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性教育
禁欲型性教育的虛僞
在濟南,我全程聽了“守貞課”。“守貞課”使用的是美國愛家協會編寫的“今生無悔”的教材,分為七個單元,與“做一個決定”。
這七個單元是:
1,錄像。其内容主要強調婚前性行為可以帶來艾滋病、性病、懷孕等,給當事人造成非常大的創傷。同時提出,宣傳使用安全套的性教育是在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
2,健康的關系。這部分批評欲望和迷戀。
3,媒體知識。批判地看媒體關于性的信息。
4,婚前性行為及其後果。仍然是強調疾病、懷孕與婚後感情将受到破壞性影響。
5,艾滋病,一代人面臨危險。強調艾滋病的災難性。
6,拒絕婚前性行為。鼓勵青少年做出拒絕婚前性行為的選擇。
7,婚姻的重要性。說明推遲到結婚發生性關系的重要。
至于那“一個決定”,便是聽課的人自願簽署“守貞契約”,發誓婚前不發生性行為。
在我看來,守貞課不僅是恐吓教育,不僅是不切實際的,還是有害的。理由簡述如下:
為什麼說它是性恐吓教育?
1,隻講關于性的負面信息,不告訴我們關于性的正面信息。性可以給我們帶來激情,使我們更熱愛生活,更熱愛學習和事業。守貞課上這些都不講,專講性會讓我們得病。放映的錄像片裡面不是性病就是艾滋病的恐吓。
2,誇大關于性的負面信息。守貞性教育的宣講給我們的印象是,似乎隻要有婚前性行為,就必定有悲劇發生。無論是得性病,還是感情破裂,或者懷孕。甚至告訴我們說,有婚前性行為的人80%婚後都會離婚。這個數字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3,偷換婚前性行為的概念。婚前性行為可以是非常安全的,如果是兩人相愛的,相守的,隻在二人之間的。即使他們一天做十次,也不會自己“造”出艾滋病來。而守貞課的性病艾滋病恐吓中,婚前性行為似乎都是“淫亂的”、多性夥伴的、高風險的……
為什麼說它不切實際?
1,守20年貞,你能做到嗎?現在的人十四五歲開始進入青春期,二十四五,三十四五結婚,一直禁欲,現實嗎?人性嗎?健康嗎?
2,社會中的性現實,你守得住嗎?如今已經是一個性變革、性開放的時代,守貞教育不可能被主流社會接受。上幾節守貞課無法改變當前社會性文化對我們的影響。
3,自願的情感表達,負責任的健康的性,會去守嗎?有必要去守嗎?我們到底應該為了愛情而做愛,還是為了婚姻而做愛?
4,什麼是“貞操”?“守貞”的界限在哪裡?如果性不出軌,但同時和好幾個人戀愛,還是守貞嗎?這樣的質問足以揭示守貞教育的虛僞性。
為什麼說它是有害的?
1,守貞課在事實效果上,主要是針對女性的,增加性别偏見。雖然守貞課導師說課程針對男女生,但至少在濟南的課堂基本上隻有女生來,男生幾千年都沒有貞操觀,你要讓他們有,現實嗎?守貞教育的結果隻能是進一步造成女生在性上的弱勢體驗,有過性經曆再分手的女性更加自責,所以它實際上是在進一步推崇處女膜情結。
2,守貞課不倡導健康、快樂的性。隻要是婚前性就是不好的,似乎根本不存在健康快樂的性、好的性。
3,守貞課的性恐吓增加性的羞恥感和罪惡感,增加性心理問題。守貞課的導師講了許多心理門診中因為婚前性行為受傷的例子,卻看不到更多的人,絕大多數的人是不受傷的,他們不進心理門診。那些進去的,事實上都是被守貞這樣的觀念害的,因為有了這樣的觀念,他們才會覺得喪失。
4,守貞課剝奪個人的自主權,推廣者認為自己是正确的,自己是成年人,可以處理好性問題,大學生不可以。而大學生也是成年人,你怎麼知道他們不如你?
我反對“守貞課”,不是反對守貞;反對禁欲型性教育,不是反對禁欲。“守貞”與否是個人選擇的權利,這權利應該得到尊重。而“守貞課”所代表的禁欲型性教育,恰是要剝奪受衆的自我選擇權。在我看來,守貞課将婚前性行為與性病、艾滋病、懷孕和堕胎、感情失和緊緊聯系在一起,“言必稱艾滋”,是一種性恐吓教育方式。它告訴受衆:你如果有了婚前性行為,不僅你現在會得病,你以後結婚也不會幸福。
在濟南聖翰财貿學院守貞課講座的同時,濟南時報的記者請後排同學做了一個小問卷。結果顯示:認為可以有婚前性行為的為16人,認為無所謂的為13人,認為不可以的為22人。調查的記者告訴我,後者主要為女生。即使在這樣特殊的情境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否認婚前禁欲的必要性。
我如何進行性教育
我反對守貞課與禁欲型性教育模式,也不是反對性教育,而是希望在大學裡可以推廣綜合型模式的性教育。
如我們在兩種性教育模式的列表中所呈現的,綜合型性教育呈現多元性價值觀,全面介紹性的知識,包括安全性行為的知識;綜合性教育也鼓勵青少年的自我選擇權。
我自己在大學中開設有“兩性關系與兩性文化”、“性與性别心理學”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我實踐着綜合性教育的理念。我的一些實踐方法,簡述如下:
1,全面的、對等的性信息傳遞。對于有争論的現象,不是隻呈現一方的觀點,不是告訴學生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是呈現不同方的交鋒,讓學生們自己去判斷何者為錯,何者為對,自己做出自己的判斷與選擇。比如,我會講到色情品、性工作這樣敏感的話題,我會提供關于這類問題的支持與反對的兩面信息,鼓勵學生自己思考。
2,呈現被掩蓋了的性信息。許多關于性的信息受我們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影響,從信息渠道中被去除了,所以我們知道的并不是全部,也就不是真相。我要努力還真相給學生。比如關于色情品,我們從社會中能看到的信息包括研究都是說它對受衆如何有害,而事實上大量研究也呈現了它的價值,我将這些被掩蓋了的研究成果告訴學生。他們并不一定認可這些非主流的聲音,但是他們有獲取信息的權利,我們應該相信他們有能力自己思考和辨别。
3,解構“性教育”,改為“性信息傳遞”。教育過于強調教者的主導地位,是教者教給學生,而當我強調性信息傳遞的時候,我關注的是受者主導的地位,他們是主體,我為他們服務,為他們提供他們所要的信息。比如,我會在第一節課時介紹禁欲型性教育和綜合型性教育兩種模式,他們選擇哪種我便講哪種。慶幸的是,他們都選擇了綜合型性教育。此外,當我們使用“性教育”一詞的時候,我們事實上在假設關于性有一個“正确”的知識,而且我們自己掌握着這個“正确”的知識。但我認為至少在性的價值觀上,不存在對錯,性不是1加1等于2那麼簡單,我們更不能假定自己認可的就是正确的。性信息傳遞,強調的是傳遞各種信息。
4,包括性别教育的性教育。長期以來,我們談性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社會性别的教育。性是有性别的性。理想的性教育應該是包括對社會性别平等的追求的。
5,讨論中的信息呈現。課堂上,我會鼓勵學生就一個問題進行讨論,呈現不同觀點的交鋒,讓學生在争論中思考,思考中争論。
6,性的安全教育。我不僅會在課堂上講述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與預防,更會演示如何正确地使用安全套。
7,性少數人群聲音的傳達。性的少數人群、弱勢人群,我們通常無法聽到他們的聲音,主流社會在代替他們發聲,說他們如何有“病”。我請他們中的自我認同者到我的課堂上,如同性戀者、易裝戀者到課堂上現身說法,呈現他們真實的聲音。學生們通過看到“真人”去除主流社會對他們的污名化。
理想的性教育是怎樣的
通過上述的性教育努力,我在追求良好的綜合性的性教育。我認為理想的性教育模式,應該緻力于如下的努力:
1,正視性。比如,我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正視、肯定性器官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2,美好性。性可以是美好的,女性對此的認知更是不足。
3,負責性。性應該是負責任的,要對對方負責,也要對自己負責,包括情感上的負責,也包括安全性行為的負責。
4,自主性。身體是我們自己的,不屬于父母,不屬于社會,也不屬于任何人,隻屬于你自己。你可以決定如何使用它。但你要認真想好了再做。你可以決定婚前性行為,也可以拒絕婚前性行為,無論哪種選擇都應該是你自主的,不受任何誘導的。
我相信“守貞課”的導師們都非常熱愛青少年,都是發自真心地為他們好。我們的差别隻是教育理念的不同。禁欲型性教育者認為他們是對的,是有助于青少年、人民、社會的。我則認為綜合型性教育是對的,是真正使個人和社會受益的。
據我觀察,今天中國的大學與性教育工作者,普遍能夠接受的仍然是禁欲型性教育,對綜合型性教育仍然心有疑慮,擔心“誤導青少年”。我們在相關教育刊物上看到的性教育文章,也多是推崇禁欲型性教育的。所以,本文如能發表,也算提供一種多元的聲音,也算是邁向“綜合型”的一步。
(本文發表時略有删節。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京滬高鐵開建内幕
協警“臨時性強奸”花季少女中國賭球大揭秘:趙本山也被忽悠[象掃黑一樣打賭][我們是怎樣“設計”比賽的]外逃嫌犯被輕判内幕:能感召貪官回國?[在加拿大靠豐田車拉活兒掙錢][從心灰意冷到真誠悔罪]重慶基層肅警:黑社會都是公安養大的?[重慶色情場所:小姐是囚犯?][重慶黑幫生意大揭秘]死于暴雪的孩子:再問校舍安全[抹去世上3條含苞生命][暴雪席卷罕見極端天氣考驗中國]獨家對話美國前副國務卿:别讓中國難受[獨家對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真理标準”出爐内幕]調查・胡連會推進兩岸新關系?記者・吳虹飛:感謝母親
曆史・林蘊晖:姓資還是姓社?專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