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陸遊摸魚兒名句

陸遊摸魚兒名句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7-01 00:59:47

陸遊摸魚兒名句(摸魚兒雁丘詞)1

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哪五常?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贊美它們,例如“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遊的“雨霁雞栖早,風高雁陣斜”;韋應物的“萬裡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南中詠雁》),“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呂氏春秋》)等。

雁有仁心,是因為一隊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不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打食為生,其餘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

大雁不僅有仁,更有情義,雌雁雄雁相配,向來是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單的一隻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别的伴侶。

天空中的雁陣,飛行時或為“一”字,或為“人”字,從頭到尾依長幼之序而排,稱作“雁序”。陣頭都是由老雁引領,壯雁飛得再快,也不會趕超到老雁前邊,這是其禮讓恭謙之意。

雁為最難獵獲之物,是因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際,群雁中會由孤雁放哨警戒。

所謂犬為地厭、雁為天厭、鳢為水厭,這三種生靈最是敏銳機警,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群雁就會立刻飛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論是獵戶還是野獸,都很難輕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雁之信,則是指野雁是南北遷徙的候鳥。因時節變換而遷動,從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

古代描寫愛情的堅貞,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先秦《詩經·國風·邶風·擊鼓》;有“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出自漢樂府民歌《饒歌》;有“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出自漢代卓文君《白頭吟》。這些愛情誓言确實很感人,但有隻大雁對愛情的忠貞程度絲毫不遜于人類,以至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贊美着。這隻大雁就是金朝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裡的那隻“直教生死相許”的大雁。

陸遊摸魚兒名句(摸魚兒雁丘詞)2

摸魚兒·雁丘詞

(金朝)元好問

乙醜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号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捕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并寫《雁丘》辭一阕,其後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 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莺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陸遊摸魚兒名句(摸魚兒雁丘詞)3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诘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岩沸騰,奔湧而出。正如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複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極處,情為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許?作者的诘問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引發出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讴歌。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偉。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義得以升華。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這二句寫大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雙宿雙飛。作者稱他們為 “雙飛客”,賦予它們的比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 從時間着墨,用高度的藝術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

  歡樂趣,别離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就中:于此,在這裡面。這幾句是說大雁長期以來共同生活,既是團聚的快樂,也有離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難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長期以來,這對“雙飛客”早已心心相印,癡情熱愛,矢志不渝。“癡兒女”三字包含着詞人的哀婉與同情,也使人聯想到人世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癡情男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這四句是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緻入微的揣摩描寫。當網羅驚破雙栖夢之後,作者認為孤雁心中必然會進行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鬥争。但這種猶豫與抉擇的過程并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後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自己形孤影單,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愛,即使苟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于是痛下決心, “自投于地而死”。“萬裡”、“千山”寫征途之遙遠,“層雲”、 “暮雪”狀前景之艱難。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層原因。

  橫汾路,寂寞當年箫鼓,荒煙依舊平楚—— 這幾句借助對曆史盛迹的追憶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 “橫汾路”指當年漢武帝巡幸處。“寂寞當年箫鼓”是倒裝句,即當年箫鼓寂寞。楚:即從莽,平楚就是平林。這幾句說的是,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帝王遊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據《史記·封禅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後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盛與衰,喧嚣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瞬間煙消雲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些,句末象聲詞。《楚辭·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無濟于事。山鬼暗啼風雨——《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這裡說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與,莺兒燕子俱黃土—— 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莺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這幾句從反面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好鋪墊。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是從正面對大雁的稱贊。詞人展開想象,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于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曆史跨度,使主題得以升華。

元好問也是一個性情中人,這首詞《摸魚兒》緊緊圍繞一個“情”字,婉約凄恻,表達了他對殉情者的哀思,對至情至愛的讴歌。他所塑造的這隻大雁對愛情的忠貞感動着千百年來的人們。

陸遊摸魚兒名句(摸魚兒雁丘詞)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