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我們看到過很多氣勢恢宏的大教堂,可你知道北京也有不少漂亮的大教堂嗎?
北京王府井大教堂
通常不同曆史時期建造的教堂,風格往往不同。你可能聽說過哥特式建築、希臘、羅馬、拜占庭、巴洛克風格等等。那麼如何區分不同的建築風格呢?
小編送上一句話區分的小竅門:
希臘式:三角形屋頂下面排着很多的立柱。
羅馬式:半球形屋頂。
拜占庭式:洋蔥頭屋頂。
哥特式:尖尖的高塔。
巴洛克風格:運用弧形、橢圓形裝飾突出建築的立體感
洛可可風格:繁複奢華的室内裝飾風格
看原創攝影和旅行攻略,歡迎關注頭條号“i生活i旅行”
下面我們就從建築美學角度看看北京這些大教堂分别屬于什麼風格,你覺得哪一個最好看?
王府井天主堂, 又稱東堂。
始建于清順治年間,後經曆多次損毀、重建和修繕。2000年北京市政府對東堂進行了全面整修,擴建了堂前廣場,改建後的王府井天主堂成為了北京街頭的一處新景觀。
那你知道王府井教堂屬于什麼建築風格嗎?
沒錯,是羅馬式,半球形的屋頂是它的主要特點。球形拱形的運用,使得室内柱子數量減少,空間更開闊。
宣武門天主堂,又稱南堂。
清順治年間,由著名傳教士湯若望在利瑪窦所建舊堂基礎上重建而成,并設有了天文台、藏書樓,是北京城最早的一座大教堂。順治皇帝因對天文、數學等感興趣,曾經24次親臨南堂,并賜匾“通微佳境”。
上圖宣武門教堂,建築風格方面,兼具多種風格,尤其是上圖中的教堂正立面,運用了很多橢圓形弧形裝飾部件,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
西什庫天主堂,又稱北堂
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後搬遷新建于西什庫地區,光緒十四年正式落成,後幾經損毀和修繕,2006年6月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圖西什庫教堂,建築風格是不是非常獨特?主體建築是“尖尖的高塔”,所以屬于哥特式建築,前面的兩個亭子和一對石獅子又是最傳統的中國樣式,中西風格在這裡和平共處。看原創攝影和旅行攻略,歡迎關注頭條号“i生活i旅行”
東交民巷天主堂
始建于光緒二十七年,教堂規模雖然不大,但從建成起沒有受到嚴重損壞,保存比較完好。
上圖東交民巷教堂,塔尖林立,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崇文門基督教堂
始建于1870年,是美國衛理公會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禮拜堂。下圖,建築風格比較簡潔,中西結合,外觀既有拱形門洞又有中式的“馬頭牆”和類似長城的“垛口”。
基督教提倡去除繁複和奢華,所以基督教堂一般都比較簡潔實用。
崇文門基督教堂
珠市口基督教堂
始建于晚清末年。前些年在修建廣安大街時特意避開了線路,使得教堂得以保留。珠市口教堂成為繁華道路中的一座教堂。
珠市口基督教堂
缸瓦市基督教堂
由英國倫敦會于1863年所創建 ,是現存的北京市最早的基督教會。
缸瓦市基督教堂
海澱基督教堂
2007年在原堂地址新建了現在的海澱基督堂。下圖,海澱基督教堂是現代風格建築。在造型上,由許多潔白的立柱圍合而成,寓意諾亞方舟,也讓人聯想為一本打開的書卷。教堂的鐘樓高48米,頂層安置三座銅鐘,會在重要節日敲響。
看原創攝影和旅行攻略,歡迎關注頭條号“i生活i旅行”
Merry Christmas 聖誕快樂
每逢聖誕節,各教堂更是用聖誕樹、聖誕老人、聖誕禮物裝點得美美哒。
我想年輕人之所以喜歡這個“洋節日”,倒不是什麼崇洋媚外,大多是因為那閃爍的星光和歡快的樂曲,能帶給人美好的心情和回憶。在“長輩說了算”的傳統節日之外,他們找到了一片自己的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