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疾病早期都會出現一些症狀的,風濕性心髒病當然也不例外了,如果您早點能發現風心病的一些症狀的話,是能在第一時間治療的,這樣也不會耽誤疾病的治療。不少人非常關心的是風濕性心髒病症狀嚴重嗎,接下來由心髒病醫生将給大家聽,希望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能夠更加了解病況。
對于風濕性心髒病,當代中醫多按其臨床表現,歸屬于“心悸”、“水腫”等範疇。根據風濕性心髒病的病理特征和臨床表現,認為本病屬中醫“心痹”,是邪氣内伏所緻。本病在發病之初,主要是關節發生病理變化,表現為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是風濕熱邪毒乘虛而入,留滞關節、肌肉所緻。
若邪氣雍盛或正氣虛弱,或反複感受邪氣,則邪氣留而不去,内入壅塞經脈,則經脈中的血與津液運行不利,血滞為瘀,津液停聚,濕從内生,聚久則又成痰,痰濕瘀與邪氣搏結,循脈内舍于心。邪氣與痰瘀,伏着心内,從而導緻心瓣膜受損。心主血脈,心受損則心氣虛弱而血脈鼓動無力,運行不暢,血脈瘀滞,從而心悸怔忡。
心與肺以脈相連,心脈瘀滞則肺失宣肅而咳嗽、氣喘。津血相關,血不利則津停為水飲。瘀血、水飲内潴,一則留滞心内,壅塞心髒,則心髒擴大;二則内竄髒腑,外溢肌膚,則心下髒腑腫脹、肌膚水腫。
心主一身血脈,諸髒腑皆需心行血以養,心脈瘀滞則諸髒腑失養而功能衰退,是為虛。髒腑虛弱則氣化不足,血脈運行無力,津液内停,瘀水互結,加重病情。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心氣衰竭和諸髒腑衰竭,出現心衰和厥證,臨床表現為四肢厥冷、面色與爪甲無華、脈微欲絕。
由于本病是邪氣内伏所緻,同時正氣已虛而極易感受外邪,故常可反複出現風濕活動,表現出反複發熱、關節腫痛等。
對于該病的治療,以益心活血透邪為原則。益心以扶正,正能勝邪,正氣足則邪易去。扶正要辨陰陽氣血,選擇有改善心功能的藥物,陽虛常用附子、桂枝、鹿銜草,氣虛常用人參、黃芪、白術,陰虛常用麥冬、當歸、玉竹、沙參,血虛常用雞血藤。
透邪既要散祛外邪,又要化内濕,邪去則正安。祛邪化濕常用薏苡仁、蒼術、防己、秦艽、茯苓。因心主血脈,心病必然血脈不和,運行不暢,内聚心中,活血既能減輕心髒負擔,促進血脈循環,又能防止痰濕内生,阻斷惡性循環,防止病情加重,常用川芎、生山楂、丹參、牛膝。臨床常按痹發期、心損期、心衰期、心厥期辨證施治。
風濕性心髒病症狀嚴重嗎,經過心髒病醫生的這麼深入的講解之後大家應該對這些常識有深入的了解了,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這個疾病的嚴重性,早點接受治療。至于選擇中醫還是西醫治療,就看您的病情了,比較嚴重的肯定得選擇西醫治療,置換瓣膜是最佳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