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做個認“性”的女人--人大

做個認“性”的女人--人大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2-02 18:06:01

  宗春山:來之前主辦方就告訴我給女大學生講性保護,剛才我一聽人家的專家講得那麼陽光,偏偏我講得這樣的灰色,但我想也好,因為可能你們會容易講戀愛、講婚姻,以前我也講,那時候還沒結婚。等結了婚,有了孩子,認識的女性越多,越不了解女性。今天中午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約我談談,該談婚姻了,有兩個嘉賓,另一個嘉賓是一個女孩,我還認識,我說她沒結婚談什麼婚姻?他們說,正因為沒結婚才好談。我說那我就不談了。談性也不好談,搞不好毀人毀道。最重要的是我以為今天來的都是女性,準備的是給女性講的話題,來了以後一看,有一半都是男性,所以我覺得像是一場“遭遇戰”。

  沒關系,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談。我比較願意談這個話題,為什麼呢?因為别人可能談不來,講性,有一大把人講,講婚姻,有一大把人講,講性傷害,可能除了宗老師講,隻有警察叔叔講了。

  我不知道在座的是大一的還是大幾的都有?(大一)算是比較遠地離開了父母,所以你們現在還小,體諒不到父母那樣的擔心。在北京有句老話“養了兒子怕學壞,養了女孩兒怕受害”,沒有一個踏實的,生哪個都不踏實,這就叫期待性焦慮,天下的父母都是這樣的,一旦孩子離開自己身邊了,他就不想好事,天天想壞事。你不信,你一個禮拜不打電話,他就琢磨壞事了,搞對象了吧?怎麼怎麼樣了吧?這種焦慮,很多大學生都值得大可不必,但等你有一天真的作了父母,才會覺得父母的焦慮是真實且必要的。

  我今天不但講知識,知識就這麼點東西,而且那麼多男生,有的話我還不能講,我給你們講點系列的東西,講理念篇。大家說,這有什麼理念可講?一個性安全、性保護,還有什麼理念嗎?當然有了,如果沒有理念,我找個警察叔叔講就可以了,我講肯定要講理念,理念是很重要的,理念是我們的指導思想,是我們的一個坐标。一般講女性問題的專家都是男人,你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是男人、著名的化妝師是男人,著名的婦科醫生也大多是男人。

  第一個問題,生存是一種智慧。

  可能這句話說起來比較好理解,但現實中可能就不是那樣的去關注它了。

  在5月20号的時候作為一名志願者來到了四川,我進入的是北川中學在長虹的培訓基地。上上周開學的一周,我又去了北川中學,如果你們看過《知識守候生命》的電視節目,我們我幫助策劃的,名字也是我起的,原來的名字是《呵護生命》,我個改成這個名字。為什麼這樣?源于一個真實的事件,我第一次到北川中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拉着我的手說有話跟我說,他舉了個例子,在5月11恩号,他們的中學老師備課講磁,他拿了一個指南針給學生們講。5月11号是備課的,把指南針拿出來的時候,指南針亂轉,失磁。老師也沒有多想。第二天5月12号一點半上課,一點40的時候,老師把這個指南針拿出來,還是亂轉,失磁。這時候隻有一個同學說了一句話“不對,有問題”。但這句話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關注。2點28分,大地震就發生了。他們班從三樓跳下去,按照地震知識,三樓跳下去等于自殺,但他們跳下的時候已經是二層了。

  這個老師給我講這個例子,同時他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在含辛茹苦地培養着莘莘學子,給他們講知識,送他們上大學,當接班人,當四有人才,可是我們教的知識到底有什麼用呢?你随便翻開一個地震手冊,上面都寫着失磁是地震前的先兆。我們老師備了那麼多年的課,培養了那麼多的學生,可當災難就要來臨的時候,當大自然向我們發出信号的時候,我們居然不知道災難就在我們面前。所以他提出一個問題:知識有什麼用?他說的是我們教的知識有什麼用?好象僅僅是應付考試,為了應試。其實我們人類發明知識、創造知識的最本真的一個 需要應該是為了生存,但現在我們跑偏了。

  我相信,從你們很小的時候到現在,絕大多數人沒有人給你們講過這樣一堂課,關于生存、關于性保護。我也沒人給我講過,因為我是個男人,這是個男權社會,但現在男人也不安全了,也經常被騷擾。但畢竟還要好一些。即使這樣,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有兩個姐姐,她們那時候都工作、上班,我清楚地記得我的母親經常要跟她們做一些這樣的教育,第一個,絕對不可以夜不歸宿,那時候是70年代,不像現在可以随便打個電話就不回家,那時候在外面住簡直了不得,就是想住在人家家裡也沒有地方。那時候我的母親教育我的兩個姐姐,絕對不可以在外面過夜。而且有一個标準特别有意思,這個标準是教育兩個姐姐的,“三夫”家不能住,哪三夫家?姨夫家、姑父家、姐夫家,絕對不可以住。當然我想,你要翻任何一個手冊裡都不會寫這三個内容, 查現在的生存手冊,絕對不會有“三夫”家不能住。但那是我們很原始、很古老的家訓。而且我特意觀察過我的兩個姐姐,那時候我們家在郊區,兩個姐姐在東風市場,現在的雙安市場工作,那時候當售貨員,下晚班8點,已經是末班車了,尤其是冬天,我要到車站接我二姐。你猜她穿的什麼樣的衣服?中山裝。男性化的裝扮,把軍挎斜着一挎,走着,遠遠一看絕對不像個女人。這既有那個時代的特點,也有生存的需要。在那個時候不強調女性特征。所以我記得改革開放以後我看一篇參考消息,現象參考消息是内部消息,隻有幹部才能到。用這樣一句話形成改革開放,“中國的女性有胸了”,用這句話來概括中國人的改革和開放,我們女性終于有了自己的性特征,以前都沒有,都穿灰的、藍的、中性化的衣服。現在要到我姐姐家裡,還能找到那種衣服,軍隊的軍人的綠棉襖,戴着棉帽子、大口罩,根本看不出是男人女人。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耳濡目染地聽到過我的母親對我姐姐的這樣一種教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頁 下一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