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通假,是古代漢語書面語言裡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現象,又簡稱通假、通借、假借。
古人在使用文字時,常常不用有其本義的本字,卻用了與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盡管借字與本字的字形、字義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種更确切的稱謂,叫做“古音通假”。那些被本字借來的字就叫假借字,又叫通假字、通借字、假字、借字、假音、借音。
七年級語文通假字
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童趣》“強”通“僵”,僵硬
2十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說”通“悅”,高興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知”通“智”,聰明的
4誨汝知之乎! 《論語》 “女”通“汝” 你
5: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山市》“烏”通“無”,沒有
八年級語文通假字
1便要還家《桃花源記》要通邀,邀請。
2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3 詘 右臂支船《核舟記》詘通屈,彎曲。
4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5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與通舉 選拔
6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大道之行也》“矝”通“鳏”,老而無妻的人
7蕩胸生曾雲。《望嶽》曾通層
8兩岸連山,略無阙處。《三峽》“阙”通“缺”,中斷
9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觀潮》“文”通“紋”,畫上紋彩
10餘 挐 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挐通桡 撐船
11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反”通“返
12蟬則千轉不窮。《與朱元思書》轉通啭 鳥叫聲
13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顯露
14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養
15 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呢、嗎
16 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才能
17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四肢)
18同舍生皆被绮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穿着)
19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記》“見”通“現”,出現
2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嶽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21 屬予作文以記之。《嶽陽樓記》“屬”通“囑”,囑咐
九年級語文通假字
1發闾左適戍漁陽。《陳涉世家》:“適”通“谪”
2為天下唱。《陳涉世家》:“唱”通“倡”,首發
3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已經
4将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被”通“披”,穿
5秦王不說。《唐雎不辱使命》“說”通“悅”,高興
6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安放
7 輕寡人與?《唐雎不辱使命》“與”通“欤”,表疑問語氣
8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老鷹
9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伸張
10 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11必能裨補阙漏,有所廣益。《出師表》:“阙”通“缺”,缺點
12公輸盤不說。《公輸》:“說”通“悅”,高興
13子墨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抵擋、抗拒
14子墨子守圉有餘。《公輸》:“圉”通“禦”,防守
15公輸盤诎。《公輸》:“诎”通“屈”,折服、理屈
16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兩章“畔”通“叛”,背叛
17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兩章“曾”通“增”,增加
18困于心,衡于慮。《孟子》兩章“橫”通“橫”,梗塞、指不通順
19 入則無法家拂士。《孟子》兩章“拂”通“弼”,輔弼
20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2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别
22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2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與”通“欤”,語氣助詞
24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通“向”,從前
25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刿論戰》“徧”通“遍”,遍及、普遍
26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返回
27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28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沒有
29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30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通“壟”,高地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記憶力差,是因為沒有掌握對的學習方法。我在朋友圈每天會分享一些關于教育、學習方法、記憶訓練的文章,如果你們有任何問題,歡迎向我咨詢。20351289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