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方碘仿合劑對難治性根尖周炎的應用體會推薦到首頁□田維松秦偉安娜謝法《現代醫藥衛生》2007年第10期1/2頁12
【摘要】目的:探讨難治性根尖周炎的治療方法。方法:選擇78例難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應用複方碘仿合劑進行治療,觀察和分析其治療效果。結果:經複方碘仿合劑治療後,牙齒叩痛和咬痛減輕,顯效50例,有效21例,無效7例,且均無瘘道形成。結論:複方碘仿合劑對難治性根尖周炎療效顯著。根管治療術始終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選治療方法,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對牙髓根尖周病進行規範治療,醫生要熱悉髓腔解剖形态,要有娴熱的技術和高度的責任心,避免形成難治性根尖周炎,以影響其治療效果。
【關鍵詞】難治性根尖周炎;複方碘仿合劑;治療
文章編号:1009-5519(2007)10-1476-01中圖分類号:R78文獻标識碼:B
牙髓根尖周病是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牙髓及根尖周圍組織的炎症性疾病,如何有效地清除根管内感染物、阻斷感染源、防止再感染是預防和治療該病的核心。20世紀初由于懼怕該病形成感染病竈而将所有患牙拔除,随着對該病認識的深入,根管治療術(rootcanaltherapy,RCT)通過清除根管内感染物,然後選用适當的材料填充根管,患牙獲得保存,根尖周病損被治愈和預防。因而根管治療術被認為是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種可靠方法,其成功率達91%~97%,而且療效穩定持久[1]。但是在根管治療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臨床上常常遇到一些難治性根尖周炎病例,其病程長,複診次數多,常規根管預備後,反複封藥達十餘次,療效不好,病人仍有叩痛、咬痛等症狀。筆者對根尖周慢性炎症疼痛症狀久不消失,療程長的病例,采用了複方碘仿合劑根管内封藥,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器材及藥物:常規口腔治療器械一套,治療藥物為複方碘仿合劑,其配方為(碘仿、氫氧化鈣、甲硝唑)、制黴菌素片劑(根據需用量嚴格按無菌要求研成粉末備用。
1.2病例資料:2003~2005年修文縣中醫院口腔科收治的難治性根尖周炎78例,年齡28~80歲。牙髓失活後去髓23例,急慢性根尖周炎28例,有瘘道者27例。其中前牙18例,前磨牙22例,磨牙38例。X線片顯示根端有暗影29例,根尖有骨質稀疏區45例,無骨質稀疏區4例。上述病例經過常規根管預備後用甲醛甲酚、樟腦酚、丁香油酚和抗生素等藥物反複封藥達十餘次,但牙齒仍有叩痛和咬痛。
1.3治療方法:術前拍X線片了解根尖周組織破壞情況、根管數量、長度、彎曲度及牙周支持組織情況。患牙經常規根管預備後進行擴管,用3%雙氧水、生理鹽水反複沖洗根管、吸幹,最後用0.5%甲硝唑液沖洗、幹燥根管,将複方碘仿合劑放置于根管内,氧化鋅丁香油糊劑暫封窩洞,1周後檢查牙齒叩痛情況。經3次換藥後原有症狀仍無改善者,改用3%雙氧水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幹燥根管,在根管内放置蘸有制黴菌素粉的藥撚,氧化鋅丁香油糊劑暫封窩洞,1周後檢查牙齒叩痛情況。
1.4治療效果:顯效:封藥後咬痛明顯減輕,換藥1~2次叩痛消失。有效:封藥後咬痛緩解,繼續換藥3~5次患牙叩痛消失。無效:封藥後患牙原有症狀無改變。
2結果
78例難治性根尖周炎封藥後顯效50例,有效21例,無效7例(均無瘘道),顯效率約64%,有效率約27%,無效9%,總有效率達91%。其中7例無效經制黴菌素治療後,4例顯效,1例有效,2例無效。
3讨論
慢性根尖周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感染根管的微生物經研究證明常常是混合感染,根管内優勢菌為專業厭氧菌,包括類杆菌、梭杆菌、消化鍊球菌、真杆菌、彎曲菌和放線菌等存在,根尖周組織還可由創傷、化學刺激或免疫因素引起[2]。治療多采用甲醛甲酚或樟腦酚進行根管消毒,往往需要多次複診,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修複性牙本質的形成,根管縮窄,根尖區炎症難以引流,導緻炎症經久不愈。難治性根尖周炎也可能是某些藥物所緻,如酚類制劑屬一種半抗原,可與蛋白質合成全抗原,經根管引起根尖周組織的緻敏作用。碘仿合劑能緩慢溶解于組織液中,釋放出遊離碘,具有良好的殺菌、防腐和消毒作用,尤其對厭氧菌的殺滅作用更強。氫氧化鈣能抑制細菌生長,促進牙本質、骨組織形成,甲硝唑有抗厭氧菌的作用,這些藥物對根尖炎症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3]。雖然複方碘仿合劑的應用對難治性根尖周炎療效顯著,但是RCT是目前國内外學者公認的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選方法。在我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牙齒保存意識的提高,要求更加完善的治療技術[4]。同時,随着專業從業人員認知水平的提高,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規範RCT的治療方法,防止難治性根尖周炎的形成,以免影響其治療效果。如果形成了難治性根尖周炎,複方碘仿合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手段。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本文原文1/2頁12評論(0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