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林先生對愛情、婚姻都失去了信心,于是抱着遊戲人生的态度與不同女孩交往,用他自己的話說,什麼愛情、婚姻對于現在的他都沒有任何意義。 荀焱說,當被動單身者的内心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時,其中一部分人可能
一個人單身隻是一種生活狀态,不一定會造成問題,但是對于那些被動選擇單身的人,他們想成家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社會不能提供,有可能會産生焦慮、擔憂、甚至抑郁等心理狀态。
總之,長期單身生活可能會對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症狀一
楊先生,34歲,博士,外企高級職員,考上博士後,就一直在努力尋找自己的伴侶,也見了不少,對身高和女方的工作要求較高。但是常常是他看上了别人,别人沒看上他。女孩覺得他可以考慮,他又覺得對方不合乎自己的要求。
楊先生将婚姻看成自己成功的一部分,所以現在婚戀這個問題也成為他特别大的包袱,朋友和家人對這個問題也越來變得越敏感,問也不對,不問也不對,問他會煩,不問他會覺得不被關心。為排解壓力,楊先生形成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經常失眠,最近他還覺得自己有點脫發,工作精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華夏心理網婚戀心理咨詢師荀焱說,有的被動單身者如果長期單身,可能會在自我認知層面上出現不自信和否定自我的情況。有的人可能連日常的梳妝打扮都懶于進行了。
華夏心理網“全民健心”項目專家、婚姻與子女教育專家尹紅婷認為,有的單身者因為家庭方面的施壓會把注意力專注在工作和學習上,将婚姻的需要埋起來,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被埋起來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家庭的承受力也受到嚴峻的考驗。
症狀二
今年30歲的陶女士,平時工作非常繁忙,一直都沒有時間談戀愛,父母着急給她介紹過幾個人選,都因為自己太忙最後無疾而終。陶女士的終身問題成為家人關注的中心,被家人指責,這種壓力造成身體方面的諸多反應,特别是節假日期間,特别容易生病。今年聖誕節,自己的同學們、朋友們都相約去玩,而陶女士一個人呆在家裡,突然就發燒了,而且感覺挺憋悶的,當别人建議她去做心理咨詢時,她說自己能扛,沒問題。現在陶女士的母親已經得了抑郁症,需要藥物治療。陶女士現在連家都不想回了,“我媽媽發瘋的時候,真的是太可怕了,我覺得這個家都沒法呆了。”
荀焱說,長期的單身生活,可能會使被動單身者因為自卑而封閉自己,不願與人交往,但是這樣就會使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受影響,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尹紅婷說,長期單身的人會對親密關系有不安全感,導緻人際交往,特别是異性交往時界限的過度敏感、防範心理過重,家庭内外親密的關系遭到損傷。由于親人朋友會關注單身者的婚姻狀況,有可能會被單身者列為減少交往頻率的人,導緻支持系統受損。使其交往能力進一步下降,找到合适伴侶的可能性進一步減少。
症狀三
湘先生已經38歲了,但是自理能力很差,因為母親對兒子的照顧非常無微不至,控制得也非常多。湘先生對婚姻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但自己的個性又不成熟,思想相對簡單,人際交往能力差。長期單身生活,讓他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傾向,他曾找心理咨詢,服用抗郁藥物,當内心有壓力的時候,會自言自語,大聲地對鏡子斥責别人等。
尹紅婷說,自己的同學和同事都開始成家立業,有兒有女,而自己卻還一個人漂泊,沒有一個自己的小家,本身就是一種壓力,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承受很多來自外界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因為是來自外界,他們無法控制,而這些外界的壓力導緻他們無法真正專注自己的需要,自己沒有結婚不再是自己個人的事,有時成為了家庭的恥辱,成了對父母的不孝,成了親朋好友的負擔,這樣的壓力無從排解,工作的成功,事業的成功都無法達到讓父母或自己最親近的人減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久而久之,他們就容易因此失眠、焦慮、抑郁等。
症狀四
林先生今年33歲了,是一家IT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大學期間談了一個女朋友,兩人相戀四年,正當林先生準備向女朋友求婚時,誰知女朋友告訴他自己已愛上了别人。林先生因此遭受很大打擊,甚至曾經想到過死。
從此,林先生對愛情、婚姻都失去了信心,于是抱着遊戲人生的态度與不同女孩交往,用他自己的話說,什麼愛情、婚姻對于現在的他都沒有任何意義。
荀焱說,當被動單身者的内心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時,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會走向另一個發洩極端,經常呼朋引伴帶着宣洩性質地瘋,但是内心并不快樂,有的甚至會性伴多且紊亂。
有專家指出,現在的單身族因為早已脫離父母為主體的家庭,又長時間未能進入與伴侶組成的新家庭,因此很容易出現缺少責任感、不願意承擔相對社會責任的情況。有的人以一個高尚的名義選擇單身,很可能就是内心對承擔責任懷有恐懼。不需要負責任的另一個極端就是缺少約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