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是什麼意思

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11:27:51

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是什麼意思? 學習一定要善于思考多總結,要相信得思考者得天下今天上完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這節内容,在課堂上講解的小結,稍加整理寫出來,希望對學會計的有緣看見的人有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是什麼意思(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各知識點思考與小結)1

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是什麼意思

學習一定要善于思考多總結,要相信得思考者得天下。今天上完初級會計實務固定資産這節内容,在課堂上講解的小結,稍加整理寫出來,希望對學會計的有緣看見的人有用。

一、固定資産的概念:特征強調兩點,即持有目的、使用時間長。概念裡還有一個前提征特是有形資産,固定資産中的固定兩字可以理解成使用過程中能保持實物形态的。所以實際上固定資産的概念裡是三個特征。即1、實物資産2、持有目的是為了使用或出租不是為了銷售和投資3、使用時間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舊會計制度以及實際工作中關于固定資産的特征還包括單位價值比較高的這個特征。但因單位價值比較高是一個模糊概念,對不同企業來說價值高低的理解的是不同的,因而固定資産定義上不再保留這個特征,把決定權留給企業,換句話來說使用時間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工具也是可以列為固定資産核算的,但實際工作中沒有人會這麼做的。因為固定資産明細賬建賬與核算都有點麻煩,會加大工作量。在滿足會計信息使用條件下,隻要是單位價值低或使用時間短的實物資産列都為低值易耗品,甚至直接計入當期捐益,會計上不作實物進行收發存核算。

另對概念的把握一定要注意持有的目的是為了使用或出租,不是為了出售和投資。

二、固定資産分類:可以理解為各種狀态的明細。值得關注的是其中生産經營用的固定資産才可以抵扣進項稅,非生産經營用(如福利)的固定資産的進項稅是不可以抵扣的,如果用途在兩者之間切換,就會涉及進項稅要轉出或轉入抵扣的情況。同理,存貨用途改變也一樣有這樣的涉稅問題處理的。

三、固定資産的取得:按曆史成本計量。對資産采用曆史成本計量:取得某項資産達到預定狀态前發生的必要的由企業承擔的支出要計入該項資産成本中,并且資産隻要實物不減少,則賬面餘額不會變。對這個概念要掌握好的四個關鍵點:1、前:隻有是達到預定狀态前的支出才能算入資産成本。如固定資産修理費用不能算入資産成本;為構建固定資産發生的借款利息費用在完工達到使用狀态前要算入資産成本,完工達到使用狀态後不能算入; 2、必要:也就是不是為取得某項資産的任何支出都算入資産成本。如采購資産的差旅費可以說是為了取得資産發生的費用,但不是取得資産的必要費用,即不出差一樣可以取得該項資産,所以差旅費用不計入資産成本;如材料入庫後的倉儲費用不能計入資産成本中,但采購材料入庫前中途發生必要的倉儲費用要計入材料成本。3、由企業承擔的:如果存在取得資産時支出了某項墊付款或可抵扣的稅費等雖然要由企業支付但費用實際不是由企業承擔的支出,不能計入資産成本。4、曆史成本:不隻稱為成本,而是叫曆史成本計量是因為采用曆史成本原則計量的資産隻要實物不變則其賬面餘額就不會變。期末其在報表中報送的是賬面價值,賬面價值由其成本減其備抵科目餘額确定。   

三、固定資産折舊:要理解為固定資産在使用過程中價值的減少,本質是價值的轉移,轉移到哪裡去?按受益原則核算。如生産用的轉移到制造費用後轉入生産成本構成産品成本,即轉移到資産去了,經濟利益實際沒有流出企業;銷售部門的是為銷售服務的,但因為沒有明确的承載對象,所以計入當期費用即銷售費用沖減當期利潤,表現為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折舊方法中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及年數總和法在計算折舊時從一開始就要用到預計淨殘值,或說計算的基礎都是使用應計折舊總額(原值-預計淨殘值),平均年限法是将這個折舊總額平均分攤到各年中;工作量法是将這個應計折舊總額攤入到預計工作總量的每一個工作量中,即先算出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再乘以當月工作量即是當月的舊舊額。年數總和法是把折舊總額乘以逐年下降的折舊率,該折舊率等于當年起始時尚可使用年限除以各年尚可使用年數總和,就注定了各年的折舊率之和等于1,折舊總額不變,折舊率随着各年尚可使用年限的下降而遞減,這種方法就展現為把折舊總額逐年遞減的分攤到各年裡。而雙倍餘額遞減法中的前幾年的計算是不會用到預計淨殘值的,實際上前N-2年折舊的計算才能叫雙倍餘額遞減法。雙倍餘額遞減法的意思是用雙倍折舊率乘以逐年下降的固定資産淨值。其中雙倍的意思是雙倍折舊率,這個雙倍是相對沒有考慮淨殘值的情況下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來說的,如固定資産可使用年限為5年,則沒有淨殘值情況下平均年限法的年折舊率為五分之一,現在雙倍餘額遞減法就是五分之二。其中餘額的意思指的是固定資産淨值,等于原值減已提折足額。因為折舊率不變,而固定資産淨值會随着每年計提的折舊額不斷增加而逐年下降,展現出每年的折舊額逐的下降。但這種方法要注意最後兩年改為平均年限法,也就是最後兩年把還沒有計提的折舊額均均分攤。預計淨殘值到最後兩年才會用到。 

關于折舊的範圍要從兩個角度理解。一、從空間角度要這麼記:但凡屬于企業的固定資産如果不是土地也沒有計足折舊的,就都要計提折舊,反之就不用計提。所以經營租入的固定資産因為不是企業的固定資産不能計提折舊,經營租出的固定資産仍是企業固定資産要計提折舊;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産本質是融資分期付款購買,視為企業資産,要計提折舊,反之融資租出固定資産實際是分期收款銷售,不再是企業固定資産,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産更新改造期間不計提折舊,是因為所謂的更新改造是用原固定資産作為成本的一部分構建另一項全新的固定資産,當轉入工程狀态時,原固定資産已不再存在于固定資産賬目下,雖仍是企業資産但已不是固定資産了,既然不是處在固定資産賬目下,當然就不用計提折舊了。二、從時間範圍上看,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産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開始;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産當月仍計提折舊,下月不再計提。值得注意的是折舊年度是從取得固定資産次月起開始計算的,如2019年9月取得的固定資産,第一個折舊年度是從2019年10月開始計算,即2019年10月-2020年9月,第二個折舊年度是2020年10月-2021年9月,如果求2020年的折舊額,則第一折舊年度占三個月,第二個折舊年度占9個月。若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是沒有影響的,這個折舊年度的提法沒什麼用的,因為平均年限法每個月的折舊額是一樣的,但是折舊額逐年遞減的加速法即雙倍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是有影響的。

四、固定資産的後續支出。所謂的後續支出指的是取得固定資産後在持有期間在固定資産上發生了支出。企業會計準則的固定資産後續支出核算原則是:要麼資本化要麼費用化。一、資本化。後續支出能明顯延長原固定資産的壽命和改善原固定資産性能的,一般用詞叫更新改造或改擴建,這種後續支出要資本化處理,就是将支出計入固定資産成本,本質是把原固定資産賬面價值加上後續支出共同作為成本一部分構建全新固定資産,所以核算上和自建自營固定資産是一樣的,先将原固定資産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後續支出也計入在建工程,完工後将在建工程歸集到的成本轉入固定資産。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構建過程中從原固資定資産中拆解下部件,則要把拆解的部件的賬面價值要沖減在建工程,因為後續支出資本化時是先将沒有拆解過的原固定資産賬面價值全部轉入了在建工程,現在有部件拆解下來後,當然要将拆解下來的部件的賬面價值沖減在建工程,至于拆解下的部件處置的損益是不會影響新固定資産成本的,若有淨損益計入營業外支出或營業外收入。

五、處置固定資産。所謂的處置固定資産是指企業有計劃的有準備的或有意識的把固定資産清離企業。可以是報廢毀損或捐贈(不以逐利為目标),也可以是出售或轉讓投資(以逐利為目标)等方式将固定資産清理出企業。

對固定資産處置一定要用“固定資産清理”進行核算。固定資産清理是在處置固定資産的核算中每個分錄都要用到的。如何理解這個科目要把握好。本質上來說它是一個資産類科目,但不需要從會計要素即資産角度去理解它。這個科目存在的意義是在清理過程歸集各種經濟利益的流出與流入。當企業要處置固定資産時,有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相當于會形成費用一樣(實際上不是費用),固定資産清理象費用一樣要記在借方;當有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相當于形成收入一樣(實際上不是收入),固定資産清理要記在貸方。所以第一步将固定資産轉入清理時,固定資産的賬面價值這麼多的經濟利益會離開企業,固定資産清理要記在借方,處置過程中發生清理費用,也是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固定資産清理記在借方,流出了什麼就貸什麼。當取得售價、殘料回收、賠款等經濟利益流入時,固定資産清理記在貸方,流入了什麼就借記什麼。清理完畢,如果固定資産清理的餘額如果在借方,代表是處置固定資産有淨流出,形成虧損。如果餘額在貸方則表示有經濟利益淨流入,形成收益。清理完畢要把這個淨損益轉入資産處置損益(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不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

六、固定資産清查。

1、固定資産盤虧的核算過程依舊和現金清查與存貨清查一樣通過“待處理财産損溢”核算。分為審批前和審批後處理。審批前調整賬項,使得賬實相符,同時如果不是自然災害造成的盤虧,已抵扣過的進項稅要按賬面價值與原值的比例部份将進項稅轉出。審批後,扣除賠償及殘料回收等經濟利益流入,淨虧損計入營業外支出。

這裡應該要花點工夫理直對待處理财産損溢這個科目的理解,它和固定資産清查一樣其實都是資産類科目,本質就給清查中發現盤盈或盤虧的資産在處理确定損益前換個名字的過渡科目,所以屬于資産,但不用這樣去理解思考它。清查發現盤盈與盤虧實際就是有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企業。當盤虧時,資産的賬面價值流出企業,經濟利益減少相當于會形成費用損失一樣,在不明确盤虧的原因前無法追責定損,當然不知道形成的是什麼費用與損失。所以審批前要幹的事就是使得賬實相符,盤虧資産,即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記入過渡科目“待處理财産損溢”的借方(可以理解成盤虧造成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會形成費用或損失,記在借方)。審批後,将待理财産損溢結平,記在貸方。當處理時有殘料回收或賠償時,導緻經濟利益淨流出實際沒那麼多,形成的費用與虧損就應扣除這部份經濟利益的流入記入相關費用或損失科目。一般來說這個确定的經濟利益淨流出若是因為管理不善造成的或定額内損耗的記入管理費用,如果是因為不可抗力因素或非企業内部管理因素引記的記入營業外支出。反之盤盈資産時,審批前應當調整賬項使得賬實相附,賬面上資産增加,就是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相當于有形成收益一樣,記入待處理财産損溢的貸方。查明原因後,作出審批結果,扣除要歸還的經濟利益,偶然利得記入營業外收入(如現金),存貨盤盈的一大原因是收發計量錯誤,實際是因為管理原因造成收益,不應列入收益,同時考慮到存貨存在定額内損耗的盤虧是列為管理費用的,出現更少的盤盈存貨是不是考慮和利息收入沖減财務費用一樣沖減管理費用。

2、值得注意的固定資産盤盈的處理并不通過待處理财産損溢來核算。

固定資産盤盈應作為前期差錯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而原會計制度是作為當期損益的。之所以新準則将固定資産盤盈作為前期差錯進行會計處理,是因為企業無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盤盈的可能性極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業出現了固定資産的盤盈必定是企業以前少計漏計或會計上提前報廢了固定資産而産生的,應當作為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處理,即視為以前年度的行為引起的。有人可能會問,那不能是今年的行為引發的嗎?也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這個就不去明确分析了,更加主要的是因為列為前期差錯還有可以防止企業在盤盈固定資産方面人為控制調節當年報表利潤的可能性。

其賬務處理依然分報批前和報批後,報批前調整賬項使得賬實相附,并按稅法規定計交所得稅。報批後,将以前年度損益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分利潤”

 (1)審批前:根據重置成本及新舊程度确定價值記增固定資産并列為過去年度利

 借:固定資産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同時:計交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兩個分錄可以合并好些。

(2)審批後:将以前年度損益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分利潤”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另外:按企業實際情況,需要補提盈餘公積的要補提(不是說盤盈固定資産造成往年利潤增加就要補提法定盈餘公積,如企業連年虧損,企業本來就沒有計提盈餘公積。反之若盈利就應當補提)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盈餘公積

兩個分錄可以合并。

七、固定資産減值:在資産負債表日發生可能減值迹象時,要計算其可回收金額,比原賬面價值要低時,要計提準備,将賬面價值沖減至可回收價值。為什麼是資産負債表日?因為會計是提供會計信息的,要提供可靠的有用的會計信息,資産應當提供賬面價值而不是賬面餘額,因而在資産負債表日要評估資産的賬面價值,在一個會計年度裡,最少應當年末開展一次,固定資産隻有發生明顯的減值迹象時才幹這個事。

賬務處理上和存貨減值處理差不多,計提減值時造成的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形成的損失也是計入資産減值損失。但不同的在于:

計提時反映資産價值減少使用的科目不同。分别是固定資産減值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

計提的減值不可轉回。存貨減值計量方法是采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熟低法,是用變動的可變現淨值與不變成本進行比較,誰低賬面價值就是誰。代表着,存貨賬面價值最高是成本,且往期計提過的存貨減值價格回升至成本價以内都是可以轉回的。

固定資産減值計量方法是用計算出的可回收金額與計算前固定資産的原賬面價值進行比較。當可回收金額低于原賬面價值時,計提減值,讓新的賬面價值變成計算出的可回收金額,也就是說新的賬面價值隻能不斷變低,不會變高。所以固定資産計提的減值是不能轉回的。之所以這樣設計,不允許轉回固定資産的減值,一來是因為固定資産正常市場條件下一般價值是下降的,二來更加是為了防止企業某年計提減值某年轉回對各年會計利潤進行人為操控調節。而存貨因為正常情況下壽命在一個會計年度内,要調控利潤沒有太多的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