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性就有一種愛恨交加的感覺。一面是充滿說教味道的封建倫理綱常,一面則是被後人歎為觀止的豐富的“性文化”遺産。
性是生理的也是社會的。性壓抑的結果是許多人生理和心理上受傷害,而社會也要面臨許多相關的問題。随着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人們在性觀念上的開放成為不可避免,性禁區被打破了。大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夠暢談關于性的話題,接觸更多的性知識,更主動、更自然地追求性的樂趣。
20年目睹之“性”現狀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随着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巨大變化,中國人的性觀念也悄然轉變,與性有關的社會現象也層出不窮。
1、青少年早戀現象日趨嚴重。據上海1985—1988年的幾次調查統計,高中學生有早戀現象的約占60%左右,初中學生有早戀現象的也有不少。
2、婚前性行為大量增加。據幾個大城市的醫院統計,未婚先孕、進行人流的總數占人流總數的比例逐年猛升。
3、婚外性行為大量增加。據1988年的幾個調查,由于有“第三者”而導緻夫妻感情破裂、最後離婚的,占離婚總數25—40%。有些地方“包二奶”現象嚴重。
4、夫妻性生活不和諧浮出水面。上海的一個區1984年由于性生活不和諧而造成離婚的,占全年離婚總數23%。但這個數字可能不夠确切,因為還有些夫妻主要因為這個問題而鬧離婚,卻不願說出來。後來上海社會科學院一位女研究人員調查,對性生活不滿意的夫妻占45%。
5、許多人開始大膽追求性的合諧和享受。性用品店越開越多,性知識傳播渠道也越來越多,關于性的禁忌越來越少。
6、性犯罪大量增加。而且,性犯罪呈現出低齡化、團夥性、殘暴性、采用技術手段等許多特點。
7、賣淫嫖娼日益泛濫,從沿海城市發展到中小城市,再發展到農村,其增長勢頭令人咋舌。例如廣州市1987年抓獲的賣淫人員竟為1979年的240倍。
8、性病日益蔓延。據有關方面公布的資料,近幾年來性病發病率迅猛增長;艾滋病也已敲開中國的大門。
9、黃色淫穢物品泛濫,政府不得不開展“掃黃”,幾年來一掃再掃、卻屢禁難止。
10、性觀念混亂。封建思想仍有很大影響,西方的性觀念又在湧入,新的、健康合理的性觀念還在萌芽與探索之中。對此,人們經常發生矛盾沖突,青少年則不知道何去何從。
11、計劃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又困難多多,這個問題和性也有很大關系。
對婚前“性”的寬容
據1992年的完成的中國“性文明”調查,人們對婚前性行為的寬容度較大,許多人持肯定态度。以大學生為例(見下表): 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人數(%) 性别 總人數 基于愛情 雙方願意 應受譴責 應受處分
男 1860 753(40.5%) 855(46.0%) 238(12.8%) 6(0.3%)
女 1220 548(45.2%) 254(21.0%) 390(32.2%) 5(0.4%)
在其他群體中對婚前性行為也呈越來越寬容的态度,據社會學家李銀河博士1999年的研究報告,她通過大量定量分析,檢驗并基本證明了下列研究假設:(1)出生年代越晚的人婚前性容許程度越高且其婚前性活動越多;(2)社會經濟地位(包括職業、教育程度、家庭狀況等)越高的人婚前性容許程度越高且其婚前性活動越多。
年輕人和年長的人在婚前性容許程度及婚前性接觸活動上的顯著差别無疑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首先它說明了社會觀念、道德規範的改變,向着對婚前性活動持更寬容态度的方向轉變。
此外,在婚外性行為、貞操、同性戀、性權利、性技巧等方面,中國人的觀念也發生了許多轉變。
文化生活中“性”的嬗變
改革開放之前,文藝作品中涉及到性甚至愛情都是犯禁的事情,但這種狀況逐漸發生變化。美術院校恢複了裸體模特,人體藝術第一次公開展出時雖引起轟動,但如今已不足為奇,反而有被人“濫用”的感覺。文學作品中,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度惹人争議,而到了賈平凹的《廢都》,雖然用了××,但其寫性的露骨程度仍令人咋舌,但人們也平靜地接受了。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的女兵裸體鏡頭被删掉了,《大衆電影》的一個親吻的封底招來了關于電影能否描寫性的大讨論。而後則是小學生都可以欣賞《泰坦尼克》中溫絲莉美麗的胴體……伴着“性”在文藝作品中的嬗變,人們對性的态度也日趨寬容和開放。
中國的性教育
1963年,在全國衛生科技規劃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召集部分醫學專家座談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教育。
從1963年起,報刊上開始公開介紹性知識,宣傳性教育。這是中國性教育的起步階段,後由于文化大革命,這項工作中斷。80年代,随着我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以及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的實際需要,性教育再度被提上議事日程。1983年,吳階平教授主持編譯的《性醫學》一書公開出版發行,标志着我國性的禁區被打破;1985年在上海中醫學院舉辦全國第一個性教育講習班,推動了全國性教育事業的發展;1986年在江蘇太倉,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召開全國首次性知識教育研讨會,确定了中國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對象、重點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同年“上海性教育研究會”成立,表明中國的性教育開始走向成熟。
中國的“金西報告”
1989年2月開始,上海性社會學研究中心組織了中國兩萬例“性文明”調查,其報告1992年8月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名為《中國當代性文化》。該書引起國内外廣泛反響,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中國的金西報告”,與本世紀美國著名性學家金西的研究相提并論。
《中國當代性文化》的重要學術價值在于:它敢于直面現實,直面社會,直面具體的研究個體,第一次從總體上勾勒了國人性觀念和性行為現狀,并運用當代有關的社會學和性科學的理論作初步的分析,較為客觀地揭示了存在于我國各階層民衆中的性觀念和性行為的内在矛盾。
地下“性産業”
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1984年全國查處賣淫嫖娼人員12281人次,到1989年突破10萬,1991年突破20萬人次。從1984年到1991年,累計查處62萬次。到1992年增加到25萬人次。1993年是24·6萬人次。從1984年到1998年,全國就累計查處過大約237萬人次。
而社會學家估計,賣淫嫖娼人員的“查處率”隻有不到20%。中國社會實際上已形成了地下“性産業”。它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系統和運行機制:“制黃販黃”是它的廣告部門,“三陪”服務是它的展銷部門,江湖醫生“治療”性病是它的售後服務部門,而直接的“以錢買性”和“以性換錢”則是它的核心“生産”部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