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肚子裡的蛔蟲!”這是大家常用來調侃對方的一句玩笑,可見大家對蛔蟲并不陌生。
蛔蟲病早在八九十年代廣泛流行,是寄生于人體小腸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見寄生蟲病。
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不僅又出現在農村,而且進入城市,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被忽略的寄生蟲病”。
蛔蟲是哪來的?
蛔蟲是一種土源性寄生蟲,可能附着在瓜果蔬菜的表皮上。蛔蟲病患者及帶蟲者糞便中含受精卵是主要的傳染源,豬、犬、雞、貓、鼠、蠅等動物和昆蟲,因吃了或接觸人糞便及污染物,可攜帶蟲卵或吞食後排出存活的蟲卵,也可成為傳染源。
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
人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感染蛔蟲病,主要是糞-口傳播(吞入感染期蛔蟲卵)。現代很多人吃東西講究“原生态、糞澆菜”的情況越來越多,喜歡生吃各種涼拌菜,吃水果不削皮,甚至食入半生不熟的燒烤等等,這些都可能增加了蛔蟲病的感染幾率。
調查顯示
農村人群感染率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尤其是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感染率較高,男女感染率相近。
感染蛔蟲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大多數腸道蛔蟲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或有輕微症狀;中重度感染則可引起明顯症狀,如發熱,全身不适、荨麻疹、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伴有食欲減退、間歇性臍周疼痛或上腹部絞痛;兒童患者可伴有神經精神症狀,如驚厥、夜驚、磨牙、異食症等,嚴重時可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蛔蟲一般見孔就鑽,也可引起膽道蛔蟲病、闌尾炎、甚至腸穿孔等可能;若蛔蟲纏結成團,易導緻腸梗阻。
有了蛔蟲如何治療?
普通的輕中度蛔蟲病可以進行口服藥物治療,驅蟲藥是治療蛔蟲病的首選療法,其中阿苯達唑(腸蟲清)最為常用,一般驅蟲藥僅需服用1-2天,睡前頓服,一次400mg,注意2歲以下嬰幼兒禁用。
在嚴重感染的情況下,如持續的腹部絞痛,發熱、反複嘔吐、腹脹等情況下,提示可能并發闌尾炎、腸梗阻、腸穿孔、膽道阻塞等可能,應盡早就醫,進行手術治療,清除蛔蟲并修複損傷的器官。
因此,家長不要盲目給孩子吃驅蟲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日常注意什麼?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手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常剪指甲,不吸吮手指頭;
● 不要在戶外排便,防止糞便污染環境;
● 注意飲食健康,不吃不潔食物,盡量吃熟食,不喝生水,若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去皮,或用開水燙,防止沾染在蔬菜和水果上的蛔蟲卵進入消化道。
蛔蟲病治愈以後,仍有可能再次感染,随着年齡的增長,多次感染後機體可産生一定的免疫力,這也是成人感染率低的重要原因。
推薦科室:
兒科、感染科;
消化内科;
注:若出現嚴重并發症,則需就診于外科。
作者 | 北京華信醫院 韓露豔
來源: 北京114預約挂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