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亂倫——心靈最緻命的摧殘

亂倫——心靈最緻命的摧殘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0-03 16:55:37

  今年母親節到來之際,親友及朋友們都在向彼此的母親祝福快樂。然而,有一位母親此時正承受着萬般羞辱及身心摧殘的折磨,她就是奧地利的伊麗莎白·弗萊茨勒。現年42歲的她,曾在過去長達24年的噩夢中,遭受着親生父親約瑟夫·弗萊茨勒的囚禁及性迫害,并先後生下子女7人……

  事件一經曝出,頓時震驚了全世界,并使華爾茲之鄉為之蒙羞。為此,奧地利總理古森鮑爾曾做出解釋,該國作家和心理學家也就此發表過評論及學術分析。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在多瑙河流域的歐洲文明古國,居然會發生如此駭人聽聞的亂倫暴行?而且在長達24年的時間裡,家人和鄰裡居然一無所知。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約瑟夫向女兒伸出毒爪,行此禽獸不如之事件呢?

  社會及家庭環境的雙重暴力,造就約瑟夫扭曲的性格特質

  據了解,約瑟夫1935年出生,4歲時二戰爆發,納粹統治的“病毒信息”充斥其幼時的“程序記憶”;另外,其兒童時代基本上在母親對他的暴力迫害中度過。來自社會及家庭環境的雙重暴力經驗,造就了約瑟夫扭曲的性格特質。

  碰巧的是,也正是奧地利的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早在上個世紀初就曾對此類事件做出過詳細诠釋,并預言幼年時期遭受過性侵害的人将會終生蒙受強烈的自我沖突,甚至精神分裂。進一步說,就是當某人在童年時遭受過性侵害,他/她便極有可能由幼時的受害者轉變為後天的迫害者。

  心理學認為,幼年性侵害不僅表現為對性的實質性侵害(侵犯身體),也會以不同形式體現于隐性性侵害(心靈摧殘)。比如母親對兒子的暴力,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即會導緻“母親讨厭我”,甚至内化為“對親近女性的仇視”。

  在約瑟夫的第一次性别認同期,也就是6歲前後,他恰恰從母親那裡得到了上述經驗。同時,據心理學研究,來自母親的暴力往往會給孩子形成對自我生命的否定,這要比父親對孩子的暴力更具有殺傷力。

  因為母親是孕育生命的人,那麼當她施暴時,體現出“對生命本質的否定”,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母親的暴力會給孩子形成緻命傷,甚至可以導緻一個人不想好好活着了。據了解,少年犯中近一半有被母親迫害的經曆。

  回到約瑟夫個案,由于童年遭受了母親的暴力,他會将此緻命傷延展到後天的兩性關系裡,一方面,他會尋找或創造如母親一般親近的女性(妻子、情人或女兒),并加以“迫害性重溫”,以達到報複母親、觸摸創傷的效果;另一方面,他會極力控制這種關系。因為對于當年的約瑟夫,無論如何也無法阻止母親的打罵,于是他隻能把這種身心摧殘記憶下來,形成生存經驗,等到時機成熟,便會如條件反射一般将迫害經驗“反刍”———母親對他的迫害,即形成他對女兒的迫害;加之他童年耳濡目染的納粹統治,與他建造地牢(集中營、防空洞、避難所)的行為不無關聯。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喻為一本書,那麼童年時代便已經完成了目錄撰寫

  中國有句古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不僅體現于自然環境,也見諸于人類社會。心理學多年研究證明:大多數人的人生大綱,早在6歲前後就已經寫成。如果把人的一生比喻為一本書,那麼童年時代便已經完成了目錄。這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3歲看小,7歲看老”。

  也正因為如此,《三字經》才特别強調母愛的教育方式:“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詣在“母親決不可以打罵孩子”。

  祖先智聖和現代心理學家一樣,都深知家庭暴力的嚴重後果,它不僅會給一個孩子造成緻命的心靈創傷,更會給社會增添諸多不安定因素,小到局部犯罪,大到反社會人格,其實大都緣于家庭關系中的病态與畸形。

  記得有這樣一則比喻:南美的一隻蝴蝶揮動翅膀,很可能會導緻北美的一場龍卷風———那麼一個家庭不經意間的打罵孩子,是不是也很有可能導緻将來社會的一場風波?!其實,這個道理已經在上述個案中得到充分诠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