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今日清明 養生正當時 菜譜巧搭配

今日清明 養生正當時 菜譜巧搭配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4 21:28:22

  清明節,掃墓踏青,遊山玩水,往往在忙碌的工作之後大家都希望放松下來,開開心心的玩一玩,小編在這裡提醒各位朋友,清明前後是個流行疾病容易爆發的時節,我們需要積極做好清明養生工作,防未病!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時節,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作為中國人更是重視“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宋代高菊澗的《清明》詩雲:“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墓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各地清明雖都有祭祖之習俗,但其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北方地區常有“清明不戴柳,紅顔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豬狗”的說法,而且從人們把清明稱為“鬼節”的意義上看,插柳、戴柳似有驅邪避煞、消災解禍的作用,所以,民間還把清明稱為“寒食節”。也就是在清明這一天,有不動竈火,忌食熱食,否則要遭到神的懲罰的說法。我國台灣地區的祭祖方式更顯不同,台灣縣志記載:“清明,祀其祖先,祭掃墳墓,必邀親友同行;婦女駕車到山,祭畢,席地而飲,薄暮而還”。這些古代舊時的遺風保留至今,說明人們對清明的重視。

  節氣養生之清明篇

  清明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清明時節,氣候潮濕,容易使人産生疲倦嗜睡的感覺。

  一、注意“病從口入”

  而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及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為注意“病從口入”。

  二、忌食“發物”

  此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複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适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鵝肉、蚌肉、螺蛳、雞蛋、韭菜、芫茜、莴筍、淮山、蘋果、橘、馬蹄、梨、桃、櫻桃等。養生的湯品宜紅蘿蔔竹蔗水、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炖魚頭、韭菜滾狗肚魚、鮮土茯苓煲豬展、鹹菜滾黃沙蚬、貓爪草煲豬瘦肉等。

  三、心情舒暢、動中有靜

  同時這個節氣又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如太極拳等鍛煉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

  四、換衣不宜過早:

  俗話說“二月亂穿衣”,說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随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脫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後,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當然,“春捂”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随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發,抵禦外邪侵襲,才有助于身體健康。

  五、悲傷莫要過度: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通過祭祖和掃墓活動來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當看到親人的墓碑,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此時此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不過,悲傷過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複發。另外,春季又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郁,誘發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後人們不要過于悲傷,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

  六、防高血壓複發:

  清明節前後,人們的情緒波動較大,特别是患有高血壓病的中老年人,由于過于懷念親人,寝食不安,極易造成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應當盡快減輕和消除異常情緒反應,保持情緒穩定。可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運動,轉移思維。還應避免負重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緻血壓升高等。

  七、養生重在養肝:

  傳統的養生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肝髒有密切關系。所以,春季的養生保健方法應以養肝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和諧,各個髒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因此,清明養生重在養肝。調養肝髒有“養肝”和“清肝”之分。具體方法有多種,如以肝養肝、以味養肝、以血養肝和以菜養肝等。

  八、飲食清補為主:

  清明,正是冷空氣與暖空氣交替之際,亦日漸趨暖,所以天氣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陰雨綿綿,人體常會出現四肢麻痹,在湯品調理中,除了要利水滲濕外,還要适當補益,因而養血舒筋最為重要,特推薦桑葚薏米炖白鴿(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鴿1隻,姜、鹽、香油少許,文火炖2小時)作為食補佳品。飲食要清淡,應定時定量,限鹽,補鉀,以清補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髒、通血脈;山藥健脾益肺。

  專家推薦的清明時節養生術

  跟烏龜學習呼吸

  清明前後要注意呼吸,呼吸的方法我們可以從烏龜身上取經。平時人都是用胸式呼吸,而睡着時則多是腹式呼吸。烏龜沒有肋間肌和肋間骨,隻有頭頸和肚子相結合,所以它的呼吸很特别,是胸式加腹式的呼吸。

  人怎麼學習烏龜式呼吸法呢?其實非常簡單,呼吸時,先盡力擴展胸廓将空氣吸入,然後再進一步調動腹部肌肉進行腹式呼吸,讓空氣一路從胸部、腹部送下來,一直送到丹田裡,然後再深深地由鼻子全部吐出,這就是胸式加腹式呼吸。

  清明前後多喝菊花茶

  清明節将至,很快就進入“紛紛春雨連綿落”的時節。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

  春季正值肝陽上升時節,所以不宜食用“發”的食物(如竹筍、雞肉等)。清明時節養生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物,荠菜、菠菜、淮山、銀耳都是不錯的選擇。

  清明前後,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但菊花茶喝多也會傷肝,因此要适量飲用。

  清明時節膳食菜譜

  家常公雞

  [配料]嫩公雞250克,芹菜75克,冬筍10克,辣椒20克,瘦肉湯30克,姜、豆瓣醬、白糖、醬油、醋、食鹽、澱粉、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雞肉切成小塊,用有水焯後撈出備用;芹菜切斷,冬筍切細條,辣椒剁碎,姜取其末,澱粉兌成濕粉,取一半和醬油、料酒、醋、鹽放入同一碗内拌勻;另一半濕澱粉和白糖、味精、高湯、調和成粉芡備用。

  植物油入鍋加熱,先煸雞塊至雞肉變白,水分将幹時,放進冬筍、豆瓣醬、姜等用大火急炒至九成熟,加入切好的芹菜,略炒一會兒,倒入調好的粉芡,随炒随攪至熟起鍋即成。

  [功效]溫中補虛,降壓安神。适用于高血壓、冠心病、營養補良、術後恢複期患者食用。

  口蘑白菜

  [配料]白菜250克,幹口蘑3克,醬油、白糖、精鹽、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白菜洗淨切成3厘米段,口蘑溫水泡發。油入鍋内燒熱後,将白菜入鍋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醬油、糖、鹽、入鍋,炒熟後,放入味精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清熱除煩,益胃氣、降血脂。适宜于高血壓、冠心病、牙龈出血者。

  雞湯魚卷

  [配料]鮮活鯉魚250克,瘦豬肉30克,雞蛋清、豌豆各10克,火腿8克,冬筍、雞湯、料酒、醬油、鹽、澱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火腿蒸熟切絲,冬筍切絲,姜、瘦肉剁成末,澱粉水調成濕粉,活魚常規處理,剔去骨刺,片成小長方形魚片。肉末加入醬油、半個蛋清和料酒、味精、姜末、及一半濕澱粉攪拌成餡,剩下的蛋清與濕澱粉調成糊狀,把魚平放在案闆上,先抹上一層糊,再放上肉餡,把魚片卷起來,再塗上少許糊把魚卷粘住。将雞湯至于旺火燒開,改為小火,将卷好的魚卷下入鍋内汆一下,去掉浮沫使湯清涼,待魚卷熟後,再把切好的火腿、冬筍和其它佐料加入湯内,燒開及成。

  [功效]滋陰潤燥,清熱利濕。對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慢性腎炎、消化不良等都為适宜。

  總結:以上是作者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對清明養生做了介紹,希望各位朋友都能健康度過清明假期,保持積極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