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曲線美是生命的奇迹,早在1697年,英國畫家荷迦茲曾說過一段話:一切由所謂波浪形線、蛇形線組成的物體,都能給人的眼睛一種變化無常的追逐,從而産生心理樂趣”。
豐滿且富有彈性的乳房,突出于胸部,是女性最具魅力的一段。發育成熟的年輕女性,乳房堅挺、腰肢柔軟、臂部豐圓,顯示出“S”型的女性特有體型。
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在萬物中唯有人體具有最勻稱、最和諧、最莊重和最優美的特色。乳房伴随着人類幼年時期作為女性的象征由來已久,最早見于古代的埃及。1799年8月,法國軍官波撤在埃及羅色塔發現那裡石闆上記有三種象形文字,在女皇簽名的後面描有乳房作為女性象征的一種标志。美國阿拉斯加發掘出的石碑上,也描繪有女性乳房标記。在埃及傳說的女神中,她們頭上的王冠多附有乳房或把王冠全部設計成乳房形,或在王冠的前面表現乳房的正面或側面的輪廊。
舊石器時代的女神像無不具有豐滿的乳房。從我國古文化遺扯發掘出土的彩陶和無色陶質女像,大都赤身裸體、裸露豐乳肥臀,顯示出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女性威嚴和以身軀壯碩為美。西方出土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女性人體雕像,也是以全裸、誇張的大乳、腹部、臀部隆起為美。
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時代的維納斯雕像的乳房充分展示了女性的魅力美,且達到了一種崇高而純淨的境界,成了美和愛的像征。羅馬時代的乳房顯得更豐滿,漸漸注入了性的意識,使乳房美具備了新内涵。到了中世紀,乳房被稱為“愛情的象牙之冠”,少女贈送愛人的“戀愛餅幹”都做成乳房形狀。而我國古代民間直至今日一些地方遇着喜慶,往往送饅頭做禮品,而饅頭正是乳房的外形。
15世紀後,人類開始了人體的美學研究和應用人體模特兒的大膽實踐,使乳房健美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時乳房健美成了女性魅力代表,象征着生命、青春、愛情和力量。無論何種題材、形式、姿态各異的聖母像和維納斯像等,藝術家們都沒有忘記賜給她們以豐滿美麗的乳房。而且還開始有了乳房化妝術,在乳房上塗上各色顔料甚至蜜糖以飨情人。出于悟性,人們還開始設計并穿着袒胸露懷的裙服,以表現裙服襯托下那對豐滿健美的乳房。
在我國,唐代張萱畫的《魏國夫人遊春》中,可見靓女已穿低胸衫外出郊遊;從出土的絹畫中亦可見露女性乳溝之。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由于封建的種種禮教,乳房較大或臀部較大的女性,被視為多産之相。所以,她們設法用棉布纏住乳房,使胸部變小,走起路來也故意腳尖朝内,以期令人看起來臀部較小。在左書《太清經》中有“入相女人,天性婉順,氣聲濡行,絲發黑,弱肌細骨,不長不短,不大不小……”即強調柔順、弱質、合度,可見其對乳房的要求也是以适度,“不大不小”為美。
到了19世紀,人類對乳房美的表現從局部的表現到人體整體結構的美的渲染,即所謂“三點式”。三點式是建築學概念,指三個點之間的位置,其中一點相對于另外兩點處于“最佳位置”,也即是最能給人以美感的位置上。而人類标準的女性人體的乳房相對于她的頭和臀部來說也正處于這一點上。人體的構造就這一點而言真是無以複加,巧奪天工了。
19世紀末,人們對乳房健美又有了新的認識,認為理想的乳房美要有健康的美和健全的精神互為表現,高隆的、大小适度的、均整的半球形乳房被認為是最具情感魅力和時代精神的。為美術家米洛所推崇的維納斯女神像,就是有一對迷人的半球形乳房,這正是被人譽為最理想的乳房形态了。半球形乳房為什麼最美?法國著名古典美術大師安格爾有一句至理名言:“美的型體——在這裡一切是富有彈性的和飽滿的,其外部輪廊永遠不應是凹形的,相反它們必須是向外凸的,呈圓弧狀的半球形。”我國女性,多數是半球形乳房和圓盤形乳房。
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乳房美還受地理環境即種族的影響。文化文明高的地區女性的乳房比文化文明低的地區的女性的乳房位置高;未開化民族的乳房位置較低,歐美女性的乳房位置高;東方人多在中下位,故歐美女性乳房比東方人要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