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進入秋天已經有了一段時日,但是夏天的餘威依然還是不減,它還是使用最殘忍的“力量”,摧殘此時時刻你的身體。而夏天,人的身體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脾胃,脾胃一旦出現異常,不僅能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些人還會受此影響,整日郁郁寡歡,影響自己不說,他人也會受到“牽連”。
這是一件急需解決的事,把身體最後的濕氣全部鏟除!方法有很多,大家喜聞樂見的,當屬“吃”了!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碗非常獨特的飲品。
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紅豆粥莫屬!這兩個“藥”能當茶喝,還能當飯吃,将其熬成粥,讓其有效成分充分被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真的有那麼神奇嗎?讓我一一為大家娓娓道來。
薏米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将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而且,同樣是藥食兩用的常用藥材之一。中醫認為,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
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着。中醫認為,具有補脾作用的藥物,經過麸炒可增強療效,緩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藥物藥性。如果是脾胃不好,總是吃不下東西,要麼吃點食物就腹脹,總覺得不舒服,
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一直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譽。薏米可用作糧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作湯均可。夏秋季和冬瓜煮湯,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濕。
而此類情況對于久病體虛、病後恢複期患者,老人、産婦、兒童都是比較好的藥用食物,可經常服用。不論用于滋補還是用于治病,作用都較為緩和,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
薏米治病的成份是薏苡仁酯,不僅具有滋補作用,而且還是一種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可用于胃癌及子宮頸癌。薏米的根中所含的薏米醇,除具有上述的薏苡仁酯的作用外,還有降壓、利尿、解熱和驅蛔蟲的效果,适用于高血壓、尿路結石、尿路感染等病症。薏米的葉,可煎水作茶飲,其味清香,飲之可以利尿。
如今,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所以我們周圍的人,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已經發福,所謂,“體态臃腫”。 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着體内有濕。
水液不能随氣血流動,滞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隻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祛濕性極強食物能祛除這些滞留在人體的水液,随之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
紅豆
紅豆,在中藥裡稱作為“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在人體中代表的是“心髒”,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心髒的保護已迫在眉睫!
中醫認為,養生重在養心。氣溫炎熱時,人很容易汗流浃背,導緻身體流失鉀元素,鉀元素的缺失也是容易疲勞的原因;而且“暑濕”重,也容易導緻脾虛而疲勞感加劇。中醫認為紅豆清熱祛濕、消腫解毒、清心除煩、補血安神,還能為身體補充鉀、鎂、等各種微量營養元素。
同時,紅豆自古就得到醫家的認可,在“養心”方面有一定的功效。所謂,“五色配五髒”,紅豆顔色赤紅,紅入心,故把紅豆稱之為“心之谷”,強調了紅豆的養心功效。從醫學上來說,紅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其粗纖維物質豐富,有助降血脂、降血壓、改善心髒活動功能等功效;同時又富含鐵質,能行氣補血,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飲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你祛除濕氣,如果要是搭配其他的方式,效果可能更略一籌!下面幾個方式不妨試一試。
勤運動
運動可以纾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而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内,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所以,可以嘗試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飲食清淡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多食用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魚類、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應選擇清淡而富有營養,又能消暑益氣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帶、茄子、西紅柿以及各種綠葉蔬菜。
現在的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裡有污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内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谷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虛,也意味着體内有濕氣。
在緻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别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幹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幹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體内濕氣過重的表現
體内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而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這樣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緻濕氣攻入脾髒,引發一系列的重症。
體内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可能與你的情志不暢、勞倦過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涼食)、貪涼等等有關。
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這五種症狀,是體内濕氣過重的最典型表現。
自我診斷體内是否有濕的方法
1、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别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内有濕了。
2、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複擦也擦不淨,(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内有濕了。大便的顔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内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内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顔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産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内,則百病叢生。
3、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着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标,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内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内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結語:經曆了一整個夏季的煎熬,我們的脾胃好不容易已經“透過起來”,絕對不能再讓它受傷,在這涼爽的秋天,我們要時刻保護好自己肺部的同時,也不能忘了脾胃的重要性。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多吃薏米和紅豆,身體健康不再是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