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被大多數人忽略的一種心理疾病———體象障礙,終于得到了應有的重視。近日在南京通過專家鑒定的《體象障礙臨床特征及相關研究》,明确了體象障礙的發病機制為“體象認知失調”,首次提出體象障礙應在國内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體象障礙者軀體外表并不存在缺陷,但其主觀想象外表奇特醜陋,導緻極為痛苦的心理疾病。由于目前國内對體象障礙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就連許多臨床醫生也對其缺乏正确的認識,故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今天,大多數患者表現出的強烈的想要改變外表的要求不被看成病态,反而被視為追求美。患者很少到心理科或精神科治療,而是求助于矯形或美容。随着美容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體象障礙患者前往醫院矯形科或到美容院,要求糾正其想象的容貌缺陷,但矯形或美容後對其效果更為不滿,導緻病情加重并帶來許多醫療糾紛及司法問題。
為解決以上問題,以南京腦科醫院魯龍光教授為負責人的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進行了有關研究。經過3年多的努力,科研組首次在國内外較全面地對體象障礙、神經症、正常人群進行了體象障礙的臨床調查和心理測量的比較研究,指出了體象障礙與神經症等的内在聯系和區别,建立了中國人的體象障礙評量表和診斷标準。研究人員提出了中國人體象障礙的臨床特征以青少年為主,文化層次相對較高;好發頸部以上暴露部位,外生殖器也占一定比例;呈慢性病程,平均病程為6.27年。研究明确了體象障礙的發病機理為心理疾病———體象認知失調,從而為體象障礙患者的心理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并開辟了新的治療思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