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15:33:58

人民網北京10月6日電 (記者餘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北京時間10月6日上午,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3屆執行理事會上,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公布,中國四川省通濟堰、江蘇省興化垛田、浙江省松陽松古灌區、江西省崇義上堡梯田4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至此,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已達30項。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1

江蘇省興化垛田入選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受訪者供圖

中國灌溉工程的建設發展伴随和支撐中華文明的曆史發展。特有的自然氣候條件,使灌溉成為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曆史上建設了數量衆多、類型多樣、區域特色鮮明的灌溉工程,許多至今仍在發揮功能。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南河、西河、金馬河彙流處,始創于西漢的古堰橫卧岷江之上,它就是距今已有2163年曆史的通濟堰。

據史料記載,始建于公元前141年的通濟堰,曾有六水門、遠濟堰等稱謂。通濟堰渠首工程以六水門為其顯著特征,即在渠首建有6個可上下開關的水門,按需放水灌溉農田。通濟堰的“有壩引水”工程在當時的西蜀罕見。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2

通濟堰灌區江魚堤節制洩洪閘樞紐。受訪者供圖

千百年來,在長期的治水實踐中,通濟堰曆經多次修複改造,通過自成一體運行,總結出了“冬閉春開,平梁分水”的治水原則,創造了“以簍易石”“砌石硬堰”“鐵壁筒”等工程技術,形成了“堰工局”“堰長制”等獨具特色的水利管理體制,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治水智慧,是人水和諧的典範工程。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3

通濟堰渠首樞紐攔河閘。受訪者供圖

“通濟堰采取了引水方向和自然河流方向呈大自然黃金角(137.5度),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運用時間最長的活動壩,是重要的水利工程技術進步典範。”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通濟堰灌區作為都江堰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着向成都、眉山2市4縣(區)提供生活、生産、生态用水的任務,灌溉面積達52萬畝。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4

興化垛田鳥瞰。受訪者供圖

興化垛田灌排工程體系是江蘇省裡下河腹地獨有的、國内外唯一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體系,是古往今來低窪地治水智慧的結晶。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5

形态大小不一的興化垛田田塊。受訪者供圖

興化垛田灌排工程體系灌溉總面積52.88平方千米,分布在興化湖蕩區,是擁有配套的圩堤、灌排渠道、水閘等複合灌排工程體系。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6

傳統的梯級戽水灌溉。受訪者供圖

“它在灌溉與排水工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獨特的代表性,具有很高的曆史、科學、文化價值。”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興化垛田灌排工程體系是江淮之間、濱海平原創造性的工程體系,有别于其他水網地區的圩田、垸田,體現了協調黃河、淮河、運河關系前提下國家洪水管理的意志,至今仍在發揮灌溉排水、防洪抗旱排澇、生态農業、景觀旅遊等多方面效益。擱種法、劚岸、戽水、罱泥、扒苲、搌水草等傳統的農田水利耕作方式也一直保留并沿用至今。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7

浙江省松陽松古灌區。受訪者供圖

浙江省松陽松古灌區是瓯江流域最大的盆地灌區和麗水市(古稱“處州”)最大的産糧區,素有“松陽熟,處州足”之說,灌溉總面積達16.6萬餘畝。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8

灌區内的古堰——午羊堰。受訪者供圖

松陽松古灌區是中小流域古代灌溉工程的典範,被譽為特色鮮明的灌溉工程遺産“活态博物館”。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9

灌區内的古堰——白龍堰。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從開創性的“七三法”選址到“借地建圳”,從“牛背調水”到“汴石分水”,以及經曆了“圳田制”“堰董制”“水權管理”等治水實踐,凝結古人治水智慧的松陽松古灌區曆經千年發展變遷,數百座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發揮着巨大效益。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10

江西省崇義上堡梯田。受訪者供圖

上堡梯田面積約5.1萬畝,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西北部山區,距今有2200多年曆史。梯田因山成形、因水而興,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達62梯層,被稱為“世界最大客家梯田”。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11

上堡梯田通過古渠自流灌溉農田。受訪者供圖

據史料記載,上堡梯田開墾曆史悠久,起源于先秦時期,興起于秦漢時期,成熟于宋元時期,完善于明清時期,其灌溉工程曆史亦淵源流長,至今遺留大量的遺址遺存。

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達多少處(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12

高山地帶厚密的森林植被涵養了豐富的水源。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基于山地複雜地形而建設的上堡梯田,不僅包含了完善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系統,也形成了良好的上堡梯田生态保護系統。幾千年來,當地民衆尊崇自然法則,因地制宜修建了坡地配水系統,漫山遍坡的梯田由無數灌溉水系網連接,梯田的水土保持功能得以發揮,并實現了有效的自流灌溉,有力推動了當地的土地墾殖和農業生産。

“中國古灌溉工程遺産是中華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保護灌溉工程遺産體系、挖掘傳承區域特色水利曆史文化,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延續至今的灌溉工程遺産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經典範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的申報與可持續保護利用為契機,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現中國灌溉曆史文化,研究總結其科學技術、文化價值及管理經驗,對助推鄉村振興、生态文明建設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據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自2014年設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産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優秀的治水智慧,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曆史經驗和啟示。2022年與中國的4項遺産同時列入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的還有來自澳大利亞、印度、伊拉克、日本、韓國、斯裡蘭卡的15個項目。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總數量已達到140項,遍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8個國家。

來源: 人民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