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香槟酒發明之前,法式接吻就已經存在,等到這個詞傳到英國,已經是1923年的事了。不列颠人把“法式接吻“這個詞當成俚語接受下來——大概是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心目中的法國,是崇尚快樂、性文化發達的國家——法國人一向被認為是(無論是歐洲人還是美國人)性愛藝術方面高明的鑒賞家。的确如此,在法語中專門用來表示親吻的單詞,就不下二十個,他們被看成是接吻技術的發明者,這似乎也不足為怪。
荷蘭研究者西奧多·亨德瑞克·範·德·維爾德(1873~1937)曾寫過一本叫做《理想的婚姻》(Ideal Marriage)的書(一本非常流行的愛情小書,1926年首次在荷蘭和德國出版),談到了法式接吻的來曆。據他的考證,“法式接吻”這個著名的名字,來自于法國布列塔尼省沿海地區潮水般熱烈的夫婦(Maraichin couples),潮水般(英語的Maraichin來自法語maree,意思是法蘭西潮,以猛烈聞名)熱烈的夫婦,“用舌頭盡可能深地探進彼此的嘴裡相互親吻,有時會長達數小時。”但即便是這樣,把布列塔尼的戀人作為深度接吻技術的首創者還是很值得懷疑的,事實上,從曆史的角度看,無論是接吻技巧還是性技巧,古代亞洲都遠遠超過歐洲。
在某些亞洲人和非洲人看來不太适宜的法式接吻,在西方人眼裡卻處于性愛前戲的首位。很多人都覺得法式接吻是他們最喜愛的接吻方式。這倒不奇怪,很多新手在初試浪漫時通常都無意中接了個法式吻。潮潤的舌頭互相擠壓着,縱控有度,能不斷讓你有新的感受。這個吻帶着你翺翔,翺翔到無垠的宇宙,翺翔到不可知的性愛高峰。在這種境界中,唇、嘴和舌頭都變成了愛的使者。如此火熱的深吻的結果怎樣?我們可以在法國作家科萊特(1873~1954)的小說《親愛的》中找到一些火熱的篇章,對法式接吻的結果作了精确的描述:
她的吻竟是這樣的!他們眩暈,他們迷醉,他們聽不到任何聲音,他們停止呼吸般,顫抖着,好像剛剛打完了一架。她再次站起來面對着他,而他卻深陷在椅子中無法動彈。她喘息着奚落着他,“嗯?……嗯?”她等待着他的攻擊,相反,他伸出自己的胳膊,張開他無助而漂亮的手,頭向後傾斜着,好像已經飽受打擊,她看到他睫毛下面閃爍的淚光。他胡言亂語,說着一些含糊不清的話——全然成了情欲的奴隸——她能從這些話中聽到自己的名字——“親愛的”——“我要你”——情感的風暴在親吻的襲擊中蘇醒,這不是偶然的,深深的接吻激起了情侶間動物一樣的性渴望,如此強烈的情感,幾乎就是一種本能的行為。
今天,法式接吻已被大多數西方國家所接受,在公共場合看到情侶們舌頭對舌頭表達情愛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了。他們好像是剛剛發明了這種技巧似的樂此不疲——公園的長椅上、地鐵站裡、自動扶梯上、機場休息室裡,到處都能看到情侶們的身影。好在,并非所有的文 化都喜歡這種展覽式的接吻方式,在委内瑞拉,在大庭廣衆下緊緊擁抱,長時間地接吻,是要冒着被逮捕的風險的。馬來西亞還有這麼一條法律:禁止在黑暗的電影院中接吻,在電影院裡進行法式接吻時要付出代價的——昂貴的罰款。
雖然當衆親吻在大多數亞洲文化中是一種禁忌,但在班加卡加瑟塞坦村(印度尼西亞登巴薩南部的一個小村落),每年都會舉辦一個名叫“半棉蘭”(Med-medan)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卻公開慶祝親吻行為。伴随着有節奏的拍子,十幾歲的少男少女被分成若幹組,走着橢圓的隊形,直到最後面對面,每一組的第一個人親吻對面相對應組的第一個人,親吻完了後,年長者會向正在親吻的一對潑水,然後隊列再分開,儀式又開始重複,直到所有年輕隊員都有機會做那第一個人。這種所謂的“靈魂之吻”(變種的法式接吻),其目的在于保護村莊免受任何未知危險。當然了,隻有在你變成班加卡加瑟塞坦村的村民時,你才有資格參加這種迷人的遊戲。
法式接吻隻需要兩個主要條件——唇和舌。你的嘴唇一定要輕輕分開,舌頭做好探入的準備。好,機會來了,讓我們試着親親,你要很自然地輕微仰起頭以免碰到鼻子。(接吻時我們的鼻子常會碰到對方的面頰。)有些人吻的時候喜歡在對方嘴裡劃圈,有的人喜歡做八字形的運動。别忘了,關于如何開始親吻及親吻的步驟,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各不相同,或者這樣說,每個人的親吻都是他獨有的。
法式接吻向來都是輕柔的、自發的,無比優雅,在你捕捉到對方的舌頭時,會立刻變得強烈起來。試着使每次親吻都持續三分鐘,然後逐步加長到持續一小時的不斷親吻,讓你的舌頭舞弄着,挑動着,深深探入你的愛人的靈魂深處。記住:一個熱情似火的連續親吻永遠不能以唐突的方式結束——終場的吻總是輕而又輕的。
更多點擊:
完美初吻實戰招術
男人喜歡怎樣接吻
技巧:吹氣式接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