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中縣,位于遼甯省西南部,隸屬于葫蘆島市。
綏中古稱杏林堡,明宣德三年,改為廣甯前屯衛,中後千戶所。
清初改為中後所,光緒28年改稱綏中。“綏”是安定平靜之意,“中”取中後所首字,綏中的意思,就是永久安定的中後所。
綏中縣山川秀麗,名勝古迹頗多,這裡的濱海新區就是東戴河,與大名鼎鼎的北戴河,是同一片水域。
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就來自綏中。現在這個縣城,定期舉辦“美麗綏中·多彩四季”系列文化活動,成功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水上長城”,是中國古長城中的一絕。位于李家鄉境内的京東首關“九門口”,建于明洪武十四年,是明代長城中的重要關隘之一。
九門口長城,因其城橋下有九個瀉水城門而得名,水勢自西向東直入渤海,氣勢磅礴、壯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2002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東北地區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産。
目前,這是綏中最重要的一個旅遊景點,也是萬裡長城上唯一一個涉水而過的要塞。
據傳,明朝幾代君王都在這兒大興土木,加修長城,并在此設置重鎮派雄兵把守。
1381年,大将軍徐達攜燕山衛屯官兵1萬5千人開始修築薊鎮長城,此次修建共涉及永平、界嶺等32個關口。
1572年,随着女真人對明王朝威脅逐漸加劇,朝廷再派戚繼光率三千義烏子弟來山海關重築長城邊牆,并加築空心敵樓。
綏中有錐子山長城之所以著名,因為有三條長城在此相聚交彙,成為萬裡長城上唯一一處合攏景觀。
這三條巨龍分别是,山海關的老龍頭長城,八達嶺長城經慕田峪的薊鎮長城,以及鴨綠江經沈、錦而來的遼東長城。
前衛斜塔,古稱瑞州歪塔,坐落在綏中縣西南27公裡處前衛鎮内。
意大利比薩斜塔是世界聞名的斜度最大的斜塔,其斜度為5.3度,然而前衛斜塔的傾斜度為12度。塔尖移位1.7米,斜而不墜,歪而不倒。
此塔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斜塔高10米左右,塔身為青磚砌成,實心單向,分三級呈八角形。斜塔雖經千年風雨的腐蝕,但塔身上的磚雕圖案花紋仍清晰可見。
這座斜塔的成因和功能,成為遺留給未來的謎語。
妙峰寺雙塔位于永安堡鄉塔子溝村,建于遼乾統年間。兩塔之間相距50米,西塔高約24米,東塔高約10米,結構、雕刻基本相同。
塔身雕刻精細,形态端莊,形象生動,姿态各異。周圍景緻極為秀麗,山巒起伏,叢綠滴翠,桑柏如織。
碣石位于綏中縣城西56公裡處的止錨灣海濱,距山海關15公裡,長10公裡。在距岸邊200餘米的海面之中,聳立着三塊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約20餘米。
經考古證明,這裡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魏武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碣石,分布着巨大的行宮遺址。
這裡有塊姜女石遺址,傳說是孟姜女跳海的地方,現在這裡有十幾平方公裡的文物保護地帶,也為東戴河新區拓寬了發展空間。
綏中縣号稱“關外開放第一縣,東北振興橋頭堡”,是遼甯省首個擴權強縣改革試點縣,濱海經濟區已經更名為遼甯東戴河新區,新區與國家機關一樣,實行大部門制管理。
綏中港區口岸,開通了綏中港“内蒙古—華南”海鐵聯運業務,東戴河新區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現在承接京津冀産業轉移,以及韓國中小企業合作。
東戴河的飛地園區被确定為第一批省級飛地園區,引進院士及7名專家學者,與6家高校簽署政校合作框架協議。
綏中正在奮起,這裡的野長城、野塔、野樹,穩穩坐在亘古的大曠裡寂寞着。
綏中對世間的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了,這裡所經過的一切也已成過眼雲煙,清清淡淡散盡了,他在老去并重生,這是宇宙運轉的法則,生生滅滅,自自然然,直到永遠。
而悲怆和喜悅,卻是一個歌者必有的品格和性情。
走出關外第一站,歡迎大家來綏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