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冠絕古今的唐詩

冠絕古今的唐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20:49:45

冠絕古今的唐詩(唐詩何以獨步古今)1

如果人類可以穿越時光,那我一定要去盛唐。我要陪張九齡看海上生明月,聽王維唱陽關三疊,站在祖詠身邊望終南餘雪。我還要随王之渙登上鹳雀樓,聽王昌齡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壺,請求李白帶我去長安市上飲酒,幫助漂泊西南的杜甫漫卷詩書。在夜來風雨之後,同孟浩然一起擔憂花落知多少。煙花三月下揚州。姑蘇城外,張繼已經和我相約楓橋。

――題記

詩曰: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

——杜甫《戲為六絕句》

唐朝在公元618年建立,八年之後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鎮壓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退居二線。在中國的曆史舞台上,唐太宗李世民開始領銜主演。

李世民當上皇帝的過程和他老丈人隋炀帝如出一轍。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奮發向上,就會被後人看作第二個楊廣。魏征等人看準了李世民這種心态,經常和他擡杠。李世民氣得回到後宮撞牆,久而久之骨質增生,額頭兩邊象長了角一樣。從此頭上長角成了帝王的标準像。

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即公元627年改元貞觀。初唐四傑都誕生在貞觀年間,駱賓王誕生在貞觀元年,五年之後盧照鄰誕生。貞觀二十三年,王勃和楊炯同時降臨人間。就在這年五月,終南飄雪,天下缟素,千古明君之首的唐太宗被方士忽悠,服食中國曆史悠久的假藥仙丹中毒,年僅五十就永垂不朽,不能再為人民服務。帶走一個偉大的皇帝,送來兩個傑出的才子,上天也是大唐的粉絲。

唐朝進士考試不糊名,也就是說如果朝中有人,完全可以打招呼走後門。不過當時擔任考官的通常是德高望重的大臣,一般不會做得太過分。那時每榜錄取的進士很少超過三十人,所以每個進士的家世背景、作品人品甚至飲食習慣都會被人肉搜索,毫無秘密可言。每年出版的《登科記》都是當年的圖書銷量冠軍。主考官要是讓人抓住把柄,很可能身敗名裂,著名詩人宋之問甚至因此送了性命。

既然考試不完全取決于臨場表現,舉子自然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争取印象分。最常見的就是行卷,即把自己比較得意的詩文抄錄幾份獻給有名望的大臣。如果能夠得到這些大臣的賞識推薦,那麼你就可以提前準備慶功宴。還有一種方式是拉幫結派互相聲援,為首的“棚頭”就是舉子領袖,誰也不敢怠慢。詩風清雅恬淡的劉長卿在中進士前就曾做過棚頭,拎着實名制菜刀威懾主考。

駱賓王自負雄才,不屑于這麼做,既不行卷也不加入學生會。結果果然沒有出現意外,考官臨場打瞌睡,沒能睜開慧眼識英才。

古代詩人多數都是陶淵明的信徒,他們并不想進官場勾心鬥角。可是不做官就沒有俸祿,沒有俸祿就無法養家糊口。那些對你寄以厚望的人,見你不能給他們帶來好處,還可能對你進行諷刺挖苦。思想徜徉在最美的詩鄉,身體卻停留在最髒的官場,這是古代詩人最糾結的地方。

失望的駱賓王不好意思再依賴韋明府,回到老家義烏拉贊助。得到家鄉父老資助後駱賓王又回到山東侍候母親。他在幾年之後再次進京追求功名。這一次比較幸運,他的文才打動了唐太宗之弟道王李元慶。駱賓王終于實現了父祖的心願,成了王侯的座上賓。後來駱賓王反感武則天,很可能和道王對他的禮遇有關。

當時朝廷規定王府屬官任期不得超過四年,以防他們和主人結黨生變。駱賓王任滿後道王本想推薦他做官,但他下決心歸隐田園。這次回山東在家停留了很長的時間,駱賓王已經對功名心灰意冷。可是老母多病,窮困潦倒,幫人寫墓志銘的收入還不錯,但有錢請他寫墓志的多半是西門慶這樣的當地土豪,你必須把他們的欺男霸女說成睦鄰友好,遺臭萬年說成留芳千古。

駱賓王不甘心自己的才華随土豪一起埋沒,寫信向以愛才著稱的大臣劉祥道求助。在劉祥道鼓勵下,他再次踏上求職路。少年才子江湖老,年近五十的駱賓王騎着瘦馬走在夕陽古道,聽到枯藤老樹上昏鴉在叫,恨不得自己有把鳥槍在手。

這次可能是因為劉祥道關照,他通過了對策考試,朝廷讓他做了奉禮郎。後來李賀也做過這個和孫悟空的弼馬溫一樣的小官。這個官小到什麼程度呢?比我們通常說的九品芝麻官還小,因為它是從九品上。這麼說吧,您要是個愛面子的人,做這樣的官你都不好意思印名片。

駱賓王做奉禮郎這一年非常關鍵,當時初唐四傑基本都在長安。那時長安的城市規模和常住人口也就相當于現在東南沿海的一個縣城,他們應該見過面。駱賓王五十歲,那麼盧照鄰應該是四十五歲,已經染上半身不遂之類的嚴重風疾,住在長安附近太白山。王勃二十六歲,因為殺人被逮捕法辦,适逢天下大赦死裡逃生,正準備去看望受他牽連貶官交趾的父親。和王勃同齡的楊炯還在準備制舉考試。

王勃怎麼會殺人呢?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這又得從頭說起。

四傑之中,以王勃的家族最有名望。

王勃的祖父文中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雖然不到四十就去世,但是門生故舊遍天下,溫彥博杜如晦房玄齡魏征李靖等唐初著名将相都曾拜他為師,和他過從甚密。王通的弟弟王績自号東臯子,也是著名文人。他在十五歲的時候去長安拜見隋朝名将楊素,被在場公卿稱為“神童仙子”,口若懸河語驚四座。王績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野望》當時家喻戶曉。

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王家堪稱神童世家。王勃的哥哥王勮同樣是位天才少年,二十歲就已經考中進士,做過鳳閣舍人。有一次唐高宗同時冊封五位皇子為王,可是負責主持儀式的官員卻忘記準備诏書。滿朝文武都到齊了才發現這個疏漏,幾位宰相相顧失色。王勮叫大家稍安勿躁,他找來五個書吏,備好紙筆由他口述。五篇诏書不但完成及時,而且辭采典麗,在場文武百官歎為觀止。王勮後來官至天官侍郎,可惜在武則天做皇帝時受牽連被處死。

王勃當然更是神童,六歲開始寫文章,“構思無滞,詞情英邁”。九歲撰十卷長文指出顔師古《漢書》注釋的錯誤。十五歲時上書前面提到的劉祥道,反對征伐高句麗。劉祥道覺得他滔滔雄辯文采斐然,立刻上表推薦。王勃随即對策高第,被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學士。

王勃到了王府之後,很快就和王子王孫們混熟,經常跟他們一起上街喝酒泡妞。當時長安流行鬥雞,王勃心血來潮代表沛王的雞向英王的雞下戰書。出自王勃的文字自然廣為傳抄,不幸被唐高宗李治看到。李治奈何不了武則天這個悍婦,但對付王勃綽綽有餘,下旨把王勃逐出沛王府。

唐朝皇室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優待文人,這是唐詩繁榮的重要原因。鹹亨三年,可能經過幾個親王說情,王勃做了虢州參軍。虢州就是現在的河南靈寶。不長記性的王勃再次惹禍,他私藏了一個逃跑的官奴。當時私藏官奴是重罪,他聽說有人準備舉報,竟然讓人把官奴殺害掩埋,試圖瞞天過海。這一次大家都以為他死定了,很多人已經從好友名單裡删除了王勃的名字。沒想到王勃命大,适逢天下大赦,他再次逃過一劫,但他父親王福疇受牽連被貶為交趾令。他這次南下就是去現在的越南河内省親。

當時王勃雖然隻有二十出頭,但已經是文壇“四傑”之首,才華橫溢,聲名狼藉。他從長安南下,因為已經不是官員,他不能利用驿站,隻好住在破舊的小客棧或農家的柴火間。有時早上睡得正香,突然感到天搖地晃,原來是母豬或小牛在床腿上蹭癢。此時他最想寫的詩肯定是樂府舊題《行路難》。

在被趕出沛王府之後他去過一趟劍南。四川在劍門以南,所以唐朝稱為劍南。長安到劍南其實隻是山高路險,實際距離并不遠,而去交趾往返需要兩年。那時長江以南在大家眼裡已經是江南瘴疠地,過了梅嶺就是天涯海角,把你流放到交趾,基本上就是沒打算讓你活着回去。想到父親有可能被自己害死在異地他鄉,王勃後悔自己的年少輕狂。

現在越南和新馬泰是好去處,連村幹部都普遍到此一遊。但在王勃的時代,這裡隻是帝國最南端的領土,據說熱得吃燒烤不用生火,叢林裡的蟒蛇長得像座浮橋,可以橫跨河流。王勃一路上信馬由缰東遊西逛,希望父親能在他到達交趾之前結束流放。這天他來到洪州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當時贛南的梅嶺是從北方到嶺南的必經之路,他明顯偏離了方向。到了南昌自然要登臨天下聞名的滕王閣。此時是高宗上元二年秋天,他風塵仆仆地來到滕王閣下,卻被幾名帶刀軍士擋在樓前。

王勃憤怒質問:“重陽節不讓遊人登樓,什麼人這麼霸道?”

軍士見他是個說官話的外地書生,根本不搭理他。旁邊一個中年儒生告訴他,洪州都督閻伯嶼正在樓上大宴賓朋,所以禁止遊人靠近。

王勃一聽大笑。他對軍士說:“閻都督是我朋友。你們還不上去通報?”

值勤的軍士将信将疑。

閻伯嶼今天請客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慶祝他主持的滕王閣整修工程順利完成,二是炫耀他女婿吳子章的才能。他讓吳子章預先寫好一篇《滕王閣賦》,經他潤色後準備在宴會上當場宣讀。

酒過三巡,正當閻伯嶼準備把女婿隆重推出的時候,值勤的軍士報告樓下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心情不錯的閻伯嶼同意讓來人上樓。

王勃上來之後,在座卻無人認識。

閻伯嶼問:“閣下是?”

王勃拱手道:“在下龍門王子安。”

這話立刻引起一陣騷動。在場賓客多是文人雅士,王子安王勃的名字在當時絕對是如雷貫耳、皓月當空。平生不識王子安,便稱文人也枉然。

閻伯嶼聽說來者是王勃,暗暗為女婿擔心。不過他還是心存僥幸,就算你王勃才高八鬥,即席賦詩還行,讓你當場作賦,未必是我早有準備的女婿對手。作賦需要用到大量的典故,而地球人都知道王勃寫東西習慣用被子蒙着頭打腹稿。王勃是天下第一才子,如果自己的女婿能趁此機會把他壓倒,那可比加官進爵更光宗耀祖。想到這裡,閻伯嶼主動挑起作賦的話題。

“原來是王公子,久仰大名。今天是重陽佳節,也是本官重修滕王閣順利完工的日子。我們正想找位你這樣的才子撰文紀念這件盛事。”

“好說,不過您先讓我吃飽喝足。拿酒來。”

王勃在閻伯嶼身邊坐下,開始旁若無人地大吃海味山珍。這次出門為了省錢,他一路上隻能吃路邊攤。看見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他壓根沒想起陶淵明。

閻伯嶼認定王勃在趁機打腹稿,趕緊叫人把紙筆備好。

王勃左手拿着雞腿,右手接過毛筆。

雖然是閻伯嶼主動邀請,但他見王勃毫不謙讓,不免有些生氣。他借口需要休息躲到隔壁,吩咐幕僚把王勃寫的文章逐段背給他聽。吳子章也跟過去服侍。

當聽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廬”時,閻伯嶼對吳子章說:“這是老生常談。王勃号稱才子,看來也不過如此。”

接着是“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吳子章開始緊張。閻伯嶼也有些不安。

随後是“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閻伯嶼安慰吳子章:“這兩句寫得不錯,但到目前為止,他最多和你平起平坐。”

可是在聽到接下來的兩句之後,閻伯嶼立刻翻身坐起。他知道大唐最好的文章之一即将誕生,他要趕去見證曆史。

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想起自己一路風塵,接着寫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轉念自己雖然名滿天下,其實一事無成,所以他勉勵自己。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滕王閣序》傳到京城,王勃的名聲如日中天。另一位和他同年出生的才子很不服氣,他就是在“初唐四傑”中緊随其後的楊炯。楊炯一向認為王楊盧駱的排名錯亂颠倒,聲稱“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楊炯不服王勃,也不是妄自尊大。唐朝有一種專門針對神童的考試叫童子科,參加考試的兒童要求年齡在十歲以下。楊炯是四傑中唯一通過這種考試的人。他後來又通過了制舉考試,“天子自诏曰制舉,所以待非常之才焉”。以評鑒人才著稱的大臣裴行儉在四傑之中也最看好楊炯。

王勃的詩歌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而楊炯的代表作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阙,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兩相比較,很多人認為楊炯的詩更勝一籌。王勃詩中隻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比較突出,意境其實還不如他的五絕《山中》。

長江悲已滞,萬裡念将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而楊炯的詩幾乎每一聯都是名句,他可以說是唐朝邊塞詩的開山祖師。

除了文采不相上下,楊炯還和王勃同樣恃才傲物盛氣淩人。他把文武大臣比作“麒麟楦”,諷刺他們虛有其表,就象驢馬披着畫皮冒充麒麟。楊炯後來做了盈川也就是現在的浙江龍遊令,就以嚴酷著稱。

當地官員半數以上被雙規,經常有人在牢裡躲貓貓發生意外。幾年之後四十出頭正當盛年的楊炯莫名其妙死在任上,極有可能是仇家懷恨在心報複殺人。

王勃離開洪州後繼續南下,年底到達嶺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廣州坐船前往交趾,在途中遇見驚濤駭浪,明月不歸沉碧海,死時年僅二十七歲。

消息傳到長安,楊炯深感痛惜,他發現自己對王勃的嫉妒已經煙消雲散,所以欣然同意為王勃的文集作序。他批評初唐文風“骨氣都盡,剛健不聞”,高度肯定王勃撥亂反正的功績。

被《滕王閣序》打動的人還有下旨把王勃趕出沛王府的唐高宗李治。據說他看完《滕王閣序》後想重用王勃,可是卻傳來王勃遇難的消息。他經常讀《滕王閣序》,每次讀完都感歎王勃的才氣,可惜王勃的英年早逝,但是從不認為自己是罪魁禍首之一。

初唐四傑有幾大共同點,小時候都是神童,都在王府做過侍讀學士,幾乎都坐過牢,最後都不得好死。王勃在《夏日諸公見訪詩序》中說:“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氣。”這段話幾乎是四傑的寫照。盧照鄰一生病痛纏身以緻後來不能為官,幹脆自号“幽憂子”,最後投水自盡。“幽憂”指深切的憂思,駱賓王在《在獄詠蟬》詩序裡也提到這個詞。

駱賓王因為寫作長詩《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名揚天下,得到大臣裴行儉的賞識。這個裴行儉是個烏鴉嘴,他斷言初唐四傑都難得善終,結果被他不幸言中。駱賓王在做了幾任主簿之類的小官後,将近六十歲的時候竟被逮捕下獄,罪名是監守自盜。他在牢裡寫了《在獄詠蟬》為自己申辯,此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連用多個典故。本書引用的都是名家名篇,所以對典故的解釋一切從簡。總之西陸指秋天,南冠指囚徒,玄鬓指透明的蟬翼。《白頭吟》是樂府曲名,古人常用來為自己喊冤。“那堪”有的版本寫作“不堪”。“那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意思是自己清正廉明,卻無端被人誣陷。

這次坐牢讓駱賓王對武則天更加反感。你武則天号稱知人善用,卻把我這個文壇領袖關在牢中。你不把我當人才,我就給你搞破壞。

出獄之後,駱賓王去幽燕一帶軍隊幕府短暫栖身,對武則天的不滿與日俱增。他用《易水送人》表達自己慷慨赴義的決心。

此地别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不久駱賓王被調往浙江臨海,那裡靠近他的家鄉義烏,但駱賓王卻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途經揚州的時候,遇見了英國公李勣的孫子徐敬業。李勣就是評書裡的徐茂公,入唐後賜姓李。徐敬業認為自己是大唐開國功臣之後,世受國恩,對武則天偷吃唐果很不滿,在揚州起兵造反。駱賓王為他寫下著名的《讨武曌檄》。

和王勃繼承了家族的天才相反,徐敬業顯然沒有遺傳到祖父的軍事才能。起義很快失敗,但是駱賓王的檄文卻千古傳誦。駱賓王後來下落不明,很可能和徐敬業一樣死于亂軍之中。

《讨武曌檄》和《滕王閣序》堪稱雙壁。駱賓王的文采到了連敵人都佩服的地步,據說武則天看到檄文中的“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驚問“宰相怎麼能錯過這樣的人才?”

這兩篇文章的寫作時間相差不到十年,十年之内接連誕生兩篇足以光耀千古的強文,宣告大唐帝國武功之外,文治也大功告成。

駱賓王的死還有其他說法,流傳最廣的是靈隐為僧說,事出唐人孟棨的《本事詩》。據說揚州兵敗若幹年後,流放江南的詩人宋之問去靈隐寺遊玩,口占一聯。

鷹嶺郁岹峣,龍宮鎖寂寥。

可是怎麼也想不出下一句。這時禅床上有個老和尚自言自語。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有了老和尚的提點,整首詩順利完成。當晚宋之問在驿站反複吟詠,覺得老和尚的兩句詩畫龍點睛,決定改天再去請教這位高僧。可是當他重訪靈隐的時候,老僧已經不知去向,詢問其他和尚才知道原來續詩者竟是大名鼎鼎的駱賓王。

這個傳說廣為流傳,其實并不可信。宋之問和駱賓王是朋友,不太可能相見不相識,而且宋之問貶官江南是武則天去世以後的事,那時朝野已經把駱賓王當作英雄,如果他還健在,肯定會引起轟動。不過也有人認為駱賓王繼續潛逃是已經心灰意冷,不想再回到滾滾紅塵。

初唐四傑因為恃才傲物,飛揚跋扈,當時以及後來很多人對他們評價不高。杜甫一聲斷喝之後,再也沒人胡說八道。

原文:李曉潤《唐朝演義》(節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