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有細心留意的話就不難發現,剛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會有如下變化;悄悄記日記傾訴内心的秘密;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不誠實了。
如果家長有細心留意的話就不難發現,剛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會有如下變化;悄悄記日記傾訴内心的秘密;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不誠實了。
青少年以上的這些特點都是青春發育期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心理的閉鎖性”。所謂“閉鎖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具有某種含蓄、内隐的特點,它是相對于人的外部行為表現與内部心理活動之間的一緻性而言的。青少年心理的閉鎖言行表現還有;自己的抽屜要上鎖;不輕易地和盤托出内心所想,即使對最親近的人也不易做到心理上毫無保留,可能以各種形式似作回答,實則拒絕回答。青春少男少女除了發展一般的交往外,也産生了由相互知心而培育起來的友誼。
青少年出現“閉鎖心理”是由于思維的發展,對外部有了廣泛和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對新的自我的出現,心理活動開始走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加之獨立性與自尊心的相應發展,從而逐漸失去了兒童時期的外露、直爽、單純和天真。這種青春期的“閉鎖心理”,對個體或社會來講,有兩種不可忽視的功效“閉鎖心理”産生升華作用,成為鑽研學術、為社會做貢獻和進行科學發明創造的動力;二是可能使人類精神文化更加豐富多采,通過窺探人生的奧秘,可以創造出很多文藝作品。青少年心理的“閉鎖性”包含着積極适應環境和自我監督成分,即包含着發展。
當然,青少年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閉鎖心理,也會對成長産生不良的影響。由于“閉鎖心理”的影響,他們在交往中要求較高,選擇條件苛刻,不僅與父母、教師之間不能達到心理相通,在同齡人之中也不容易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産生心理共鳴的知音。因此常常感到不容易被别人理解,心理上産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但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化的要求,他們又強烈地想與人交往,不但想交往得多,還想交往得深,想得到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開心靈的大門。這一矛盾常常不易被人理解,他們自己又不容易理解别人,因而心理上常常不能平靜,個别人甚至發展到性情孤僻。為了克服“閉鎖心理”的消極後果,青少年要多交摯友,相信老師,有什麼想不通的問題應向知心人傾訴;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置身于社會的大圈子中,而不要久陷于個人的小圈子裡。教師和家長也要正視青少年的這一正常的心理現象,尊重他們的“私秘權”,而不可強行讓其“講真話”。當然,對其錯誤的苗頭,也應及時予以引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