要能互動,要目光如炬、要顧盼生輝,總之要能傳情達意。
回到智己的DLP技術這邊,這是一種數字投影燈光技術。技術首次亮相于2018年TI德州儀器在CES展上帶來的高分辨率DLP車燈解決方案。核心特點簡化主要是:可編程以及高分辨率,其他附帶的優勢為高亮度、快速刷新圖像、光源兼容性等。
如果無法體會到這些核心優勢能帶來多少應用上的可能性,請自行腦補一下下面這兩個東西:
新款的iMac也隻是比古代電視機多了億點點可編程、高分辨率、高刷新率、數字信号兼容性等的優勢而已。
DLP機構的主要包含:光源、顔色管理系統、散熱系統、照明及投影元件。光源通濾色、裁剪後照射到DMD芯片,DMD芯片是一個包含上百萬反射鏡面的半導體光開關,接受處理數字信号(下圖中0/1),通過這上百萬的反射鏡面反轉投影,實現百萬級别像素的呈像。
更重要的是,以上的過程集成度高,并支持編程。兩者合二為一,為車人交互、車車交互提供了技術基礎。
當然,要真正秀起來,智己選擇和TI德州儀器以及大燈總成供應商華域視覺一起堆配置,使用更高規格的硬件和控制芯片,心甘情願為次世代的智能大燈和燈語功能買單。
相比TI剛剛推出DLP時主打的100萬像素水平,智己L7的DLP像素高達260萬,并配備了獨立的Linux操作系統和TI提供的芯片。
那麼ISC這時候可以登場了,官方名稱智能交互尾燈,實際上是前大燈的DLP技術補充,ISC技術可以做到對前後方車輛、行人等交通參與者的信息展示,如DLP在提示行人優先通過車頭時,尾部的顯示區域可以把“行人通過請避讓”打在公屏上。
控制前後總計5000顆LED顯示燈組的是TI最新的汽車級48通道 LED驅動器TLC6C5748-Q1,也是目前最貴的産品之一,标準采購價格就達到300美金,還處于常年缺貨狀态。
最後我們來想想,在啟用DLP和ISC技術後,燈光可以給這個時代甚至下個時代的智能汽車帶來什麼。
是從功能定義場景轉變為場景定義功能,也就是說廠商在汽車生産出廠時隻是提供了一個可供編程和OTA升級的燈光基礎硬件,随着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的發展,各個交通參與者都有新的交互需求,車輛可以随時調整自己的定位,匹配自身的角色。
而目前來看,光是承載人、車、路三角關系中,最合适的媒介。
但最後依然要表達一個很實際的擔憂,從智能化提出伊始,法規幾乎都是跟着技術跑。TI拿出DLP方案也是2018年的事,就相關技術應用而言全球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
太激進會成為影響道路安全的幹擾;太保守會成為美好的技術泡沫,法規的推進給技術以合法的身份也是極為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