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低碳食品小常識

低碳食品小常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7:15:23

保健食品是不是騙人的?如何選購保健食品,才能避免上當受騙?保健食品能不能當藥吃?保健品就是保健食品嗎?關于這些問題,你知道答案嗎?10月17日的《天天3.15》節目裡,邀請到了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業務處室和雲南省産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所食品所的嘉賓,一起來科學認識保健食品。

節目嘉賓

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産安全監督管理處 張俊

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監督管理處 陳曦

雲南省産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食品所工程師 張雪媛

低碳食品小常識(天天3.15關于保健食品)1

(張 俊)

什麼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産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釋義》)我國法定意義的保健食品必須經過國家指定的權威檢驗部門的檢驗,經保健食品管理部門核準頒發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獲取相應的保健食品批準文号。2003 年以前由原衛生部核發;2003年之後由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現在實行注冊與備案雙軌制,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核發。沒有這些部門授予的保健食品批準文号的産品,不視為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标識為藍帽子。

保健食品和保健品的區别

“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義,保健食品生産經營、監督管理的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産品屬性為食品。“保健品”沒有明确的法律定義,習慣上範圍要大得多,諸多媒體報道中涉及的保健品泛指内衣、床墊、器械、理療儀、飲水機等,而非保健食品。在日常消費過程中,應依法辨别産品屬性,是産品還是保健食品,不能籠而統之地表述為“ 保健品”,用“保健品”的概念代替“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與食品、藥品的區别

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作為食品的一個類别,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但保健食品的标簽說明書可以标示保健功能(共27類),而普通食品的标簽不得标示保健功能。保健食品審批程序比食品更為嚴格,需要經過衛生學、穩定性、功效成分等的檢測,以及管理部門相關專家的評審,最後獲得保健食品的批準證書。所以保健食品不等同于食品。保健食品與藥品的主要區别是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療為目的,但可以聲稱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而藥品有明确的治療目的,并有确定的适應症,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應。所以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代替藥品。

低碳食品小常識(天天3.15關于保健食品)2

(陳 曦)

近年來,保健食品消費欺詐套路出現變異疊代的新态勢,傳統模式與現代手法交織,更加具有隐蔽性、迷惑性和危害性。雲南省市場監管局在詳細梳理近期打擊懲處案件、深度剖析現行欺詐手法的基礎上,整理歸納出保健食品消費欺詐“六大新套路”。

套路一

假借科普,實則推銷。利用“最高技術成果轉化”“最新科學研究表明”“研發團隊艱苦攻關”“國外權威數據顯示”等“僞科普”内容,大肆宣傳“牛初乳”“氨糖”“硒”“小分子蛋白肽”等新概念,這些看似高深晦澀的專業名詞、“百病可治”的産品功效,實際上是商家為包裝産品、增加銷量自行編造、東拼西湊的内容,往往沒有科學依據。

套路二

直播帶貨,吹噓功效。網絡達人、主播通過電商平台直播營銷帶貨時,在無法提供證明材料的情況下,使用“排毒養顔”“預防斑秃”“調理腸胃”“提高免疫力”“維持健康視力”“緩解皮膚老化”“加速膠原蛋白的合成速度”等表述,對“魚油”“膠原大蛋白肽精華粉”等産品性能作虛假誇大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套路三

“微商”産品,質量難保。利用微信、貼吧、小紅書等網絡社交平台發布信息,推介售賣“減肥咖啡”“溶脂奶片”“速溶咖啡固體飲料”等減肥、壯陽類産品。然後通過快遞物流形式将産品郵寄到購買者手上,産品銷售網絡遍布多地。有的商家為了進一步打開銷路,還會陸續發展多個二級、三級代理商。實際上,這些産品大多來源複雜。

套路四

冒牌專家,誇大病情。虛構“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國名醫”“國際頂尖醫學博士”等頭銜身份開展體檢義診,并将簡單的體檢儀器包裝成高科技分析儀。針對消費者的病情“量身定做”營銷方案,編造身患“癌症”等疾病概率以及其他身體問題,随後給消費者灌輸其推銷的産品對“癌症”等疾病有預防和治療效果,從而達到“欺詐消費”、趁火打劫的目的。

套路五

虛假宣傳,借“疫”生财。為獲取競争優勢、提高産品銷量,商家根據網絡收集的素材資料,自行編寫“吃核酸增強免疫力,細胞活躍身體健康,免疫力好,百毒不侵”“在新冠病毒防治中有重要作用”等文字内容。然後聯系多名消費者到店内“開會”,觀看事先制作好的産品宣傳資料。實際上,相關産品的生産原料為綠豆、赤小豆、黑豆等,主要保健功能為免疫調節。

套路六

藏身小店,隐蔽銷售。在百貨商店、艾灸館、養生館、夫妻用品店、計生用品店等相對隐蔽場所,對外銷售“絕對男人”“虎虎生威膠囊”等聲稱調理痛風、壯陽、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經技術機構檢驗,這些産品中大多檢出了醋酸潑尼松、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等成分。有的商家所售産品甚至是從走街串巷推銷、不留聯系方式、隻用現金交易的供貨人員處購入。

低碳食品小常識(天天3.15關于保健食品)3

(張雪媛)

消費者在購買保健食品的時候,有哪些常見的消費誤區 ?

誤區一:保健食品可以治療疾病

保健食品主要功能是調節機體功能,并不能夠預防以及治療任何疾病,所以,當一種保健食品的功效越被宣傳得天花亂墜的時候越要小心。

誤區二:食用功能多的保健食品對人體有利

我國的保健食品主要分為營養素補充劑和功能性産品兩大類。營養素補充劑是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作用是補充膳食供給的不足,預防營養缺乏。功能性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消費者應根據自己的身體需要,選擇适合的保健食品。

誤區三:價格越高效果越好

消費者在選購保健食品時,不能以價格來衡量保健食品的效果。一部分保健食品因産品劑量、添加物質和品牌的不同,會産生價格的差異,另外還有一部分産品是因為華麗的包裝和高昂的廣告宣傳費,導緻銷售價格的飙升。所以并不是價格越貴的保健食品,效果就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誤區四:保健食品可以代替食物

一些消費者可能聽信廣告宣傳,把保健食品當飯吃,例如服用了多種維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鈣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漿……這些做法都不太科學。隻要合理搭配飲食,人體就能獲取所需的營養成分。相反,如果将保健食品代替食物可能會造成營養不均衡,過量服用還會增加腸胃負擔,對身體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誤區五:誤将普通食品當做保健食品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許多與保健食品包裝外觀相似的普通食品。消費者在購買保健食品時,一是要認準“藍帽子”,二是要學會辨别産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批号和普通食品許可證号。

低碳食品小常識(天天3.15關于保健食品)4

記者:趙晶

編輯:李青芸

責任編輯:馬嶽波 傅霄 李浩然

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