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戰場上吃飯問題不再是令指揮官傷腦筋的事情,會有越來越好的炊事車應運而生。
外軍炊事車的演進很早以前,馬就被用來馱運糧草,後來馬車也開始被用來拉載糧草和炊事工具。1753年,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路姆•福德從這種馬車上得到靈感,首次将炊事用具裝載到四輪馬車上,現代炊事車的雛形形成,野戰炊事裝備開始車載化。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争期間,俄軍使用了機動性好、體積小、操作簡單和使用大衆化的單軸炊事馬車,率先裝備第一代野戰廚房。1906年,普魯士軍隊研制成功單軸挂車式野戰廚房,以展開方便、操作簡單、機動性能好等優勢迅速普及歐洲。1912年,俄軍又簡單地将烤爐安裝在輪式車體上,随部隊機動轉移,戰士第一次在作戰途中吃上了可口的面包,這種炊事面包車在戰場上被廣泛應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英、法、美軍等都将炊事車作為戰場飲食保障的主要手段。雖然形狀各異、功能不一,但幾乎都是以柴(煤)為燃料,馬為牽引動力,将竈具和炊具簡單地固定在馬車上,在作戰中暴露出速度慢,載重能力低等不足,難以滿足部隊的要求。之後炊事車雖不斷被改進,但在設計思想上沒有根本性突破。20世紀30年代,随着世界石油工業和汽車工業的迅速興起,為野戰炊事裝備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前提。1930年,美國人發明了炊事卡車。1937年又研制成功半拖挂式炊事車,不久德國研制出第一台單軸四輪炊事挂車。1938年,法國人将老式馬拉炊事車改造成一種機動性更強、純機械的單軸雙輪炊事挂車(38型),由越野汽車牽引。而後以汽油為燃料的炊事車幾乎被所有歐洲國家所采用,野戰炊事裝備從此進入“汽車時代”。二次大戰中,蘇聯紅軍僅各式炊事車就裝備了64700多輛。20世紀50年代,法國和西德合作制造的拖挂式野戰廚房問世,克服了以往車型體積大、适應性差等缺點。在提高機動性、增強适用性等方面有了較大進展。60年代,美軍炊事車在越戰中暴露出功能單一、機動性差、展開撤收慢、隐藏性不強等問題,各國開始更加注重發展功能齊全、防護性強、機動性好、操作簡便等系列配套的炊事裝備。進入90年代,着眼現代戰争特點,為搞好戰場飲食保障,各國軍隊均配備了大量種類齊全、性能優異的炊事裝備,其中炊事車的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美國目前主要有三種新型野戰炊事車,即攻擊廚房(AK)、快速部署廚房(RDK)和集裝箱式廚房(CK)等。攻擊廚房的所有裝備由一輛悍馬車和一輛拖車裝載和運輸。機動能力強,展開撤收隻需20分鐘。其核心設備是口糧加熱器。這實際是一個便攜的不鏽鋼可加熱水箱。具有行進中快速加熱功能,在90分鐘内可為250人提供熱食。在一個集結地點.每天可為250人提供三餐熱食。如行駛于多個集結地,每天可為500人提供一餐熱食。該廚房的優點是采用了成熟的商業技術和零部件。因此成本低,不足是隻能加熱即食食品。目前該廚房正在試驗、完善當中,計劃于2007年裝備美軍,以取代增強型連用野戰廚房。快速部署廚房。也稱為機動野戰廚房,是一種高機動、可快速展開的标準集裝箱化的廚房,主要用于營級單位,在部隊駐地使用,展開時間為1小時。該廚房使用一個商用油爐提供熱源。油爐可使用JP8燃料、民用和柴油燃料。加熱的導熱油循環于各炊具和熱水加熱器(集中供熱技術)。每天可為650人提供兩餐熱食。同時,美軍還研制了一種小型的可由悍馬車牽引的RDK,稱為集中供熱單元廚房或CHUCK拖車,已被驗證優于機動廚房挂車并可望取代它。集裝箱式廚房是将廚房整套設備安裝在能擴展的2-4米×2.4米×6米的商用标準集裝箱内,可以空、海、陸運。在戰場上可用中型戰術卡車(5噸)牽引,45分鐘即可在駐地展開,用于營級供餐點或偏遠地區的其它單位。它采用已有的軍用設備,安裝了空調系統、通風設備等,炊事人員勞動強度低、工作條件舒适,加工能力強,每天能為550人到800人供應三餐熱食。第一批288套已于2001年裝備美軍。此外,俄軍的KJI一130炊事車,法軍半地面操作的RM215GCR單軸雙輪野戰炊事挂車,日軍防紅外,防核、生、化的自行式第二代野戰炊事車,印軍的新型野戰炊事車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軍炊事車的變革我國有埋鍋做飯的悠久曆史,至今還流傳着孫膑增兵減竈、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但在革命戰争年代,我軍隻有一些簡單的炊事器材進行飲食保障。直至1952年,我軍才有了馬拉炊事車,60年代逐步完善。該車主要适用于步兵分隊(連隊)的夥食單位使用,所有炊事設備均裝在馬拉車底盤上,包括帶菜鍋的立式鍋爐一台、蒸箱二個。附屬設備主要有手搖式吸水泵和鼓風機各一台、湯桶一套、煤箱一隻及工具箱二隻。該車炊事員3名,1.5-2小時可做好150人份飯。馬拉車的特點是車輕,可走一般鄉村土路,燒煤即可。當時在後勤人員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手裡隻要有了大騾子大馬,保證前方想吃啥就供哈。”70年代末,許多部隊自發地革新了一批适合各作戰地區特點的炊事車和面包加工車。80年代初,總後勤部統一将炊事車研究歸口到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結束了炊事裝備研究各自為戰的局面。該所先後研制成功80型營用炊事車、83型炊事車和83型面包3rim車,同時進行了飲水保障車、主副食半成品加工車的探索性研究。進入90年代,我軍的炊事裝備又向高性能和系列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相繼研制成功第二代即97式炊事挂車、主食加工車、自行式炊事車和XCM93面包加工車等,并為部隊裝備了食品冷藏車、食品保溫車和艦艇炊事保障車。至此,我軍形成了較完整的炊事裝備體系,大大提高了我軍現代戰争條件下機動飲食保障能力。一些主要裝備近年來多次在搶險救災、台海演習等重大任務中大顯身手。炊事挂車20世紀80年代初,我軍第一代炊事拖車——83型炊事車誕生,标志着我軍結束了“埋鍋造飯”的曆史,飲食裝備開始向現代化方向發展。83型炊事車由運輸車牽引。牽引車主要運載主副食和相應的燃料,并搭乘炊事員,把爐竈、鍋台和案闆等巧妙地組合在拖車底盤上,下面燒煤油或汽油,甚至燒柴,上面烹饪。車身四周有綠色的帆布圍篷,行軍時候收起能罩住鍋台,停車做飯打開又成了一頂避風擋雨遮太陽的保護傘。它挂在汽車後面即可行進,展開與撤炊僅需兩三分鐘。作為我軍第一代炊事車,基本上一個連隊配發一台。與83型相比,我軍第二代炊事車——xcll97炊事拖車是更上一層樓。這種炊事拖車融車輛、廚房為一體,具有便捷性、戰場适應性和靈活機動性等特點。它适于地面操作,首次将扭力杆懸挂系統用于單軸挂車上,降低了車身高度,便于中國體型的士兵完成炊事作業。采用全開式傘狀帳篷,幾分鐘内就能展開或撤炊,符合現代作戰快吃、快撤的要求。煮蒸一體化,突破了中國傳統的做飯方式,解決了幾十年來大鍋飯易糊鍋等困難。能采用煤、油等并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作業。在四人合作下,每小時可完成150人份的标準飯萊。最大拖行時速80千米,轉彎半徑與牽引車相同,涉水深度可達500毫米。整車全重為2000千克,長4.08米(含牽引杆),寬2.29米,高2.5米,最小離地間隙0.32米。炊事車是可調牽引結構,能以各種制式車輛牽引.适于鐵路平車以及部隊現裝備的運輸車、越野運輸車裝載運輸,也可由運輸機和直升機空運。使用對象主要是連或相當于連隊建制分隊,是我軍在野戰條件下提供飲食保障的骨幹裝備,也是編配最多的現役炊事裝備。面包加工車面包由于其口感好,易于接受.便于大規模生産,為各國軍隊野戰飲食所青睐。我軍于20世紀8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83型面包加工車,之後又研制出84型面包加工車組,構成在野戰條件下一個流動性的“小型面包加工廠”。面包加工車選用了快速發酵工藝,生産周期為2小時,一晝夜可連續生産供一個團級單位食用的面包。XCM93型面包加工車是我軍第二代面包加工車,采用了較先進的半拖挂車,從進面粉到出面包全是機械化連續作業,也可烤餅。在面包加工設備上。将發酵烘烤兩個設備合二為一.簡化了和面機等六種設備,減輕了重量,減小了體積。在面包加工工藝方面,采用快速發酵工藝,7—8人操作.從和面開始.在2.5小時内能生産出首爐面包。平均每小時生産90千克面粉的面包。野戰主食加工車野戰主食加工車是适應現代炊事車潮流,由越野底盤改裝成的方艙式主車。雙側面擴展方艙操作簡便,四人2分鐘即可完成全部展開和撤收工作,展開後面積擴展至原來的2.5倍.大大改善了野戰主食加工車的操作環境。首次實現了在野戰條件下制作多品種主食的機械化,可以加工各種主食,六人操作每小時可完成符合戰時飲食标準的900人份的主食。主要裝備陸軍建制團(旅)生活服務中心和相當于團(旅)後勤的部隊及海、空軍場站,供戰時或平時執行緊急任務時使用。自行式炊事車該車是針對高度機動化的裝甲、導彈部隊及高原、嚴寒地區部隊的飲食保障特點而研制的,是我軍21世紀初新研制成功裝備到營的重點裝備之一。自行式炊事車越野性能好,行進間可進行炊事作業,适合高機動化作戰部隊的飲食保障。在設計上,首先考慮到中餐制作的特點,根據戰士的飲食習慣和需求決定裝備功能。車廂内主要炊事設備有:主、副食竈,和面機,切菜機,冷凍儲物櫃,排油煙機,儲物吊櫃等,駕駛室内設有行進間作業監視控制系統,全車具有蒸、煮、炖、炒等功能,四人操作每小時可在駐車狀态或行進間加工完成330人份符合戰時食物供應定量标準的飯菜。加工完成的飯萊可通過車廂兩側的小門分發。車上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加工過程多處實現了自動化、機械化,設備操作簡單,炊事作業全部在車内完成,極大地減輕了炊事員的作業強度。炊事車的未來大量運用新技術、新成果随着汽車工業的發展,大量新技術、新成果應用到炊事車領域。例如,防滑防側翻系統、防抱死制動系統、輕型材料和防腐材料等都将應用于炊事車,提高炊事車的機動性能和使用壽命。在加熱系統研究上,MATCH技術(即熱管技術)是個熱點。簡單地說.它采用集中加熱方式對任意組合在一起的炊具單元實施對流加熱,變多個爐具分散加熱為單一爐具集中加熱,組成簡單、效率高、安全衛生。加強戰場防護能力。由于偵視手段的現代化和精确制導武器的廣泛應用,炊事裝備的防護問題變得日益突出。炊事車在設計上将向提高炊事車的三防能力和裝甲防護能力發展,加強熱紅外僞裝技術應用,提高防偵視和僞裝能力。提高機械化、标準化和信息化水平為更好地滿足高技術戰争對飲食保障的需要.赢得未來戰場的主動權,炊事車的電氣化和機械化程度将會得到進一步提高。炊事車的零部件将實現标準化和通用化。同時,為适應信息化戰争的要求,炊事裝備将大量嵌入信息化設備,将之納入軍需指揮自動化系統,提高戰場軍需指揮的科學性。方艙化是發展潮流。由于方艙具有機動性能好、裝卸操作簡便和便于疏散、隐蔽、高防護性以及擴展組合簡便等多項适合戰時需要的優點,外軍已将方艙後勤裝備作為未來後勤裝備的一個重要方面來進行開發。法軍在吸取其它方艙研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炊事車自身特點,已研制出由兩個方艙組成的ELC500型移動式野戰廚房。它集食物的配制、加工和貯藏為一體,充分體現了方艙技術的優越性。相信,在未來的戰場上吃飯問題不再是令指揮官傷腦筋的事情,會有越來越好的炊事車應運而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