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白露有了一絲涼意,秋風難涼情翩然。教師節的這一天,喜逢中秋佳節的到來。月光融融,清風徐徐。福州市烏石山下,白馬河畔,傳來了一陣陣輕吟地呼喚聲:親愛的老師,您在哪裡?我的老師您好嗎?……藍天、明月、山谷、河流、處處彌漫着思念的氣息。這空靈般的感人妙景,我的筆無力描述。
這是一張57年前的黑白老照片。1965年,烏山小學全體教職員工(共51人,其中男21人、女30人。)歡送學校支部書記高培國老師的合影留念。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記憶回到那年,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夢開始的地方。
第一排左至右:
俞惠英、王蘭莺、陳秀璋、鄒蓮生、鄭馨君(教導主任)、周真(校長)、高培國(支部書記)、常琦(副校長)、王斯(校醫)、唐秀華(唐“阿姨”)、張孔香、李萍、林宗華、蘇錦如、洪火珠、林麗生。
第二排:
塗月明、林寄如、範梅英、杜國榮、黃寶英、林品珍、黃和榕、林寶英、薩本濤、王光中、王坤龍、陳木英、饒志武、林聲瑤(代課老師)、陳英、何秀瓊、陳玉芳、林君铮。
第三排:
陳增驅、何碧奎、葉端陽、陳玉坤(總務主任)、林依柏(廚師)、陳坤、張學平、陳濟偉、鄭敏培、李依銘、鄭章秋、(總務)、吳家國、林孝豪、李顧盛、(總務)、柯經惠。
(照片名單的兩點說明)
1、照片中各位老師的姓名,如有差錯,敬請諒解,還請您及時告知我們予以更正。
2、照片中兩位負責校總務工作的老師,至今我們想不起他的名字,如有人想起,也望及時告知,不勝感激。
那年,我們都才11歲,還是個孩子。照片中的老師正值當年,風華正茂。
那年,他們是我們的老師,又像是大哥哥,大姐姐,個個年輕、漂亮。我的班主任:黃寶英、李依銘。曾給我上過課的語文老師:林寄如、黃寶英、黃和榕、何碧奎、薩本濤,王光中。算術老師:李依銘、饒志武。音樂老師:塗月明。圖畫老師:張學平。英語老師:洪火珠。體育老師:柯經惠。
随着歲月的流逝,這些老師已經成了一個烙在我心裡的名字;一個置頂的聲音;一份和陽光相似的溫度……揮之不去。
那年,三尺講台,他們笑談春秋,縱論奇偶,用一生激情點亮了學子的智慧。
那年,三尺講台,他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用一生激情鑄就了學子的前程。
那年,是哪年?
那年,就是那張褪色泛黃的老照片。
老師你好!你好老師!……山谷的風,小河的水在不停地呼喚。如同這山谷的風,小河的水,敬愛的老師,天上人間,唯有您一直在深情地唱;萬花叢中,唯有您——最風流。
(2017年5月,老師與同學分别五十年後,67屆五年乙班組織了一場:“五十年後相聚,謝師恩、共叙情誼”的活動,氣氛相當活躍。北京的孔曉康、王小玲同學來了,遠在菲律賓的吳新新同學也來了。到場的35位同學與班主任李依銘老師饒志武老師合影留念。)
(謝師恩活動的組織成員合影。前排左起:餘瑜、應平、延建萍、盧子青、陳建平。後排:蘇林、曹崇如、黃建計、王念平。)
(這是35位同學和李依銘、饒志武老師在紀念封上的簽名,見字如面。從這些簽名上,我們看到了同學們,彌足珍貴的人生印迹。曆經了五十年的風雨人生,個個筆走龍蛇。)
(50年後,兩代人、兩位老師見面了。李依銘老師與當年的學生劉蘇同學親切握手。劉蘇同學系福州一中高級教師。三尺講台上,她執教38年。真應驗了那句歌詞:“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 )
(饒志武老師與陳建平、盧子青、延建萍三位同學親切交談:“親愛的老師,您教我們慢慢長大,我們陪您慢慢變老”。)
(2022年新年伊始,王光中、饒志武老師與五年乙班部分同學見面合影。
前排左起:曹崇如、高鹹周、王念平、饒志武老師、王光中老師、蘇林。
後排左起:應平、陳亞姗、楊育青、延建萍、劉蘇、成曉宜、餘瑜。)
照片中的老師,都已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邁入耄耋之年。許多人,都已乘風遠走,到那無憂無慮地天國去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一個小學老師,多麼不起眼的工作。他們的工作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在我國許多小學老師,在教師的崗位辛勤耕耘,一幹就是一輩子。他們黙默無聞、兢兢業業地奉獻在三尺講台上。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教過的學生是一茬又一茬。在這些學生裡,可能沒有一個院士,沒有一個市長,沒有一個企業家,沒有一個将軍,甚至還有許多學生因某種原因,連大學的門都未進入……。但我還是要說:“老師您的工作依然十分有意義、有價值。 因為成千上萬的青少年是在你們的教育下,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觀。你們為社會培養了成千上萬,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中華民族,全民素質的提高,就是從你們的三尺講台開始的。”
烏石山、白馬河。山不語,水無痕。那山那水,那花那草,化作了心靈的呼喚,我的老師您在哪裡?您在哪裡?山水回道:“ 就在眼前,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敬愛的老師,今天無論您在人間,還是在天堂。我都要向您送上一束鮮花,深鞠一躬,道聲祝福!說聲您好!
中秋圓月邂逅教師佳節,這僅僅是個巧合嗎?應該是個千載難逢的喜緣吧 ?雙節合一,普天同慶,是天意更是民意。中秋是團圓的象征;是賦有詩意的時節;是讓人思念的日子。怎不叫人喜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情意纏綿的日子裡,懷念老師,思緒萬千。心中縱有千言萬語也就兩個字“感恩”!
敬愛的老師 :“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 如今您的學生個個都已雪染雙鬓,步入花甲之年了。人老了,回首往事似乎更加清晰。詩人歌德說:“仍然擁有的仿佛從眼前遠遁,已經逝去的又變得栩栩如生……” 詩人說的真好,隻有那将逝去的東西,才值得珍惜。有首歌唱得真好,隻有那往日時光,才值得懷念。
叫人感慨的是,人間煙火,雅與俗,都不過是歲月匆匆。此時,我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詩:“ 遠送從此别,青山空複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詩言情,亦煽情。年輕時讀此詩,隻覺得意象極美,倒插叙的技巧極高。然而,當我的良師益友,遠去不歸時,再讀此詩,心中難免潸然。那些意象、技巧均不再重要了。那份由眷戀情愫而産生的情感,如膠似漆,無法割舍。
想想我們的一生,盡管已出走校門半世紀之久。芳華已逝,歲月猶存。在老師的面前,仍是一個少年學生。感恩!銘刻我心。
(烏山小學的舊大門)
至此,文章本應結束了,但想起了這篇文章背後的動人故事,我的筆又停不下來了。
寫在後面的故事
請各位朋友,看看下面兩張照片,兩張照片雖是一個内容,但圖片質量是不一樣的。第一張是截圖照片,第二張是原圖。
(這是一張從視頻上截下來的褪色老照片,圖像不是十分清晰,不能放大,稍一放大就糊了。)
(這是原圖,雖已57年褪色變黃,但一看就比截圖清晰,可以放大細看。這是我在将制作完美篇時,正在外地旅遊的饒志武老師,得知我到處尋問,希望有張原圖時,趕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出後,及時給我送來的。謝謝了,饒老師!)
(50年後相聚,謝師恩,共叙情誼活動,見面會上,饒志武老師與王小玲同學見面了。)
(饒志武老師在烏山小學校慶會上講話。她告訴我,至今她還保留着當年學校的許多珍貴資料,有戰鬥英雄黃繼光烈士的媽媽,少年英雄張高謙的媽媽來校的照片。可見她是一位多麼敬業,認真、細心的老師。)
當我拿到了饒志武老師送來的原圖照片後,立馬将原圖照片用上了。望着這張原圖,我很欣慰。但我還是不能忘記,為那張模糊截圖,辛苦工作半年之久的王光中老師,
面對一張57年前的截圖照片,他要打開記憶的閘門,穿越歲月時空,準确地把姓名與每位影中人對号入座,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照片中每一位老師的名字,都是他經過多次反複回憶,寫出來的。
( 這張工整、遒勁而又秀麗的鋼筆書寫手稿,就是王光中老師衆多手稿中的一份。)
我仿佛看見夜深人靜時,光中老師伏案燈下,一頭銀發,戴着眼鏡,緊盯照片,苦思冥想。他一筆一劃認真地寫下每個影中人的姓名。錯了改,改了寫,緊鎖眉頭,反反複複,不辭辛苦。真難為他了,古稀之年,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如此認真敬業。那工整、清晰、剛勁、秀麗的筆迹,折射了這位老教師文學藝術的功力,嚴謹紮實的作風,愛意濃密的情感。毫不誇張地說,字裡行間,每個字裡都飽含着光中老師感慨的淚水與激情。那些日子,他是想起一個寫一個,一時想不起來的便打個括号空着,慢慢琢磨。對那些過早離世的老師,就在其名下重重地劃上一道杠,以示懷念。最後還不忘附上幾點說明,反複地說:“年紀大了,時間長了,如有誤,請原諒……” 就這樣,他花費了近半年時間,才把這份較完整的名單回憶整理出來,鄭重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這期間,他給我寄來的手稿無數,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張。
(年輕的王光中老師,一身書卷氣、儒雅英俊!)
(王光中老師,曾擔負着我市教育改革工作。這是他向中央教育部領導彙報我市教改工作情況。)
(王光中老師在烏山小學校慶會上講話。)
在此,我代表我們班的全體學生,向王光中老師,饒志武老師道一聲謝謝!老師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們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們舉杯邀明月,祝福天下的老師:“但聞桂子香,人好月婵娟!”
(感謝陳建平同學提供的圖像資料)
景熟熟
2022年中秋、教師節于福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