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驚蟄養生 保持健康四要點

驚蟄養生 保持健康四要點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8-27 02:20:10

  驚蟄節氣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驚蟄養生都有哪些注意點吧。

  一、飲食有節

  1.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和新鮮蔬菜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并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髒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荟、水蘿蔔、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2.多吃梨子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3.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二、防病有方

  “正氣内存,邪不可幹。”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态,切忌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

  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屬肝病高發季節,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疱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三、 運動有法

  《黃帝内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說,春季萬物複蘇,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于身體健康。

  所以,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畢竟人們是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遊、放風筝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起居有度

  驚蟄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困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所以隻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1.在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于入睡。

  2.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于身體的舒展和放松。

  3.睡前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可推動血氣運行,溫補髒腑,安神甯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于入睡。

  驚蟄養生

  一、陰虛體質

  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幹,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

  1.精神調養 陰虛體質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應遵循“添澹虛無、精神内守”的養生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着的習慣。少參加争勝負的文娛活動,節制性生活。

  2.環境調攝 陰虛者,畏熱喜寒,寒冬易過,熱夏難當。所以有條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邊、林區、山區去旅遊,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3.飲食調養 其原則要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有條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4.體育鍛煉 不宜過激活動,着重調養肝腎,太極拳是較為合适的運動項目。

  二、陽虛體質

  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

  1.精神調養 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善恐或善悲。這種人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

  2.環境調攝 陽虛體質的人,适應氣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溫,春夏要注意培補陽氣。做到“無厭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曬太陽,每次不得少于十五至二十分鐘。這樣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

  3.體育鍛煉 陽虛體質的人,春夏秋冬都應加強體育鍛煉,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壯衛陽之法。

  4.飲食調養 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時,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鐘,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湯(附子15克,先煎30分鐘,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至熟加适量食鹽),配合天地旺陽之時,以壯人體陽氣之功。

  結語:體質差異實際上是指體質養生中因人養生的一個方面。由于人體禀賦于先天,受制于後天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對穩定的某種特征,這種特征往往又決定着機體對某些緻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在養生中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