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在哪裡?《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05日 06 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四川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在哪裡?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05日 06 版)
斷奶後的大熊貓幼崽。
資料圖片
卧龍保護區的大熊貓。
資料圖片
從首個大熊貓野外生态觀測站“五一棚”起步,到全面系統開展大熊貓的野外生态行為、人工圈養與繁殖、野化培訓與放歸等研究活動,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創的大熊貓學科規範成為野生動物保護行業标杆,創造的大熊貓保護體系,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典範。
曆史背景
1962年,國務院将大熊貓等19種動物列為“珍貴稀有”保護物種,并要求建立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1963年,四川卧龍成立大熊貓保護區,開啟大熊貓保護事業。1978年卧龍晉升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1980年卧龍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中國自然保護事業迎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卧龍率先在全國推行協議管護,讓生态保護反哺于民,開創了保護與發展雙赢的模式。當前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下,卧龍已成為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者。
親曆者說
田緻祥: 85歲,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工作人員
1960年的卧龍,還是深山無人識。當地群衆還住在半山腰,2000餘人過着刀耕火種、狩獵采藥的生活。我當時26歲,組織安排我到森林經營所工作,帶領兩名工人管護好數萬公頃的森林。
我們巡山護林,防火防蟲,保護動植物。雖然人少,巡山碰到亂砍濫伐和捕獵,堅決制止。當時生态保護意識不強,當地群衆靠山吃山,對我們意見很大。
1975年,我參加了卧龍大熊貓第一次調查,開始接觸大熊貓保護研究。當時要為“五一棚”選址,就是找一處大熊貓多、無泥石流、水源充足的地方作為生态觀測站。
觀測站設立初期,我們每天出門帶個彎刀,在濃密的竹林裡砍出30多條調查路線。之後,沿着樣線追蹤大熊貓活動痕迹,找熊貓糞便分析,觀察熊貓在竹子上的咬痕。
後來,外國專家帶來了無線電項圈,可以定位大熊貓活動軌迹。給大熊貓戴上項圈後,天一亮我們就舉着信号接收器,尋着“嘟嘟嘟”的聲音跑,根據頻率判斷大熊貓的活動範圍。
大熊貓也怕冷,經常可以看到它在雪地緩坡“哧溜”一下滑下去,這是通過運動取暖呢。大熊貓一般23點左右休息,每隔3個小時就起來運動。曾有一隻熊貓在我們帳篷不遠處“滑滑梯”,那天的雪地和月光,我一直記得。
竹子開花的前一年,1982年冬,大雪連續下了兩天。一隻大熊貓來到“五一棚”。它滿身冰晶,走起路來叮叮當當。在營區轉了一會,它便開始讨吃的,吃完就在門口半坐半卧,把前掌放在圓滾滾的肚皮上,很悠然自得。由于經常不請自來,它成了“五一棚”營地的“寵兒”,我們叫它“貝貝”。後來它越來越膽大,一次直接闖進棚子,把我們吓得不輕。它好奇心重,拿鼻子四處嗅,上床玩一會兒,對着牆上獎狀看一會兒。然後居然直接在棚子裡睡覺,還大聲打鼾。
參與熊貓保護35年,還有很多故事,比如“不負責任的熊貓媽媽”“邂逅大熊貓求偶”等。每個故事都讓我對大熊貓有進一步的了解。
胡鐵卿:82歲,四川省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處原處長
1963年,四川建立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三種珍稀動物為主的特定物種保護區,首先設立卧龍保護區。
1972年左右,得知卧龍采伐對大熊貓的影響,大家都十分着急。當時,很多人還沒有保護意識。我是學動植物的,明白采伐的破壞性。生态系統就算之後恢複,也失去原真性,消失的物種就再也回不來了。
此外,卧龍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邊緣,地理位置特殊。這裡的森林植被正好阻擋西北風,形成“四川糧倉、成都平原”的天然屏障,停伐迫在眉睫。後來,林業局撤出,卧龍成立保護區管理局,擴編至250人,交原林業部管理。至此,卧龍成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迄今也是面積最大的熊貓保護區。
1978年,卧龍建了第一個大熊貓野外觀測站,專家帶隊搞大熊貓科學研究。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人與生物圈計劃”進入中國。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卧龍成為第一批加入的保護區。
卧龍地區海拔落差極大,橫跨6個氣候垂直帶譜,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當時專家組認為這是寶貴的生物基因庫,是開展物種保護性研究的絕佳場所。
與很多保護區不同,卧龍境内居住着數千名老百姓。如何科學保護,同時解決當地百姓的生活問題,卧龍的探索,不失為有益的嘗試。
參觀貼士
熊貓小鎮康養遊憩
卧龍交通便捷,距成都市中心120公裡,耿達鎮和卧龍鎮有各具特色的農家樂。區内年平均氣溫8.9攝氏度,春季賞雪觀花,夏季避暑休閑,秋季觀林嘗果,冬季吸氧避霾,是适合四季常住的康養之地。
基地場館參觀遊覽
在卧龍中華大熊貓苑,大衆可以近距離觀賞大熊貓,還可以成為志願者為大熊貓服務。
中國卧龍大熊貓博物館,講述大熊貓家族的曆史和近30年人類對大熊貓的保護與研究。
科考體驗探索自然
參加卧龍保護區的自然教育,可以體驗與大熊貓科研保護零距離:在原始森林中觀察大熊貓栖息地的自然環境,協助大熊貓保護工作者進行野外巡視和追蹤大熊貓蹤迹,學習紅外相機布設和數據收集等野外調查方法。
咨詢電話:028—687140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