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過敏性疾病日益增多,症狀也愈發嚴重。對于嬰幼兒來說,過敏是一種“難以言表”的痛苦。過敏時,孩子的口腔、皮膚會呈現出紅疹、瘙癢、潰瘍等明顯症狀,一些隐蔽的過敏還會引起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不良反應。一般情況下,在純母乳喂養階段,過敏發生率相對較低,但當孩子開始吃第一口“飯”,過敏的概率就增加了。那麼,嬰幼兒的輔食添加有哪些注意事項?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又該如何應對呢?
資料圖片:嬰幼兒添加輔食遵循從少到多、從稀到稠等原則。
食物過敏會引起全身反應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幼兒添加輔食的年齡從6個月開始,遵循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一種到多種的原則進行添加。但是,嬰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我國建議添加輔食時間為4-6月齡。
在添加輔食過程中,有的孩子會出現過敏現象。過敏的發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其機制是對變應原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導緻出現一系列後續的免疫反應,包括各種細胞因子和抗體,其中抗體又分為速發型過敏反應抗體、遲發型過敏反應(食物不耐受)抗體。
速發型過敏反應一般在遇到過敏原30分鐘-2個小時出現症狀,比如急性荨麻疹、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等。遲發型過敏反應則引起全身的反應,涉及消化、皮膚、神經、精神、呼吸、肌肉骨骼、泌尿生殖、心血管系統等。
哪些類型的食物容易引起過敏?一是大分子蛋白類食物,由于孩子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添加大分子蛋白類食物的時候更容易發生過敏;二是小部分水果,因含有較多的植物組氨酸,可以分解成組胺,造成皮膚黏膜過敏,特别是口腔黏膜和胃腸道黏膜,部分孩子食用水果以後就會出現口唇皮膚過敏或導緻腹痛、腹瀉。
輔食添加要注意9大事項
怎麼添加輔食才能夠更好地預防食物過敏?建議遵循以下9點。
添加輔食時間是17-26周。不要早于17周,過早添加更容易導緻過敏;不要晚于26周,孩子的味覺缺乏刺激,導緻挑食、食欲不佳。
添加輔食要從谷物開始。谷物不容易引起過敏,特别是大米制成的米粉,然後是小麥,其次是水果、蔬菜,再次是肉類。
1歲之内不添加雞蛋類食品。雞蛋蛋白是最容易引起過敏的蛋白質之一。
1歲之内不添加鮮牛奶。由于鮮牛奶中蛋白分子大,酪蛋白含量較多,不容易完全消化,更容易導緻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
漿果類水果易引起過敏。容易引起過敏的水果主要是漿果類水果,包括西紅柿、草莓、葡萄、橘子、橙子、猕猴桃等,最适合孩子吃的水果是蘋果、梨、香蕉。
禽肉過敏概率最低。肉類食物中,首選禽肉,次選豬肉,再次是羊肉,過敏概率最高的是牛肉。建議給孩子最初添加的肉類從雞肉開始,食用2個月後再添加其他肉類。
10月齡後添加海鮮。海鮮的過敏概率較高,尤其是貝類、鮑魚、蝦類等。
每種食物連續添加3天。如果孩子出現皮疹、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立即停止添加輔食,1周後再考慮嘗試。如果類似情況再次出現,則說明孩子很可能對此種食物過敏,暫時不考慮添加此種食物。此外,孩子拒食也是過敏的一種反應。
母乳過敏需暫停母乳喂養。母乳作為一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個别孩子也會出現過敏的現象。如果出現母乳過敏,一定要選用水解配方奶粉替代母乳。不要認為母乳最有營養而強加給此類孩子,如果母乳攝入時間長,累積量大,對孩子也是慢性損害。
哪些情況需要排查過敏原
對于食物過敏,最好的預防就是避免攝入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遇到以下情況,孩子需要排查過敏原,包括:6個月之内患過2次肺炎或者支氣管炎;1歲之内患過3次肺炎或者支氣管炎;大面積濕疹或者濕疹反複發作;1歲左右出現下颌抖動、全身或者部分不自主抖動;反複打嗝、排氣、腸絞痛、腹瀉或者便秘;2歲之内出現張嘴睡覺或者打呼噜;3歲之内出現過高熱驚厥。
家長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适合孩子的過敏原檢查項目。一是過敏原IgE(免疫系統蛋白)檢查,檢查項目主要有食物、空氣、環境、花粉、動物毛發等。對于過敏嚴重、有速發表現症狀的孩子,可以考慮抽血做全項目的檢查。二是IgG(食物不耐受)檢測,分為14項、90項兩種。14項檢測包括牛奶、雞蛋、小麥、大米、大豆、玉米、蝦、牛肉、雞肉、鳕魚、螃蟹、豬肉、蘑菇、西紅柿;90項檢測包括糧食類、肉蛋類、奶制品類、調料類、海鮮類、蔬菜類、水果類、堅果類、巧克力類和酵母類。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食物過敏和抽動症、多動症、孤獨症等神經精神疾病存在着共病的關系,選擇正确喂養孩子的方式、正确的飲食觀念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文:許鵬飛(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編輯:李志鳴
校對:耿靜
審核:葉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