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我們應該如何消暑呢?炎熱的夏季對于體育愛好者來說,鍛煉也是一件比較辛苦和危險的事情哦!夏季如何才能做到健康養生呢?
24節氣之芒種氣象特點與養生
芒種的節氣養生與夏季健身運動
芒種氣象特點與養生
6月6日前後,太陽黃經為75度,農曆書記載:“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就是說,芒種節氣是最适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
芒種時分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征也有很大差異。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黴,所以,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把這種天氣叫做“黃梅天”。另外,我國的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在我國的江西省有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幾句話,反應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其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内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彌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種節氣裡更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征,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态,惱怒憂郁不可有,這樣氣機得以宣暢。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于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複疲勞,有利于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松,“陽熱”易于發洩。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飲食調養方面,曆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是體内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此外,維生素C還能抑制病變,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對老年朋友來說,多吃瓜果蔬菜,從中攝取的維生素C可以起到修補保養血管的作用,還能把血管壁内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髒變成膽汁酸,這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保持人體大便通暢,減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預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腸癌的發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洩,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的食品。女性在月經期或産後期間,雖天氣漸熱,也應忌食生冷性涼之品以防由此引發其他疾病。
輕快運動防“苦夏”酷暑
盛夏時節,人常有煩躁不安、倦怠嗜睡、口幹舌燥、食欲不振、失眠多夢、腹脹納少、心功能減弱等“苦夏”之症。苦夏者之苦,主要原因是汗液蒸發不暢,體内産熱與散熱功能紊亂;人體植物神經功能暫時失調,導緻體溫調節中樞、循環系統、消化吸收功能發生障礙。
中醫建議:對于盛夏所出現的“苦夏”之症,除了注意飲食調理(如多食苦瓜、苦菜及綠葉果蔬等)外,還應積極從事适宜的輕快運動,這對預防和緩解“苦夏”所帶來的不适頗有裨益。
輕松愉快的健身運動對有效預防和緩解“苦夏”症至少有下列益處:
其一,盛夏從事适宜的運動,可明顯提高大腦皮層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使得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出現的暫時失調和紊亂均得到頗好的調節和改善,以盡快消除循環系統、消化吸收系統及其他感官因“苦夏”所帶來的生理不适。
其二,炎熱之時進行各項體育運動鍛煉活動,可使大腦體溫調節神經中樞——下丘腦的生理功能更加完善,産熱與散熱機能更加靈活,一旦人體受到熱環境的刺激,其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就能更快、更準确地調節肌體的産熱與散熱過程,以維持人體體溫的生理平衡,這對有效預防“苦夏”頗有益處。
其三,持續的健身運動鍛煉可使一些人懶散、停歇的汗腺恢複正常生理功能。一旦改善并鍛煉了汗腺的排洩功能,汗液排洩不僅可以帶走大量的熱量,而且還可使“苦夏”症随汗水一起流走。
除此之外,适宜的運動還可改善内分泌和組織的新陳代謝,使人食欲增加、精力充沛。
因此,為了能有效預防“苦夏”症的發生,運動者應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身體條件、體質及興趣、習慣,來合理選擇那些閑庭悠閑、無拘無束、輕松舒适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打網球、門球、練太極拳、水上運動、跳健美操、舞蹈、登山等。值得提醒的是,運動中應量力而行,切勿疲勞過度,更不可單獨在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從事鍛煉,以免發生意外。
夏天的氣候标準是日平均氣溫穩定值超過22℃。依據這個标準,我國大部分地區從5月開始就進入夏季,在盛夏酷暑的日子裡,高溫環境對人體是個嚴峻的考驗。
提高耐熱能力,重在耐熱鍛煉。
許多實驗證實,人體的耐熱能力與熱應激蛋白有關,而這種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又與受熱程度和受熱時間有關。經常處于高溫環境中,熱應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體的熱耐受力增強;以後再進入高溫環境中,人體細胞的受損程度就會明顯減輕。進一步的研究還揭示,獲得或提高熱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進行耐熱鍛煉,即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煉,以達到适應更高溫度環境的目的。初夏時節,日平均氣溫的變化正好符合“逐漸升高”的特點,所以是進行耐熱鍛煉的最好時機。
鍛煉方式不拘,機體散熱為本。
初夏進行耐熱鍛煉還有具體的辦法:每天抽出1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可根據天氣情況,選擇氣溫在25℃左右、濕度在70%以下的環境,進行散步、跑步、體操、拳術等鍛煉項目,每次鍛煉都要達到發汗的目的,以提高機體的散熱功能。但也不可過分,尤其當氣溫高于28℃,濕度高于75%時,要減輕運動量,以防中暑。
同時,初夏,要盡可能地不用電風扇、空調(梅雨或濕度較大時,可用空調抽濕),使得室内溫度經常保持在22℃以上,濕度保持在60%左右。經過初夏一個多月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内氣溫在28-31℃,室外氣溫在36-39℃以上,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
運動清腸 健康度夏
夏季裡,人們更需要關注腸道的健康。慢性腸道疾病可誘發直腸癌,還易引起女性皮膚粗糙,甚至患乳腺癌。現在,大腸癌已成為成年人因病死亡的一大殺手,因此保持腸内衛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健康的重要保障。中醫認為體内濕、熱、痰、火、食,積聚成毒,其中宿便的毒素是萬病之源。西醫則認為,人體内新陳代謝産生的廢物以及腸道内食物殘渣腐敗後的産物是體内毒素的主要來源。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排毒食物,并且堅持運動,是清除毒素的正确方法。
缺乏運動易産生便秘。
一般說來,健康人的“腸道年齡”與其生理年齡是基本平行的,相差不大。可實際上,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當多的人“腸道年齡”會不同程度地提前衰老。
辦公族常常一工作就是五六個小時,還要面臨精神壓力,極大影響了腸道的消化、吸收、蠕動功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便秘甚至痔瘡。老年人則因為髒腑功能衰退,精血不足,腸道失潤,而容易導緻老年性便秘。
适度而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身體機能,增強腸道的消化、吸收和蠕動功能,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率,同時幫助放松心情,能有效防止直腸癌的發生。
緩解便秘的最佳方法。
運動可以增強胃腸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久坐者每隔1-2小時就應站起身活動一下,還可以試着進行下面介紹的方法:
腹部按摩。坐姿,以左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後),右手從胃部開始向左下方擦揉,經小腹、右腹還原于胃部為一次,共按摩36次。然後,以右手叉腰,左手按摩36次,方法同上,方向相反。也可取仰卧式按摩(一手不需叉腰)。按摩時自然放松,輕重适度,過飽、過饑、極度疲乏或情緒不穩定時都不宜進行按摩。長期堅持腹部按摩,可增強胃的消化功能,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的發生。
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徐徐鼓起(上腹必随之而起),呼氣時小腹慢慢收回。行、立、坐、卧,随時随地均可練習。通過腹部的一起一伏,可以達到按摩内髒的作用,增強胃腸的蠕動功能,避免消化不良和便秘的發生。
此外,做仰卧起坐運動,也可增加腹肌力量,提高排便功能。
痔瘡患者常做提肛操
一旦得了痔瘡,也不要緊張,每天練習提肛操,能促進肛門直腸附近靜脈血液回流。踮腳收肛站立,雙手叉腰,雙腳交叉,踮起腳跟,同時肛門上提,持續5秒鐘,還原,重複10-20次。坐立提肛坐姿,雙足交叉,然後雙手叉腰并起立,同時肛門收縮上提,持續5秒鐘,再放松坐下,重複10-20次。夾腿提肛仰卧,雙腿交叉,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肛門用力上提,持續5秒鐘左右,可逐漸延長提肛的時間,重複10-20次。屈腿提肛仰卧,屈膝,雙足跟盡量靠近臀部,雙臂平放體側,以腳掌和肩部支撐,骨盆擡起,同時收縮肛門,持續5秒鐘左右還原,重複10-20次。
進食後不要馬上運動。
因為進食後胃部需要大量血液,如果此時勉強運動,會加重胃部負擔,使食物更不容易消化。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多吃粗糧、海藻類、地下根(莖)類和新鮮果蔬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豐富膳食纖維可增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通過的時間,還可以吸附掉部分有害物質,降低直腸癌的發病機會。
除正餐中的湯外,每日至少喝5至6杯水。
如果單純補充高纖維的食物而不同時多喝水,可能會造成更加嚴重的便秘。
每天喝一杯酸奶。
酸奶含有大量促進消化、吸收的有益菌,可幫助人體維持腸道健康。
夏至的節氣養生與夏季飲食保健
夏至氣象特點與養生
6月21日前後為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着眼于一個“長”字。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洩。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裡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洩太過,會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消除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洩,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内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運動調養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會導緻大汗淋漓,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會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适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症、黃汗等多種疾病。
中醫認為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素問·藏氣法時論》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軟以耎之,用鹹補之,甘瀉之。”就是說藏氣好軟,故以鹹柔軟也。從陰陽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内,飲食不可過寒,心旺腎衰,即外熱内寒之意,因其外熱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髒與髒之間的關系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系。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适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夏天比冬天更需要營養
在一般人觀念中,總認為冬季天氣寒冷,人體為了保持體溫恒定,需要消耗比夏季更多的熱量和營養物質。但科學研究表明,事實與之恰恰相反,人在寒冷的冬季所需要的熱量遠沒有炎熱的夏季多。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人體的營養物質代謝在不同的環境下有明顯的差異。
人是恒溫動物,無論是天寒地凍還是烈日炎炎,體溫都維持在36.5-37℃,且主要是通過産熱與散熱的平衡來調節。高溫中,人體為了散發體内的熱,一天的汗量可以多達3-10升。在流出的汗液中,除約99%為水分外,也有0.3%為鈉、鉀、鈣、鎂等微量元素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對于人體是極為珍貴的。另外,汗液中還含有乳酸、尿素、氨、氨基酸等含氮物質,特别是高溫能加速人體組織蛋白的分解,汗液中含有較多的賴氨酸。大量流汗還會造成人體内過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B1、B2等流失。這種情形與人體在寒冷天單純消耗熱能有所不同。
另外,在炎熱環境下,大量出汗又使體液減少,影響了消化液的分泌;較多地飲水以滿足身體的需要,又會沖淡胃酸,緻使人的食欲不振,同時也直接削弱了人的胃腸道功能,使消化吸收力下降。這幾方面因素的影響,往往使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體弱多病者和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在酷暑中不堪重負,發生營養不良,出現浮腫、肌肉萎縮、體質下降、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種疾病,許多人往往要到秋冬時身體才能恢複元氣。
專家指出,為安度炎夏,無論是體質較差者還是健康人,都應注意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并注意在夏季要比冬季更好地食用一些營養豐富、人體必需的食物,适當多食些含賴氨酸較多的動物性食品,多食含維生素較多的水果,以确保機體在夏季正常新陳代謝之所需。
天熱宜多吃的四種食物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損耗了大量體液,也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會影響到脾胃的功能,引起食欲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因此,醫生建議夏天應多吃四類食物:
“酸”味食物。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丢失津液,所以适當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猕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苦”味食物。
俗話說:天熱食“苦”勝似進補。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堿、甙類、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常見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蒲公英、啤酒、茶葉、咖啡、巧克力、可可等,但需注意的是,苦味食品一次食用不宜過量,過苦容易引起惡心、嘔吐、敗胃等不适反應。
富“鉀”食物。
由于熱天人們出汗較多,大量出汗可帶走大量的鉀元素,會使體内鉀離子過多喪失。低血鉀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症候。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如草莓、桃子、菠菜、馬鈴薯、大蔥、芹菜,毛豆等。茶葉裡面的含鉀量特别大,約占1.5%左右,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順氣食物。
夏天天氣炎熱,往往造成人們身心疲憊煩悶,吃不下睡不好,這個時候,除做好精神、心理調節之外,多吃一些順氣又可口的食物尤為重要。例如蘿蔔、啤酒、玫瑰花、藕、茴香、山楂、橘子等。
夏季多食大蒜好處多
大蒜不僅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對由細菌引起的感冒、腹瀉、腸胃炎以及扁桃腺炎等有明顯療效,還有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效能。
據最新研究,大蒜還具有一定的補腦作用,其原因是大蒜可能增強維生素B1的作用,而維生素B1是參與葡萄糖轉化為腦能量過程的重要輔助物質。另據最新研究發現,大蒜能抑制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減輕由此帶來的不良後果。
盡管吃大蒜對身體頗有裨益,但生吃過多也不利于健康。《本草從新》記載:“大蒜辛熱有毒,生痰動火,散氣耗血,虛弱有熱的人切勿沾唇。”過多生食大蒜會使有機組織在強烈刺激下受到損壞,引起急性胃炎,并對心髒病、腎炎等疾病産生副作用,時間長了還會引起維生素B2缺乏症,形成口角炎、舌炎等皮膚病。
因此,生食大蒜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不可空腹生食或食後喝過熱的湯、茶;
2.應隔日少食,每次以2-3瓣為限,肝、腎、膀胱有疾者在治療期間應免食;
3.心髒病和習慣性便秘者應注意少食,不可與蜂蜜同食。
此外,生食大蒜後,口裡會有特殊的臭味,這是因為蒜瓣被嚼碎以後,蒜細胞中特定酶的活化作用,将蒜堿分解為具有特殊臭味的蒜素。消除口中的蒜臭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嚼茶葉,或用濃茶水漱口。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盤點的有關于夏季該如何健身飲食的知識,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哦!(文章原載于《養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6,作者:溫如玉,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