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以患者為中心的血管管理監測維度

以患者為中心的血管管理監測維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01 11:19:18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 通訊員 邵龍飛 張振威

以患者為中心的血管管理監測維度(冷冰冰的樣本管背後是患者鮮活的生命)1

圖為姜濤在生物安全手套箱裡處理樣本。邵龍飛 莊穎娜 攝

武漢的夜,靜悄悄。

3月9日,中部戰區總醫院移動檢測實驗室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姜濤複核完最後一個樣本檢測數據,鄭重地在檢測報告上簽上了自己名字。

此時,已是淩晨5時。

他是病毒學專家,亦是援非戰“埃”的勇士。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久經戰場的他再次受命出征一線。

以患者為中心的血管管理監測維度(冷冰冰的樣本管背後是患者鮮活的生命)2

圖為姜濤正在進行工作講評。邵龍飛 莊穎娜 攝

人命關天需精準排查

核酸檢測,對臨床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至關重要,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技術支撐。

“看起來冷冰冰的樣本管,背後是患者鮮活的生命和健康。早出一份診斷結果,就早一分精準排查。”姜濤說。

1月26日,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軍事醫學專家組抵達武漢後,圍繞新冠病毒的病原傳播變異、快速檢測技術、疫苗抗體研制等,迅速與軍地有關單位建立起聯防、聯控、聯治、聯研工作機制。

按照任務分工,姜濤率領檢測組連夜在實驗方艙搭建好核酸檢測平台。

圍繞确保生物安全、提高檢測效率和檢測準确性三個環節,姜濤牽頭制定生物安全操作規範與應急預案,根據組員特點合理檢測分工,利用自研檢測試劑盒采用全自動高通量提取儀,為實現快速高效檢測奠定了基礎。

接收樣本、整理編号、核酸提取、試劑配制、上機擴增、結果判讀,核酸檢測機械枯燥又充滿風險。

最大的風險是看不見的病毒。如果核酸提取步驟中沒有完全裂解、滅活不夠徹底,就有可能讓檢測人員暴露于危險中。

姜濤總是當仁不讓地參加耗時最長、風險最高的核酸提取。樣本提取後,他會安排部分人員休整,自己堅守實驗室等待最後結果。

一次全流程的核酸檢測,從單批次的檢測數量到人員進艙出艙準備以及檢測時間,都相對固定。有時送檢樣本數量多,檢測人員不但輪番上陣,而且要連夜趕工,最終确認結果要到淩晨四五點。檢測組研究員黎浩說,這種情況隔幾天就會遇到一次。

“大家要瞪大眼睛,接收和處理樣本時一定要做好防護,留心有無尖銳物品。”每次檢測開始前,姜濤總要反複叮囑。

此外,咽拭子樣品在運輸時,會出現因颠簸而導緻封閉螺帽松動的現象,如果導緻漏液,也會增大感染風險。

在姜濤看來,細節決定成敗,這些注意事項要不停說、反複說。

檢測中,反映病原基因熒光信号的強弱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判定。如果碰到檢測的熒光曲線信号偏低或隻有單一靶标等可疑現象,姜濤就會召集人員綜合研判,必要時還要重複試驗進行複核,确保結果經得起檢驗。

“出現假陽性,就會造成健康人和患者一起隔離從而被感染;出現假陰性,會造成真正的患者救治延誤。人命關天的事,來不得半點差池。”姜濤說。

以患者為中心的血管管理監測維度(冷冰冰的樣本管背後是患者鮮活的生命)3

圖為通過樣品送檢窗口,姜濤接收送檢樣本。邵龍飛 莊穎娜 攝

專業領域多面手

按照防控要求,從咽拭子樣品接收到得出核酸檢測結果,須在24小時内完成。為了盡早讓醫院獲知結果救治患者,從一批近百份的樣品前處理到檢測完成,姜濤率領團隊通過優化流程組合,硬是把時間壓縮到4個小時以内,實現了一個小時内完成90餘份樣本核酸提取、最高500人份以上的單日标本檢測能力。

“團隊檢測高效迅速,結果精準,極大緩解了我們疫情防控樣本檢測壓力。”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戰時快速反應、工作開展有條不紊,這都得益于姜濤紮實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戰經驗。

“姜濤是個多面手。”軍事醫學專家組組長陳薇院士這樣評價。

姜濤先後主持和參與SARS感染病例、H7N9感染病例、寨卡感染病例等病原學分離工作,參與過登革熱疫苗、SARS疫苗的研制工作,建立了系列傳染病的病原分離技術平台、核酸檢測技術平台和緻病性與傳播風險評估平台,為傳染病防控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傳播迅速、波及面廣、危害性大等特點,有效的早期診斷和防控至關重要。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姜濤團隊牽頭建立起我軍首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監測預警系統,構建了全軍四級監測體系,主持編制的系列技術規範在全軍使用,大大縮短了呼吸道疫情的檢測篩查時間。

姜濤不但參與了國内一系列重大活動的安保任務,更是4次遠赴非洲,到利比裡亞、塞拉利昂等國執行醫療救助任務。

2015年,為防控埃博拉疫情,姜濤随援塞移動實驗室檢測隊第二次出征塞拉利昂。由他帶領的檢測組,曾以滿分成績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實驗室平行能力考核。

2018年,姜濤帶領病原監測團隊參加國際組織的某專項模拟測試。在病毒測試模塊,團隊在充滿雜質的模拟樣本中,成功準确檢測出猴痘病毒、牛痘病毒等病原體,并精準确定到株,獲得滿分的優異成績。

疫情不滅沖鋒不止

來到武漢,除開展檢測工作外,姜濤還發揮研究領域的專業特長,帶領檢測組對臨床樣本中其他常見呼吸道進行篩查。

“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診病例中,是否存在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或共感染的情況,這對精準防控和臨床救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軍事醫學專家組副組長曹務春研究員說。

探索深層次的病毒傳播和緻病機理,是戰勝疫情的關鍵。針對臨床樣本中檢測到的新型冠狀病毒,姜濤率隊持續開展了測序分析。

随着病毒流行的發展,基因組序列是否發生變異、變異特點是什麼;在哪些區域、影響是什麼,姜濤和團隊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

為加快推進科研與臨床有效融合,姜濤所在的軍事醫學專家組創造性地運用病毒核酸檢測、抗體檢測、多重病原檢測、全基因組測序這一診斷鍊條,精準診斷臨床患者新冠病毒感染或其他病原感染,并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武漢市泰康同濟醫院等醫院應用,有效提高了臨床診斷準确率。

受命之時忘其家。疫情結束後,姜濤打算好好陪家人。他和妻子約定,等疫情結束,帶着妻兒一起再去趟武漢,看看一切恢複正常後的樣子,看看武漢長江大橋和黃鶴樓,講一講在武漢抗擊疫情的經曆。

疫情不滅沖鋒不止,這就是戰“疫”勇士姜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