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的生育“使者”——精子,誕生在睾丸裡。但是,人類是怎樣發現精子的?精子又是怎樣在睾丸裡制成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其中的秘密。 自古以來,人類對生育之謎作了不懈的探索。早在二千多年前,古希臘著名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曾經對人類的繁衍提出一種看法,認為男子在房事排出的精液中有一種會讓女性受孕的東西——精子。古希臘國一名叫亞裡斯多德的學者,講得更是微妙。他說:“在生兒育女中,胚胎是在子宮内由月經血凝結而成的,而男子的精液是能力賦予胚胎以生命。”在以後的年代裡,醫學界對精子有敢更絕妙的猜想,提出了所謂的預成論,也就是男子的精子所以會讓女性生養孩子,這是由于人的精子有一個具體而微小的人的形體。它裡面又藏有一個更小的人的形體。這個更小的形體中還有更加微小的形體,如此無窮無盡。到了十七世紀後葉,荷蘭學者雷文虎克的助手哈姆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精液裡有一些很小的小體,人們驚訝的意識到,這就是千百年來醫學家們朝思暮想的精子。這一發現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 那麼,精子在顯微鏡下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人類成熟的精子長約60微米,可别看精子個兒很小,它還可以分成頭、頸、體、尾四個部分:頭部較大,長約4.6微米,寬2.6微米,厚1.5微米:頸、體部分合起來與頭部基本等長;尾部是頭部長度的10倍,達40微米左右,其整體形狀極象一個蝌蚪。那麼,如果我們把睾丸比做制造精子的“工廠”,而睾丸裡的曲細精管就是制造精子的“車間”。也就是說,精子的誕生地就在這裡,但是精子的産生過程又是相當複雜的。 首先,精子的産生要有一股“動力”,那就是内分泌系統的調節,具體講就是有一些性激素在直接指揮與操作精子的發育成長。這裡還要說明一下,在人體腦子的丘腦下部分分泌濾泡刺激素,這種濾泡刺激素又作用于腦垂體,随即使腦垂體分泌濾泡刺激素,這種濾泡刺激素又作用于睾丸的曲細精管,促使精子産生;另一種叫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它作用于腦垂體,随即使腦垂體分泌間質細胞刺激素又作用于睾丸裡的間質細胞,使得間質細胞分泌睾丸酮,睾丸酮又促進精子的産生,由此可見,精子的産生必須借助于一系列的性激素是作用。 接着,讓我們來看一下,精子是怎樣在曲細精管裡制造出來的。原來睾丸裡的曲細精管是無數的生殖細胞與支持細胞所組成。所謂生殖細胞,包括精原細胞、精母細胞、精子細胞等類型。精原細胞緊貼在曲細精管的基底膜上,能不斷分裂、分化,并逐漸從基底部移向管腔,所以精子的“祖宗”是精原細胞。每個精原細胞最終可演變成4個精子,而睾丸裡的曲細精管有着數億萬萬計的精原細胞,按1與4之比,精子的産量是夠大的。有資料表明,男子兩隻睾丸總重量約達20-40克,每克睾丸組織每日生産1,000萬個精子,每日約産生2-4億個精子,這個數量是多麼驚人。 然而,精子的産生過程還要兩個非常苛刻的條件:一個是營養,精原細胞分裂演變成精子,尤其是一化四的過程,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特别是号稱人體“建築材料”的蛋白質;另一個是低溫,精子的成長須有低溫,要求陰囊内溫度比體溫低上至少1-1.5℃,而睾丸裡的溫度要低上0.5-1℃。否則,精子生長會半途而廢。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從曲細精管裡産生的精子還是十分嬌嫩、幼稚的。因此,它還得在附睾裡逗留些日子,讓附睾幫助精子作進一步的加工處理,使之逐漸成熟起來。 總之,精子在曲細精管内的産生過程大約需要74天左右,然後進入附睾繼續成熟的時間約16天左右,這樣前後總共約需90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