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商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可能是一個新事物,但就其所涵蓋的内容,則已經早就存在于有關性的各種文化、觀念和認識中。性是人類的最原始的欲望和本能,它本身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正像人們的飲食、飲水有許多規矩、禮儀和科學知識一樣,性行為也同樣有許多社會規範、禮儀和科學知識,并且受到人們的道德觀念的影響。所以,人類的性行為,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受到不同的道德觀念和制度、法律的制約。性文化的産生、發展是一個曆史的過程,并仍在發展之中。性商的提出和研究,決不能孤立地談性,也不能忽略它的曆史性、現實性和前瞻性。
性商的曆史性——古代性文化探秘
古人沒有性商的完整的概念,但卻在多個方面自發地對性商進行着探索和研究。如,當被稱為5000年第一展的中國古代性文化展,2003年1月25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最大的商城明珠廣場開展時。實物、資料和影像制品令所有到場的市民歎為觀止…….
中國古代性文化是一個研究性商的寶庫,有着輝煌燦爛的成就,也經曆了一個起步很早、發展曲折的過程,時至今日,古代性文化對今天的人們還有溺磐綴的影确。
(1)性商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表現
可以說,人類的曆史有多長,性文化的曆史就會有多長。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然不會缺乏對性的認識和研究。不管是在中國視性為洪水猛獸的時期,還是人們對性相對開放的時期,人們的思想中絕對沒有也不能忘記性,也不會停止對性的思考。隻不過人們在以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性,并通過不同的方式采表達性。這一個完整的過程就是性商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表現。
①性商在中國哲學中的表現。
儒教和道教自問世以來,一直都是中國的主要宗教和哲學傳統。儒教主要影響公衆的生活方式,道教對人的私生活影響較大。公元7世紀到10世紀,佛教由印度傳人中國,并沖擊着儒教。但是,後來新儒教又扭轉了局面,一直統治到新中國成立。
儒教和道教,兩者既是宗教又是哲學系統。它們的創始人都未被神化,其哲學系統也未演化成宗教的教義。然而,它們又都有忠實的信條和嚴格的戒律,形成了整套确保人生安樂的獨特生活方式。因而,性的問題也受到了應有的重視。
中國的宗教信仰起源于泛靈論,認為每種事物和現象都有一個主管神。人的行為是事物間相互作用的反映,性交就好比是一種天地合一的現象:下雨時,風伴随着雨——天上的“精液”與大地上的“雌”去相交融。
過去,自然主義的觀點認為,世界是按照其自身規律和秩序永存的。這種觀點把世界歸納為循環性、興衰性和極性3種運動過程和産生各種自然現象的兩種基本元素——陰與陽。陰陽學說起源甚早,公元前3世紀就奠定了完整的基礎,創立了占星術、醫學、藝術和管理等内容。
陰象片雌性、黑暗、被動和吸附,它出現于河流之中,用6道不連續的短線、紅色、偶數或虎等表示;陽象征雄性、光明、主動和滲透,它出現于山中,用連續直線、天藍色、奇數或龍等表示。陰與陽都始于太極,它們之間的變化是互補的,世界上所有過程都是它們相互作用的表現。
陰陽互補這種二元論與西方和其他國家的二元論有着本質的區别。陰陽互相排斥(如靈與肉)、互相對立(如善與惡),但又不互相矛盾,也不相互包含,它們是自然界動态變化中兩種大小相等的力。每當這兩種力達到自己的極端時,它們就“物極必反”,轉化為自己的對極。
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男人屬于陽,女人屬于陰,但各自又都包含一部分相反的内容。性的結合導緻陰陽作用,産生新的生命。性交不僅能完成人類繁衍的任務,而且能使性交者,尤其是男人恢複元氣。在中國,為了婚姻的性交是正常的、合理的,并不違犯道德。但是,中國不像印度文化那樣,将性當作是靈魂的拯救方式,而是将其看成是一種與自然保持和諧、統一的健康長壽之道。中國文化中,長命百歲的壽星是最受人們敬重的,因而都希望長壽。
道教思想也同樣追求平安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道教比儒教更帶有神秘主義傾向,其基本理論源于《道德經》,主要強調“無為”。從字面理解,“無為”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動;而莊子的解釋是,“無為”并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讓每一樣東西都按照其本性去做,使它的本性得到滿足或他的行動獲得成功。
②性商在中國古代藝術中的表現。
中國象形文字中,“女”字是一個具有碩大乳房和乳頭的女人圖形;“男”字的上面是正方形耕地——“田”,下面則象征力。從《聖母圖》中可以看出,中國的文化認為,女人的性能量是男人的性交中必不可少的。
陰陽學說的問世對文學藝術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在文藝作品中,人們常用桃花、“佛手”表示陰道,此外有時也用牡丹花、蝴蝶和凰(母龍)表示;陽用雄馬和公羊之類的有角動物、公雞、傳說中的鳳以及巨龍等表示。在美術作品中,常可見到用龍的精液與雲交配來表示性交。
中國藝術中,有關性的問題都表現得比較含蓄,甚至于根本不具有任何色情意義。譬如,有一幅國畫中描繪一對夫婦在桃樹下(表示性欲的喚起),鳳則翺翔在一串串的牡丹花附近。另有一幅古畫繪着一個初生嬰兒伸着長長的脖子(表示勃起的陰莖)飛向月亮(表示女人)。
中國對性器官的名稱和性的叫法也相當含蓄。男性的性器官稱為“陰莖”,女性的性器官稱為“陰道”,性欲比喻成“桃花”,性病稱為“梅毒”。
中國的藝術大師們不太贊成對性進行詳細描寫,但作品中也通過自然現象含蓄地表現性和色情主題。隻有在像性知識手冊之類的教育書籍中,才能見到比較真實的性知識,而且也總是故意粗描淡寫,不詳論。
③性商在古代生活中的表現。
在傳統的性知識手冊《玉房秘訣》中,一開篇便首先介紹性交的宇宙學意義,接着專門介紹性交的調情、技巧醫療價值,如何擇妻及其有關竅門。
中國古代的性知識手冊比較富于情感和幻想,宗旨在于幫助男人改善性生活,使他們在性交中向陰道射精,吸收女人的陰。如果男人多次性交或長時間性交而不射精,他的陽就會吸收富集陰,并傳送給大腦,使人恢複元氣。然而,如果男人射精,性交則使人容易衰竭而達不到恢複元氣的目的。
古代認為:男人與多個女人性交,他就能夠比始終與同一女人性交更能吸收到女人的陰,因此效益更大。這大概就是我國以往的嫖客上妓院和富人納妾的理論依據之一。當然,現在的嫖客們并不相信這一套性哲學,他們與妓女性交的目的在于獵奇的樂趣和快感。
具有濃厚民族風格的《壽祿圖》中,畫家過分誇大了性生活的益處。從老人那幸福、安祥的神态顯露出,他在性交時很少射精,因而積累了許多有益于健康長壽的陰。
在性生活中,夫妻應密切配合。為了積累足夠的陰,女人必須積極配合并注意培養性欲。這種文化乍看起來是很重視女人的價值,實際上隻是把她看成是性生活的工具而已。
從中國的性心理學概念也可揭示,手淫會刺激射精,因而于男人有損,但對女人完全無害。事實上,這種文化也為一夫多妻制家庭提供了确保性生活平安的依據。同樣的道理,男性同性戀性交時不能吸收陰,也不能引起射精,陽無法釋放,因而也是不妥的性行為。此外,中國的傳統倫理和孔孟之道,在約束人們性行為方面也起過一些作用。
古人認為,人們性行為的主要功能不外乎3點:一是快樂,二是健康的需要,三是生育的功能。在婚姻關系中,不論古人如何片面地強調了性的生育功能,不管古人如何受性壓迫和性禁锢的影響,男女之間性的快樂總是存在着,發展着。遺留下來的性文物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那些千姿百态的秘戲瓷說明了古人決不是像過去人們所認為的那麼古闆、保守,而是很懂得追求性生活的快樂,掌握了相當多的性愛的技巧的。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後期實行了嚴酷的性壓制和性禁锢,而這些文物也說明了,任何壓制、禁锢都改變不了人們的自然本性,民間的性愛生活仍舊是十分豐富和生動活潑。
從本世紀初在敦煌發現的古代性學資料和本世紀70年代初在長沙馬王堆發現的一些文物看來,在我國兩千多年前的古畫上就有許多關于男女怎樣獲得性快樂的論述以及性技巧的提示。例如《素女經》中的“九法”,《洞玄子》中的“三十法”以及所謂“九淺一深”等等,都是關于性愛技巧的探索;《天下至道談》中的“七損八益”則是性健康的提示;其他還有對男女性器官的解剖說明,對“五音”,“八動”,“五征”,“無欲”等性反應的研究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