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和諧社會的方法論探索

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和諧社會的方法論探索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5-17 12:44:09

  新華網消息《學習時報》近日刊發文章《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和諧社會的方法論探索》。文章說,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是事物和諧發展更為具體直接的源泉和動力。矛盾的和諧性是相對的,競争性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和諧性與無條件的絕對的競争性相結合,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這一矛盾動力的範疇,正是構建和諧社會所需的動力源泉,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哲學基礎,将為人們認識真理、推動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強大的知識力量。以下是全文。

  一、新矛盾觀: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經典結論。矛盾的同一性和鬥争性這一範疇的發現給人類帶來了巨大方法論變革。随着人類社會步入新的紀元,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以及社會的重大變革、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認識的不斷深化,時代又催生出新的範疇:在“矛盾動力”中,存在“同一性與鬥争性”這一對範疇,同時存在另一對範疇――“和諧性與競争性”。和諧性與競争性是矛盾對立面之間不同于同一性和鬥争性這一對基本關系或屬性的,表示矛盾存在狀态的一對新的基本關系或屬性。

  1.矛盾的和諧性

  矛盾的和諧性是指矛盾着的各方之間内在的、有機的聯系性,也就是矛盾的各方相互協調、相互妥協、相互依存的性質和趨勢。如各國之間交流與合作,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在同一國家内部,通過調整社會系統各個結構關系,讓社會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融洽有序,無根本利益沖突,形成共同發展的活力。矛盾的和諧性是矛盾的存在狀态,指矛盾的各方獨立存在,通過一種具體的條件和機制,實現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處的局面,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并因為可以互相轉化而存在消失的可能。矛盾的和諧性更強調矛盾主體的關系,而矛盾的同一性更強調矛盾性質之間的關系。

  2.矛盾的競争性

  矛盾的競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各方相互對比、相互提升、相互競賽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競争性不否認矛盾的鬥争性,它們同時存在,區别的關鍵在于,矛盾的競争性指的是矛盾的主體通過類比,不斷提升和發揮自身優勢,争取系統中的強勢地位,這是矛盾主體生命力本性決定的。而鬥争性是指矛盾的一方否定或排斥對方的存在,強調取而代之。

  3.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和諧性與競争性是事物矛盾雙方共有的兩種相容的基本屬性和趨勢。它們既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又相互區别。從現實的研究成果看,事物矛盾的雙方是和諧性和競争性的統一。人們常說的“相輔相成”,“相輔”存在于它們“相成”的過程中,而事物之所以能夠“相成”,又恰好是由于它們“相輔”。一方面,和諧性不能離開競争性而存在,沒有競争性就沒有和諧性。因為矛盾的和諧性是以差别、競争為基礎和前提的,辯證的和諧是相互“不服”、競争的和諧,是充滿淘汰機率的和諧,和諧性中包含着競争性。比如,動物界的食物鍊中,正是競争維持了動态的物種平衡和自然界的和諧,當一個物種的天敵消失而使這種競争缺失時,這種生态平衡就會打破,不和諧的災難相繼而生。再如,壟斷造成因缺少競争而出現技術更新慢、活力不足的趨勢,所以美國司法部曾試圖用《反壟斷法》将微軟公司分割,就是通過維護競争性而實現和諧性。另一方面,競争性也不能離開和諧性而存在。在一定意義上講,沒有和諧性就沒有競争性。因為矛盾的競争性是以和諧性為前提的。辯證法所說的差異、競争,是指矛盾統一體内存在的差異、競争,它們不能離開矛盾的和諧性,否則,就會把競争絕對化,把差異的雙方看成是孤立的。競争的形式、規模、程度都同和諧性相聯系,為和諧性所制約。因此,必須警惕割裂和諧性與競争性相互聯結的形而上學錯誤的出現:一是誇大競争而否定和諧;二是誇大和諧而否定競争。

  二、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屬性同和諧性與競争性的一緻性

  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在社會領域具有四大鮮明特征:

  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在人類社會領域發揮作用的時候,其外在表現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社會運行機制即上層建築,通過不斷地去适應社會發展的變化,并且發揮上層建築中能動的因素,協調社會各階層、各利益團體的關系,這種改革、調整、完善、創新是漸進、逐步的,是在社會穩定、平和狀态下發揮作用的,以協調矛盾的主體和平共處為目的;一種方式是社會各經濟單元即經濟基礎這一塊,各社會階層、利益團體為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抛棄落後的東西,通過對信息、資源、知識、技術的占領和改進,不斷壯大在社會競争中的優勢,以獲取更多更大的回報,這種方式作用不以消除或替代其它矛盾主體為目的,沒有侵害、掠奪等激烈的矛盾運動方式。

  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在人類社會領域作用的兩種方式,不論是作用于上層建築還是作用于經濟基礎,其最終目的都是圍繞人這個社會系統中最活躍、最根本的要素。它通過對上層建築深化改革、體制創新,激發社會的創造活力,充分發揮每個社會成員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社會關系的和諧,達到人與自然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民主與法制的統一,從而最終為每個人創造一個物質富裕、精神富足、社會公平、人際關系協調、融洽和諧的生存環境,即通過發揮人的作用,最終服務于人,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特性。

  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不論作用在矛盾主體之間,還是作用在同一主體内部,表現為共生共榮的狀态,不以矛盾的一方消滅或取代另一方為目的。具體地說,如民族、宗教、黨派、階層等社會重要資源,它們是兼容共存,互相促進的,并形成合力,為各類社會成員謀取利益,提供生存與發展的條件。而且,通過社會規範的完善,加強社會管理、社會整合、社會控制,使社會的各個組成部分,即社會子系統如人口結構、階級結構、民族結構、職業結構、地區結構、家庭結構等,實現勻稱、均衡、穩定的關系,最終相容共榮,和諧一體。

  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在作用于人類社會領域時,不同利益群體、不同的矛盾主體往往通過互相博弈、互相磨合、互相妥協、互相牽制、互相支持等多種形式來達到關系的和諧,其矛盾的運動總是在和諧與不和諧兩個極端之間,最後形成制度、法律、體制、道德等約束行為的規範。這種矛盾運動的結果最終實現了利益的整合、資源的整合,兼顧各方,各得其所,從而用盡可能低的社會成本,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資源的作用,更快更好地服務于人的生存與發展。

  這四大特性,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屬性所在。一是構建和諧社會要加強對新形勢下人民内部矛盾産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層次原因的分析研究,不再動不動以鬥争作為手段,而是通過執政黨管理社會、服務社會的方法來協調、調和各方矛盾和利益,通過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深刻變化的新情況,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更新社會管理理念,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的改革創新,盡快形成适應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衆願望、更加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妥善處理各階層的關系,均衡各群體的利益,使其各得其所,和諧相處,這一點體現了和平性。二是構建和諧社會要以人為本,也就是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斷前進,這一點體現了人本性。三是構建和諧社會要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的利益,進一步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這一點體現了相容性。四是構建和諧社會要充分傾聽和分析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權衡利害關系,以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形式對社會資源、收入分配、民主權利等進行合适的調節與整合,使各方面的利益達到動态的平衡與協調,這一點體現了整合性。因此,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這四個基本特性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屬性具有驚人的一緻性。

  三、構建和諧社會的方法論應是新矛盾觀

  “和諧性與競争性”是事物矛盾雙方關系中一對新的範疇。這對新範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最根本、最直接、最具決定性的動力。具體地講,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

  1.從矛盾的和諧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來認識

  一是矛盾的和諧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矛盾雙方不能離開和諧,需要相互依存、相互聯系,保持事物的相對穩定性,使矛盾雙方構成一個确定的矛盾統一體,這是事物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沒有矛盾雙方的和諧、相互聯系,也就沒有矛盾的統一體,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就成了一句空話。二是矛盾的和諧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吸收有利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矛盾雙方相互包含着可以相互利用的因素,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之間有着本質的區别,但是社會主義在對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制度否定的同時,也吸收其中積極的因素,促進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在人民内部不同學派的争鳴中,各派都可以吸收其它學派有利于自己的觀點,在相互利用中得到發展。三是矛盾的和諧性規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的基本趨勢。由于事物矛盾雙方的相互貫通,為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提供由此達彼的橋梁。事物為什麼總是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不是向任意一個方向轉化,這是由于矛盾雙方相互滲透、相互貫通決定的。資本主義轉化為社會主義、落後轉化為先進、謬誤轉化為真理、壞事轉化為好事,這是因為它們各自之間的相互貫通,具有内在的和諧性,從而規定各自的轉化方向。

  2.從矛盾的競争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來認識

  一是矛盾的競争性引起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推動事物的量變。由于矛盾競争性的作用,造成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此消彼長,為對立面的轉化即質變準備條件。在生産方式中,生産力的發展影響着生産關系,使舊生産關系中不适應生産力發展的因素逐漸暴露,并要求克服這些因素。這種對立面的相互競争,為促使生産方式的根本質變作了量變的準備。二是矛盾的競争性沖破事物存在的界限,促使舊的矛盾統一體的破裂和新的矛盾統一體的産生,造成事物的質變。這是矛盾雙方競争促使事物内部矛盾雙方力量消長達到一定界限的必然結果。矛盾的競争性推動事物的發展,是就競争的作用而言的,并不是說競争本身就是發展。同時,也不能認為所有競争都對事物發展起推動作用。隻有新事物反對舊事物的競争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而舊事物反對新事物的競争是阻礙事物發展的。

  3.從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的結合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來認識

  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在事物發展中各有自己的特點,起着不同的作用,但是決不能因此認為它們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孤立進行的。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的。矛盾着的對立面又和諧,又競争,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發展。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相結合,才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離開競争性來研究和諧性,或離開和諧性來研究競争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都不能真實地把握事物運動、發展的内在機制。任何事物矛盾的統一體,都受着特定條件的限制,否則矛盾雙方就不能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同時,矛盾的和諧性也是暫時的、易逝的,因而也是相對的。矛盾的競争性的絕對性主要指它的無條件性。就是說,任何矛盾雙方的相互排斥性和由此而引起的變動性不受特定條件的限制。矛盾競争是在任何條件下都要貫徹下去的趨勢。矛盾雙方的競争,不僅能夠突破原有存在的條件,并且能夠創造出新的條件,促使事物不斷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綜上所述,矛盾的和諧性與競争性是事物和諧發展更為具體直接的源泉和動力。矛盾的和諧性是相對的,競争性是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和諧性與無條件的絕對的競争性相結合,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這一矛盾動力的範疇,正是構建和諧社會所需的動力源泉,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哲學基礎,将為人們認識真理、推動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強大的知識力量。(作者系中共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委副書記舒煉)

  相關評論相關稿件・萬家綻放和諧花--全國和諧家庭創建活動綜述・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奮鬥目标・建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必然要求・楊衍銀:努力提高機關黨組織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青海省委書記趙樂際:關于構建和諧社會問題的思考・劉淇: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建和諧社會勁往哪使蘇浙晉粵4省明确戰略顯亮點用戶名密碼匿名請您發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語并遵守相關規定。查看評論留言須知(責任編輯:郭曉婷)讀圖時代新華網評更多>>・清除“恃權亂政”現象・“市長短信無騷擾”中的信任與理性・“對國家忠誠”與“看領導臉色”・“作秀”不能染,“作率”不能丢新華社區更多>>・[精彩貼圖]難得一見:帶你領略北京的不眠夜・[壇笑風生]老公為老婆和蚊子決鬥的傳奇經曆・[壇笑風生]帥哥就吃得開啊?不信就看看這個・[情感碼頭]這一生隻為遇到為我挑魚刺的愛人24小時新聞熱點・蔣作君:進一步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安監總局和建設部聯合通知要求加強燃氣安全工作・明年起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征收标準提高1倍・新華時評:下決心堵上公務接待的“無底洞”・綠水青山也是政績:訪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北京:大霧“悶”出四級中度污染天・我國啟動東北和西部地區人才資源能力建設項目・明年4月18日全國鐵路正式實施第六次大面積提速・廣電總局:廣播電視法制宣傳要嚴防娛樂化傾向・千島群島海域發生強烈地震無中國公民傷亡時政要聞更多>>・解讀六中全會《決定》:多措解決"打官司難"・國務院督查組提請貴州追責煤礦監管失職人員・人事部副部長尹蔚民:公務員考試4方面改進・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專項督查"多寶魚"事件・發改委将每兩年微調藥價醫保目錄還将擴容圖片快遞更多>>

  郁慕明宣示新黨支持馬英九

  劉嘉玲代言化妝品再戰金馬獎很有信心/圖港澳台要聞更多>>・台灣将成為祖國大陸最具增長潛力的客源市場・金門縣長李炷烽籲台當局放寬“小三通”促發展・馬英九親自說明"特别費"争議反擊民進黨攻勢・國民黨廉能會成立6人小組馬英九坦然面對調查・台北選戰:郝龍斌批謝長廷申辦奧運根本是幻想新華視點更多>>・中國學生“留學”中國跨國高考移民事件調查・都市流浪老人折射農村養老:甯要乞讨不要救助?・新華視點:醫保基金詐騙案背後的“蠶食網”・新華視點:維修資金“黑洞”有多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