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能再掩耳盜鈴。
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是新世紀的希望。
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青少年的健康面臨着種種挑戰,尤其是性健康與生殖健康受到的威脅空前嚴重。這一方面是因為青少年性成熟與合法婚姻之間的距離延長,另一方面是媒介的性信息傳播對青少年的刺激加劇,而青少年的科學性知識獲得渠道不暢通,缺少針對他們的心理需求與行為選擇方面的适宜指導。于是,孩子們便在想象與模仿之中自行其是,難免冒險去嘗試不健康、不安全的性行為。
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健康機構的統計,全世界3400萬艾滋病感染者中,1/3以上是10―24歲的青少年。在非洲,青少年性健康與生殖健康系統疾病已達到令人震驚的地步。在非洲,除艾滋病以外的3.3億性病患者中,也有1/3是青少年。據聯合國估計,那裡今天15歲左右的少男少女将有1/3會死于艾滋病。
在我國,估計艾滋病感染者數量已逾50萬,其中青少年數量不得而知。但因艾滋病潛伏期為8―10年,因而那些感染艾滋病的成年人中,許多人也許應當悔及他們青少年時代的冒險行為。至于少女感染性病及懷孕打胎,似乎已是見怪不驚的事了。北京婦産醫院曾報告說,目前做大月份引産的婦女,有50%左右是18歲以下的少女。
由于大多數學校至今不開設甚至拒絕開設性健康教育課程或講座,使少男少女的無知和愚昧達到了令人無法相信的程度。據京倫家庭科學中心與《人之初》雜志在1998年合作進行的一項調查,上海、北京、廣州共計2250名高中生在回答是否女孩來月經後、男孩開始遺精後就有了生殖能力這一問題時,20%的人答“不是”,26.2%的人答“不知道”,即近一半的人沒有起碼的性安全常識。甚至750名大學生中,也有41%的人不知男女何時有了生育能力。30%的高中生和14%的大學生不知道或不敢肯定女性怎樣會懷孕?關于性病的傳染渠道,43%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大清楚;認為艾滋病能治好的有13.7%,其中有9%的大學生不知道艾滋病是絕症。在回答獲得性知識的渠道時,50%指大衆媒介,甚至有4.7%的人是從色情作品中獲得的。70%以上的學生從不與父母談性。
統計數據是枯燥的,而事實卻是“生動”的:
少男少女沉醉于“網戀”;孩子因父母棒打“早戀”鴛鴦而離家出走;11歲少女把孩子生在廁所裡;兄妹“玩遊戲”而使妹妹懷孕;17歲高中女生親手殺害了私生子;大學生因失戀而自殺、殺人。至于青少年感染性病、艾滋病、吸毒等故事,已經頻頻見諸報端。令人遺憾和擔憂的是,這類事件似乎并未在教育界引起太大反響,更沒有促使更多的學校下決心強化性健康教育并采取行動。這就造成了學生們的性無知、性愚昧、性神秘和性好奇心日漸升級,使不健康的媒介作品及成人中的不良行為得到青少年的認同與仿效。
最近,某報披露了由北京學生自己在同伴中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在739名高一學生中,有近一半的人贊成婚前性關系;9.9%的人認為一見鐘情就可以發生性關系;不到10%的學生從老師及家庭中得到過關于性病、艾滋病的知識;絕大多數學生不願與父母談性問題,認為父母的腦子“早該回爐了”。家長們也頗為感歎道:“以前是孩子不懂大人的事,現在是大人不懂孩子的事了。”
面對世界和中國的實際情況,難道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還需要等待什麼“時機成熟”嗎?學校還應當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說“不”嗎?家長還有必要擔心孩子會從中“學壞了”嗎?其實,孩子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為,早就超越了老師和家長們的估計。有些不該學壞的孩子,已因無知學壞了;已經學壞的孩子則在往更壞的路上去。如果社會、學校、家庭繼續對事實掩耳盜鈴或者拒不承認,已經不僅是保守,而且是損害青少年的“知情權”,在某種意義上是對下一代有罪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