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聰明的兩位權臣、謀士,當屬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人才智差不多,是死對頭。
還有傳說稱,諸葛亮其實是被司馬懿給氣死的。
傳聞自然是無法證實的,但這二位各為其主,才華過人的奇人,他們的對戰至今仍讓後人津津樂道。因為高手間的過招才是有意思的。
劉備死後,諸葛亮的重心大多放在北伐上,而他每一次揮師北上,司馬懿都有法子對付他,可謂是棋逢對手。
正是因為有司馬懿這麼大個絆腳石存在,諸葛亮直到死,他的北伐也沒有成功過。
從出山輔佐劉備開始,諸葛亮就沒受過這麼大的“侮辱”,沒有鬥過司馬懿,大抵是諸葛亮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了吧。
三國史上有名的空城計,也是這二位非常有意思的一次對壘。正是因為這次對壘結果諸葛亮勝出,世人便一邊傾倒地認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
當真如此嗎?
司馬懿真的看不明白諸葛亮的空城計嗎?
據《三國演義》稱,諸葛亮因為錯用了馬谡而失去了戰略要地——街亭。
司馬懿趁勢帶了十五萬大軍向諸葛亮圍過來。
可那時諸葛亮身邊并沒有什麼軍力,隻五千人,還分了一半出去運糧草了,城裡還剩兩千五,且諸葛亮身邊也沒有帶兵的将領,隻有一班文官,如何能敵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
聞訊後,城内衆人都驚慌了,認為自己這次肯定葬身在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手中了。而諸葛亮卻不慌不忙地告訴衆人他自有妙計,能讓司馬懿退兵。
在諸葛亮的命令下,士兵們把所有的旌旗都收了起來,也不出門迎戰,就呆在城裡原地不動。
又讓人把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每個城門口留下二十來個百姓打扮的士兵佯裝打掃。
而諸葛亮自己則領上兩個小書童,抱着他的琴上城樓了。
他焚起清香,悠然自得地撫起琴來。
司馬懿大軍先遣部隊到達附近一看警覺不對,他們這麼聲勢浩大地行軍過來,城内不可能一點風吹草動都沒有,為何無人應戰,且城門打開呢?其中肯定有詐。誰都不敢輕舉妄動,隻能返回禀告司馬懿。
司馬懿也覺得奇怪,遂親自前去查看。
果然離城不遠他便瞧見高坐城樓悠然撫琴的諸葛亮。從城門望進去,隻有當街打掃的百姓。下屬認為這是個攻城的好機會,但被司馬懿阻止了。
司馬懿本來就多疑謹慎,且了解諸葛亮。諸葛亮素來用兵小心,不可能沒有準備就這麼大膽地面對司馬懿,他敢大開城門像準備迎客一樣,證明城裡肯定早有伏兵,進城就是自己跳進諸葛亮的圈套中。
但司馬懿又仔細推敲,懷疑諸葛亮是不是故布疑陣跟自己打心理戰。
但是他默默地聽了諸葛亮彈了會兒琴,還是下令撤軍。于是,諸葛亮不戰而勝。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
打仗,很多時候除了拼硬實力,還得拼心理素質。兵行險招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輕易出此險招。
很多人認為司馬懿這次輸,是因為懷疑過頭了,才被諸葛亮騙。
司馬懿的兒子們也對此事耿耿于懷。
多年後,司馬懿在臨終前對兒子說出了當年的實情,那就是,他看出來諸葛亮擺了他一道,可他必須配合演完這場戲,不是為了諸葛亮,而是為了他自己。
司馬懿多疑,但論多疑,誰能比得過曹操呢?
曹操能殺楊修,也能殺他司馬懿,且曹操從未真正信任過司馬懿,甚至專程提醒過曹氏後代要提防司馬懿。司馬懿能存在,是因為有個勁敵諸葛亮的存在。若是輕易殺了諸葛亮,司馬懿在曹魏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可能他整個家族都會被曹氏鏟除。
有時候,敵人的存在,才是某些人保命的籌碼。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是每個掌權者慣用的手法。
忍一時,保全自己,才有了司馬家後來的成就。所以,當真是司馬懿不如諸葛亮嗎?
若以結果為導向來論證,司馬懿勝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