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性教材開講 老師竟喊“羞”

性教材開講 老師竟喊“羞”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28 14:57:27

  健康導讀,面對青少年那童稚的心理,作為老師的要給予什麼樣的輔導呢?

  健康導讀,面對青少年那童稚的心理,作為老師的要給予什麼樣的輔導呢?

  一批少女的暑期遭遇,不得不讓我們再次面對并重新審閱中學生的青春期性教育。

  據報道,今年暑假期間,一些少女背着父母,偷偷跑到醫院做了人流手術。據一位醫生介紹,暑假期間到醫院做人流手術的人中,未成年少女人數呈上升趨勢。專家指出,少女們的遭遇,折射出我國在中學生青春期教育方面的缺失。

  現狀

  “青春期教育”遭遇尴尬

  2002年,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開設艾滋病、毒品知識教育。此後不久,四川省教科所根據教育部指示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有關精神,組織專家着手編寫了中學生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教材《青春》,表達出社會各界及教育專家們對此問題的關注。這套教材主要關注學生青春期的性心理教育以及防毒防艾教育,因此通常也被稱為“青春期教育教材”。

  “以前是沒有教材,但現在有了教材卻缺乏專業專職的師資隊伍。”《青春》教材主編、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馮忠躍告訴記者:“這一問題比性心理教育的缺失更加讓人關注。”

  讓專家擔憂的是,因為缺少師資力量,《青春》的遭遇很尴尬,主動放棄這門課程;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相關課程,卻把《青春》“束之高閣”,沒有發放到學生手中;甚至有的老師自己教學心态不夠端正,羞于談“性”,學生的性教育缺失更加嚴重。

  教學内容與時俱進

  作為我省第一套由權威教育科研機構編寫的《青春》教材,一經面世,就受到了老師和媒體的熱烈追捧。“編寫《青春》教材,一方面是出于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我們長期以來對青春期性教育這個熱點問題的關注。多年來,我省一直缺乏一套系統的青春期性教育教材。”馮忠躍告訴記者。

  教材編寫從2002年開始,已被列入地方中學必修課程。課程設置為中學七八年級,每周一課時。“教材内容很豐富,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想。”馮表示。

  記者了解到,這套教材内容涉及到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社會倫理道德、毒品和性病艾滋病預防等,而且圖文并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真實反映了中學生在青春期所面臨的困惑和實際問題。

  教材首發效果不佳

  首期教材每個年級發行了5萬冊,令專家們感到十分振奮。“因為是第一次發行,所以我們對發行數量也沒過多指望。”

  按照要求,《青春》教材的适用範圍主要包括中學七八年級的學生。據統計,我省七八年級的學生每個年級至少在80萬人以上。

  據介紹,地方課程教材的發行是通過市場調劑,學校有自主的選擇權。全省21個市州,有9個市州沒有選用這套教材;有的地方即便選用,數量也是少之又少。“至少在2003年和2004年,有近100萬學生沒有使用這套教材。”

  專家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一些學校還沒有熟悉到這門新興地方課程的重要教育價值;二是一些地方、學校不願加重學生的費用負擔;三是教材發行渠道還不夠暢通。“沒有教材,怎樣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健康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以及防毒防艾教育?”這個問題不容回避。

  問題

  缺乏師資教學難以進行

  目前,該套教材的使用情況卻令人感到擔心和困惑。“雖然有了教材,但很多學校卻缺乏這方面的師資。”一位參與編寫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我省僅在條件較好的學校有心理咨詢老師或進行青春期教育的老師,而鄉鎮中學卻普遍缺乏專門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師資。

  學校有自己的苦惱。綿陽某中學周校長電話告訴記者,因為學校以前沒有專門配備青春期課程的教師,因此教材下來後,隻好抽調生物教師或政治老師兼職進行教學。“因為不專業,所以效果很難說好。”據稱,有的學校買了教材,就隻把書發給學生了事。

  專家調研的情況也印證了該校長的說法:“有次專家們到某市去調研,當地教育局專門推薦了一所學校讓專家調研,但專家們到現場卻發現,當地學生和老師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套教材,更談不上教學。”

  分析

  師生都怕“羞”

  出于對青春期教育的關注,一些校長坦承性教育目前面臨的尴尬。“以前沒有教材,無法進行教學,但現在有了教材,卻冒出了很多新問題。”一位校長這樣評價:“除了沒有專業的師資隊伍,一些學校在教學時碰到的問題,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很多授課老師自己也有怕羞心态。“因為教材涉及到青春期的性心理教育,比如男孩女孩的性特征、性夢、性沖動等,這讓一些老師羞于啟齒,很多人在進行這些章節的教學時,一般都安排學生自修。”

  “教材有很多内容需要師生雙方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教學,因此教材也給怕羞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馮說,在挑戰面前,部分老師選擇了逃避。有的老師委婉一些,碰到這些内容,會采取男女生分開,單獨教學的方式。“這也不失為一種變通的教學方式,但同時也暴露出老師們不敢坦然面對性教育的心态。”

  “學生怕羞還可以理解,但老師也怕羞,讓人覺得不可理解。”馮忠躍對此頗顯無奈。“在兩年的教學中,我們編寫組的成員很想觀摩教師們的一堂教學課,以幫助我們對教材進行修訂,但兩年了,我們的這個願望還沒法實現。”馮忠躍告訴記者。

  學校“拒絕”專家聽課的理由很委婉,要麼是剛好錯過了課程時間,要麼就說教師水平不高,專家聽課效果不大,希望選擇其他學校。“其實,這些都不是理由,我們知道問題的要害是教授者有心理障礙。”

  專家們對教師的這種心态給予了充分的理解。“目前從事青春期教育的老師,多數并不專業;而且他們本身在接受教育的時候,學校對他們也缺乏完整健康的性教育。“這也與中國人傳統的‘羞于談性’的心理有關。”

  教師

  教師們對此也有自己的說法。某中學溫老師告訴記者,他在教學時,面對十四五歲的學生,确實有點不好意思。“我也想大膽地給學生們講一講,有一次就選擇了一個敏感的内容,嘗試了一下,但發現所有的男生女生全都埋下了頭,有的還偷偷地發笑,有的則面紅耳赤,搞得我也不好再講了;後來再碰到類似的教學内容,就隻好安排自學。”另一位老師也表示:“教學是雙方互動的過程,那些敏感的話題,根本無法與學生進行交流,因此隻好作罷。”

  記者了解到,雖然有些老師怕羞,但也有很多老師敢于面對這樣的觀念挑戰,大膽授課。“老師談性,必須克服心理障礙。”

  聲音

  培養專業師資刻不容緩

  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的性教育确實存在諸多問題,但還是有很多學校為此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羊馬鎮中學早在幾年以前,就編寫出了一套自己的性心理教育課程;成都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也在教學中大膽談性,把這項内容作為一個科研課題進行重點研究,并拿出了一整套教學理論和科研成果.

  馮忠躍透露,經過兩年的努力,《青春》今年的發行情況可能會好得多。因為省教科所在兩年的時間中,堅持在全省範圍進行《青春》課程的相關培訓工作,為各地順利開展青春期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礎。

  小編的話,青春期教育将愈來愈顯現出它的價值功能目前,組建和培養一批專業的、專職的青春期教育師資隊伍,已成了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更多精彩推薦:

  青少年性行為的動機是什麼?

  注意,解放胸部

  擇偶心理各不相同的類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