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數學劉武德示範課例找規律

小學數學劉武德示範課例找規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03:17:02

小學數學劉武德示範課例找規律(順德數學之窗弼教小學黃奇英老師正比例與反比例課例分享)1

教學視頻

授課教師:黃奇英(陳村弼教小學)

小學數學劉武德示範課例找規律(順德數學之窗弼教小學黃奇英老師正比例與反比例課例分享)2

教學點評

  “正比例與反比例”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後接觸的重要知識之一,它既引領學生從原來比和比例的常量研究走進了變量的世界,開啟了新的思考世界的方式,同時也是初中階段正反比例函數的初始模型,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本節課是由陳村鎮黃奇英老師帶來的一節“正比例與反比例”的單元複習課。黃老師以整理複習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相關知識點作為引入,通過題組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比例和反比例意義的理解,提高了學生解決正、反比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對知識形成系統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模型思想和應用意識。觀摩後,有以下幾點值得學習:

  一、知識對比,打通關聯

  作為複習課,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整理知識結構,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别。衆所周知,一個單元的知識點都是很零碎的,因此黃老師巧妙地将整理環節放在課前完成,課堂上集中對比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異同點,通過表格清晰呈現出“一同”(相關聯的量)、“三不同”(變化不同、表達式不同、圖像不同)。這樣的設計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有效引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由碎片化走向系統化、結構化。

  二、分類練習,拾級而上

  練習在複習課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既是對知識整理後的有效檢測,也是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建立新認知的重要途徑。本節課,黃老師利用分類的思想,将整個單元的練習進行有效歸類:從表格表述式題組的具體呈現到文字表述式題組的概括表達,再到字母表述式題組的抽象描述,最後進行綜合運用。這樣的設計具有全面性、針對性和層次性,層層遞進的練習不僅能引發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而且也給學生滲透了分類的思想,對學生今後自己進行整理複習起到了引導作用。

  三、做中有思,積累方法

  杜威曾提到“做中學”,本節課的練習其實占用了大半時間,黃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做”,同時還在一些難點、關鍵點給予啟發思考。如“長方形的周長不變,它的長與寬成什麼比例”,這是學生對變量關系理解的困難點,黃老師及時從正、反比例意義的角度引導學生借助舉例子判斷出兩個量雖然也在變,但比值和乘積都不是一定的,所以不成比例。再如“圓柱的高一定,它的體積與底面積成什麼比例”,黃老師啟發學生列等量關系式進行判斷。無論舉例子亦或列等量關系式方法的積累,都離不開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建立更清晰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模型。

  當然觀課過程中,也有幾點思考想與大家交流:

  1.課堂伊始,在回顧舊知環節,可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互相交流課前整理的知識點,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在組内完成知識點的查漏補缺,也能為後續對比正、反比例進行預熱,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

  2.正、反比例是不同于之前的比例,後者是研究兩個比之間的關系,而前者是研究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正、反比例的意義中總是先強調“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随着變化”,這是判斷正、反比例的前提條件。本節課在“文字表述式題組”中可加入“圓的直徑一定,周長和圓周率成什麼比例”,借此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更全面的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點評教師:郭根生(順德本真未來學校)

小學數學劉武德示範課例找規律(順德數學之窗弼教小學黃奇英老師正比例與反比例課例分享)3

  郭根生 大學本科,數學二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已有七年,長期擔任高段教學,在順德本真未來學校承擔數學備課長工作及數學科名師工作室成員,曾榮獲佛山市說課比賽二等獎,順德區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大良“教壇新秀”,并且多篇論文在區級獲獎。在教育教學中遵循“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注重孩子的興趣培養,尊重孩子的發展差異性,讓孩子樂學、善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