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起源,使人類種族得以延續。胎兒從小到大,無拘無束地享受着母親為他(她)提供的生存天地,随着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适時地對母親機體各系統進行改造。
懷孕後的婦女,機體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除生殖系統外,全身如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以及乳房、口腔、皮膚在激素的參與下,提高了對妊娠的适應能力。
1.生殖系統的變化子宮是胎兒的寄宿地,針尖大的受精卵一天天地發育成長為身長50厘米、體重3000克的胎兒,這間容納胎兒生存的居室,從體積到重量、容積、形态都在迅速的增長。
子宮體積由非受孕時的7×5×3厘米,擴大到35×22×25厘米;宮腔内的容積由非受孕時4~7毫升,擴大到5000毫升,增加約1000倍以上;容納胎兒及附屬的胎盤、羊水;子宮重量由非孕時的50,克增至1000克,增加近20倍。子宮形态由非孕時的倒置的扁平梨狀,逐漸變化為足月時的圓桶狀。
與子宮體相鄰的子宮頸,非孕時是一條狹窄的“胡同”,由于子宮擴張,這個“峽部”管腔亦不斷擴展自己,與宮體融合,形成子宮腔的一部分。
陰道在分娩過程中起“通道”的作用,稱為軟産道,其長度、寬度在妊娠的第一周即開始增加,變得組織疏松、伸展性加強。
2.血流循環系統的變化由于子宮不斷增大,将心髒位置向左上方推移,心髒負擔加重。懷孕後期,孕婦心率可比孕時增加10~15次/分。心髒每分鐘向全身排出血量,從妊娠10周開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心率加快達最高值。
3.血液總量(血容量)于妊娠6~8周開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達高峰,約增加30%~45%。因血漿成份增加超過細胞的增加量,血液濃度相對稀釋,孕婦可以出現生理性貧血。
4.泌尿系統的變化孕早期子宮由盆腔逐漸增大壓迫了膀胱,懷孕近分娩時胎兒先露部分向盆腔下降,再一次壓迫這個儲尿容器,孕婦在這二個時期常感尿意,而小便次數增多。
腎髒承擔孕婦和胎兒代謝産物的排洩工作,負擔加重,妊娠期腎髒增大約1厘米。
連接腎髒與膀胱的輸尿管,在孕激素影響下蠕動減慢,尿流速度緩慢,右側輸尿管被向右旋的子宮壓迫,尿液淤滞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5.呼吸系統的變化胎兒在宮内生存的氧份供應,由孕婦血液循環輸送至胎盤,雙方完成氣體交換,把氧氣送給胎兒,再将胎兒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帶走,因而增加了孕婦的氧耗量。通過加強呼吸,以及增加每分鐘的通氣量等一系列有利措施,保證母嬰供氧需求。
婦女懷孕後,上呼吸道粘膜增厚、水腫,局部抵抗疾病的能力減弱,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在感冒多發的季節,孕婦應避免在公共場所逗留,降低發病機會。
6.消化系統的變化懷孕早期,孕婦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症狀。一般在孕3個月以後,逐漸減輕至消失,孕期内分泌的變化使得胃腸蠕動減慢。孕中晚期,孕婦可有胃腸脹氣及便秘。
孕期肝髒負擔加重,但一般不影響肝功能。
7.體重變化體重增加是妊娠婦女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孕中晚期增重較明顯,每周不得超過300~400克,每月不超過2000克,正常孕婦整個孕期體重增加約12.5千克,相當本人非孕時體重的25%。增重部分來自孕婦及胎兒二部分,胎兒、胎盤、羊水約占5千克,子宮重約占0.5―1千克,乳房約占1-1.5千克,其餘為孕婦組織器官增生肥大,血容量擴張等.
觀察孕婦體重變化,可間接了解孕婦及胎兒的情況。增加過快,考慮孕婦體内水腫;增長過緩,考慮胎兒宮内發育不良,體重增長最低不能少于每周220克。
8.乳房的變化懷孕初期,孕婦常感到乳房脹、硬、有觸痛、有時還能摸到裡面有許多硬塊,這是妊娠期乳腺腺泡增生肥大而形成的結節。乳頭周圍的乳暈區擴大、顔色深,乳頭周圍的皮脂腺肥大突起,在四周圍呈凸起的暗色小點。孕16周時,乳房可擠出少量黃色初乳。
早期觀察乳房變化,可作為診斷妊娠的指标之一。
9.皮膚變化自懷孕8周開始,體内的促黑素分泌增多,使皮膚顔色漸深,主要集中在乳暈、外陰、會陰、肛門、腋窩、頸部等處,大多數孕婦在眼眶周圍、顴骨上方,可出現對稱性色素沉着,稱妊娠黃褐斑,分娩後促黑素未減退,色素沉着緩解,但不易恢複本色。孕中期,孕婦的臉部、大腿及乳房等處皮膚出現妊娠紋,開始呈粉紅色或紫紅色,紋理處皮膚變薄。
10.口腔的變化妊娠期雌激素牙龈肥厚,發生炎症性改變,形成肥大性牙龈炎。半數婦女可有輕型妊娠性齒龈炎,個别可形成妊娠齒龈瘤,疼痛、有間歇性出血,分娩結束後自行消退。
牙龈的健康程度關系到牙齒的好壞,孕婦的齲齒的發生率是非孕婦的10倍。發生過妊娠劇吐的孕婦更容易患齲齒。我國廣大居民還未養成定期做口腔保健的習慣,廣大邊遠地區缺乏有經驗的牙醫。另外,攝取鈣量不足都可以加重孕婦口腔病的發生。
11.骨骼及韌帶變化孕期骨盆及周圍韌帶關節松弛,以适應胎兒娩出,自孕中期起,部分孕婦因骨骼關節在激素影響下,也出現關節松弛,導緻關節疼痛,嚴重者行走困難,給生活、工作帶來不利。
信息來源:中國優生優育協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