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是廣東常見的一種清火的飲料。廣東的氣候和水土使得粵、港、澳地區的人們很容易受到濕熱毒氣的侵襲,因此,人們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土特征、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原料,經食用而總結出的這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飲料的總稱就是涼茶。
2005年,廣式涼茶已經成為廣東省第一個“食品文化遺産”,很多廣東人飲涼茶已經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上火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喝點涼茶下下火。
涼茶具有中藥的藥性,那麼在購買中藥泡制涼茶時就應該掌握一點中醫理論的知識。首先,要了解藥物功能。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如花和梗、葉的性味和功能會有很大的差異,浸泡後對人體産生的作用也有天壤之别。因此,在購買前要做詳細咨詢和确認;其次,要了解藥物配伍的知識。幾種藥物混合在一起,由于氣味的升降浮沉,寒熱溫涼各不相同,彼此的功能就會相互抵消或得到加強。搭配不當,有可能會使泡出的茶有暴熱或酷寒的現象出現,這種寒熱表現不是我們平常所說溫度的寒熱,用味覺和觸覺根本不能感覺到,而是吸收入人體後才會産生的變化,因此對人體的影響最大。
所以說,涼茶的泡制是需要科學的指導的,我們不能在藥店或街頭小攤上看到某某藥材能清熱解暑,就自行買來幾種一泡了之,這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涼茶最好還是買現成品好,因為有很多時候自己制作的涼茶因為配方的原因反而出現中毒狀況,所以自己配制之前三思
常見涼茶的配方
1、王老吉:
由10味中藥組成:以崗梅、淡竹葉、五指柑清心火、解熱毒;配以山芝麻、布楂葉、金沙藤、金櫻根、木蝴蝶利濕通淋,除腸胃之火;再以金錢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這些中藥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體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2、夏桑菊茶:
集夏枯草、桑葉、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氣味芳香,清熱解毒,清火明目。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濕。
3、鄧老涼茶:
包括金銀花、菊花、蒲公英、霜桑葉等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抗病毒、解熱、抗炎等作用。闆藍根:闆藍根顆粒的主要成分為闆藍根。闆藍根具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水浸液對多種緻病菌如枯草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連球菌、大腸杆菌、傷寒杆菌、副傷寒杆菌、賀志氏及費氏痢疾杆菌、腸炎杆菌和A刑腦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是用于治療溫病發熱、熱毒、咽喉腫痛等病的良藥。
4、清開靈:
由金銀花、黃芩、闆藍根、栀子、水牛角、動物膽酸、珍珠層粉等8味中藥組方制成。該藥具有抗病毒、清熱毒、醒腦開竅、抗菌等功能。對各種病毒(熱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5、金銀花茶:
主要成份為金銀花、山芝麻、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風熱感冒、熱血毒痢、痛腫疔瘡、溫病發熱等功效。
6、五花茶:
主要成份為金銀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選用純中藥精制而成,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解酒去濕、健胃消滞等作用。
DIY夏季保健涼茶
1、陳皮茶:将幹橘子皮10克洗淨,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入,蓋上杯蓋焖10分鐘左右,然後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涼後,放入冰箱中冰鎮一下更好。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2、桑菊茶:将桑葉、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鍋中稍煮,然後去渣葉,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制成了。常飲這種桑菊茶,可散熱清肺潤喉,清肝明目,對風熱感冒也有一定療效。
3、荷葉涼茶:将半張荷葉撕成碎塊,與中藥滑石、白術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攪勻,冷卻後飲用,可防暑降溫。
4、西瓜皮涼茶:很多人吃完西瓜将皮丢棄很可惜,可将外皮綠色的那一層利用起來,洗淨後切成碎塊,放入适量的水煮半小時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涼茶就做成了。
5、薄荷涼茶:到中藥鋪買回薄荷葉、甘草,每次各取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鐘後,放入白糖攪勻。常飲此涼茶提神醒腦。0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